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代賢相房玄齡,大唐「貞觀之治」主要的締造者

一代賢相房玄齡,大唐「貞觀之治」主要的締造者

原標題:一代賢相房玄齡,大唐「貞觀之治」主要的締造者


房玄齡(公元579年~648年8月18日),名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人。以字行於世,作文「駐馬即成,無需起草」為世人稱道,是「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的一代良相。



隋末,煬帝暴政,天下大亂


各路反王紛紛揭竿反隋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七月


太原留守李淵與其子李建成、李世民


以「廢昏立明,擁立代王,匡複隋室」為名


誓師起兵,率三萬大軍浩蕩南下,直趨關中


一路征戰,「攜累勝之威」


引天下勇將謀士雲集響應


李世民率右軍到達渭北時


兵員已增至七萬餘


帳下有柴紹、殷開山、段志玄等一干猛將


亦有謀臣于志寧、顏師古等文人學士

是時,顏師古向李世民舉薦了一個人


事有湊巧,不及李世民拜訪


這人便聞聲而至了


他,就是後來襄助秦王李世民


登上帝位的」玄武門之變「的策劃者


「十八學士」之一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房玄齡


我把才華獻給你


如果沒有「反隋大業」,房玄齡就是個小小縣令,李世民卻是隋文帝的外甥。他們之間,就像金字塔的基石與尖頂,遙遙不可及。

當時,社會精英無非三種:長江中下游的「江南華族」、黃河中下游的「山東士族」,陝西關中和甘肅隴西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南北朝歷經三百年征戰,換來了隋朝三十年一統。關隴集團贏得了天下的同時,也割裂出與山東江南士族力量的對立局面。


房玄齡是高明的「大夫」,用不著把脈,一眼看出了隋帝國三十年的統一即將在中原大地崩塌。於是,當房玄齡來到李世民面前時,中原,天下,微微顫慄。


一個書卷韜晦,一個武功初立;一個慢條斯理,一個熱血沸騰;一個像水,一個像山。一老一少,才見面,那微妙的、對立的、又恰好融合互補的家世和氣質,便深深吸引著彼此。翹首以待,等的就是對方;傾盡半生,盼的就是此時。


閱歷豐富、年近不惑的房玄齡,從智勇少年李世民的身上,看到了關隴集團的強大優勢和不可動搖的力量。他溫和有禮地一笑,把數十年積累的才華和活動能量,全部獻給了關隴李家的年齡可以做自己兒子的這個人。


天資聰穎的李世民,從房玄齡的身上,看到了山東江南龐大的「智囊團」,很快就把房玄齡視為心腹中的心腹,任命他「草擬檄文書信」的中樞職責,又以一種「不足為外人道」的方式,把招攬士族人才的重任,一併交給了他。


從此,不是房玄齡走到了李世民面前,而是整個山東士族和江南華族,走到了關隴強權的身邊。馬上得來的天下,馬下要有人來治理,李唐王朝,終一統中原。



怕同僚、怕老婆、怕皇帝


初唐的天空,星光燦爛。在世人看來,這些光芒屬於杜如晦、魏徴、尉遲恭、李世勣……這些激情張揚的人,能言善辯,能征敢戰,挺著脊樑建功立業,做人成事。


然而,一個被很多人忽視的問題是:這麼多個性鮮明的人,最容易驕傲不服氣,碰撞成災難性的內鬥和黨爭。

他們太需要一個沒個性、沒激情的人來做穩壓器。


而這個人,就是房玄齡。


他謀略細密,和藹可親,豁達大度,他總是笑眯眯地洞明世事,又總是不吭聲地隱忍委屈。皇親李神通攻擊過他,重臣蕭瑀攻擊過他,第一寵將尉遲敬德也攻擊過他,眼看都要變成朝里的「出氣筒」了,可他還是和沒事人一樣。他簡直天生就是給李世民做宰相的。


一次,房玄齡得了重病,一個口齒輕佻的小官吏開玩笑道:「宰相小病去探訪有好處,如果病得快要死了,去探訪也就沒什麼用了。」有人將這話傳到房玄齡那裡,房玄齡對此的反應是——見到那個隨眾來探訪自己的小官吏時,笑著調侃一句:「你都肯來看我,那我一時半會兒還死不了啊……」


房玄齡對同僚溫和謙讓,回家也沒機會當「霸王」。貞觀朝高官的八卦新聞里,房宰相以「怕老婆」而著稱,連納妾都不敢。皇帝李世民為寵臣抱不平,將一杯「毒酒」和幾個美人送到房夫人那裡,說要麼收下美人要麼飲下毒酒。房夫人一仰脖兒,就把「毒酒」喝了個底朝天,把皇帝嚇退了八百里遠。當然,那不是毒酒,而是李世民準備的一杯醋。從此,「吃醋」就成了房夫人的品牌,老房也一躍成為唐朝的模範丈夫了。


房玄齡還出名的「怕皇帝」。急躁任性的李世民,也和大臣們一樣,經常拿房玄齡當「出氣筒」,越用越順手。房玄齡照例不爭辯、不頂撞,逆來順受,道歉了事。有人因此譏諷老房「沒骨氣」,尤其是他身邊還有傲骨錚錚的魏徴作對比。其實房玄齡心裡明白,李世民是個多麼驕傲的人啊,成天被魏徴罵來罵去不能還嘴,難免心理不平衡。那我老房就做做自我犧牲吧,皇帝把氣撒在我身上,總比他攢多了委屈決策失常要好吧。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一次又一次心照不宣的表演:皇帝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大發雷霆痛罵宰相,剝官落爵叫他回家待罪。房玄齡就乖乖回家,平靜地告訴家人「把房子打掃打掃,待會兒皇帝要過來接我回去」。而李世民果真就來接了,兩人攜手上車回宮,誰都不多說什麼,好像發脾氣那一幕從來就沒發生過一般。



褚遂良《唐梁文昭公房玄關齡碑》(局部)


殞沒於帝王的淚光中

那些君臣的脾氣,終於在性情溫和、通達睿智的房玄齡手裡,被揉捏成方向一致、和衷共濟的「合力」了。


但「老好人」房玄齡的本事絕不止此,他有著令人驚嘆的辦事效率和實幹能力。李世民和魏徴等人通過爭辯討論定下了大政方針,房玄齡就和他選拔的一批實用性人才一起埋頭苦幹,去實現貞觀的宏圖大卷。


貞觀時代,朝廷全部官員只有643人,房玄齡做了22年的宰相——除了貞觀最後一年他已過世——總是日復一日處理著繁雜的日常行政事務,使一個高度精簡的行政機構發揮出最強大的作用,支撐起貞觀盛世的日常。以至於李世民有時會抱怨他太過細緻,並警告說,身為宰相應該只管大事,把那些小事丟給下屬就好。可房玄齡還是繼續「我行我素」地「瑣碎」著。


當時尚書省下轄的各部,工作最繁瑣、最被士人看不起的,是管理財政預算和賬目的「度支司」,一度無人肯任其職。房玄齡竟以宰相之尊自任「度支郎中」,親自把守著大唐國庫。


22年殫精竭慮,比起早年輔佐李世民征戰天下、決戰玄武門,更值得記錄在房玄齡一生功業的榜首。誠如後世史學家所公認的那樣:作為宰相,他開國有功,卻從不突出自己;王珪、魏徴以諫諍聞名,他就竭盡全力給他提供機會;李靖、李世勣善於帶兵,他就在後方做好後勤支持;每一個官員,他都能讓他們淋漓盡致地展示才華;他沒有一項拿得出手的「政績工程」,然而天下人都知道,這個國家少不了他。


李世民也同樣知曉。


時不時要找茬兒痛罵房玄齡的皇帝李世民,其實對這位宰相的政見極為尊重。有一次李世民在外巡遊,要任命李緯為戶部尚書,當時房玄齡在京城留守,李世民問京城過來的官員,房玄齡對這一任命有什麼意見。來人回答道,沒說別的,只道李緯有一把好鬍子。李世民聞言,遂將李緯改任為洛州刺史了。貞觀十九年,李世民遠征高句麗,留守長安的房玄齡將一個告發自己謀反的人送到李世民軍前,李世民二話不說,將那人直接處斬,並斥責房玄齡「這種人你應該自己砍掉才對」。


再輝煌的人生也有終了之時。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房玄齡走過了70年歲月風霜,他的身體越來越差。而此時,比房玄齡年輕許多的皇帝也已重病纏身,那太過亮麗和強大的一生迅速消耗著李世民的壽命。重病中的李世民,讓人把房玄齡抬至殿中,近御座之側才下轎。君臣對坐,感懷垂淚,哽咽不能言。


回首渭北初遇,時光已經流逝了32年。


之後,房玄齡被留在玉華宮養病,太宗「敕遣名醫救療,尚食每日供御膳」;聽聞病情減退,太宗就面露喜色,如果病情加重,又會滿目凄愴。期間,唐太宗多次親臨,每每握手敘別,悲不能忍。

公元648年8月18日,大星殞落,一代賢相房玄齡,在帝王的淚光中,與世長辭。太宗廢朝三日,追贈太尉,謚號文昭,賜葬昭陵。10個月後,唐太宗李世民亦病逝於翠微宮含風殿。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每一個時期,總有立德,立言,立功,立精神的獨領風騷者被銘刻在歲月的記憶中,為世人所景仰,「貞觀盛世」因此而萬古留名,有唐一代因此而驚艷於世;但一代良相房玄齡,卻在歌遏行雲的洪亮中緘默,在絢爛溢彩的奪目中淡然。他從來都沒有自己的聲音,他的聲音,就是「貞觀」!






-end-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論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 的精彩文章:

孫權:18歲上台,執政53年的6條管理之道!
秦始皇背了兩千多年的黑鍋,這才是「焚書坑儒」的真相!

TAG:孫子兵法三十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