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收視率黑市調查:五位神秘大佬掌握百億鏈條

收視率黑市調查:五位神秘大佬掌握百億鏈條

原標題:收視率黑市調查:五位神秘大佬掌握百億鏈條

傳媒內參導「現在做項目好難,簡直像唐僧取經,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高片酬、收視率、拖欠款,三座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影視從業者

來源:騰訊娛樂專稿


/曾妮


劃重點:

  • 市面上的收視「資源」都來自三大派系及兩家製作公司,業內稱「3+2」。這三大派系的神秘大佬分別是「郭總」、「賈總」和「劉總」。「郭總」主打中西部,「賈總」擅長東部沿海城市,而「劉總」則號稱北方區域的收視「靈藥」。
  • 2017年的收視率價格翻了幾番,從早期的每集15萬,飆升到如今的每集150萬。這意味著,劇集賣給電視台的錢,絕大部分要花在買收視率上。
  • 購買假收視率通常是一次性付全款,且黑市規則十分強勢:「如果是『自己人』,也最多分兩期,播出前10天付50%,開播3天尾款結賬。不結,(數據)立馬停,並且不作任何收視承諾。」

「你家有數據資源了嗎?」某衛視頻道購片負責人開門見山,驚呆了電話另一端的製片人王成。915日,導演郭靖宇以千字長文揭開衛視收視造假黑幕,引得滿城風雨,如今再下手,無疑是頂風作案。



導演郭靖宇微博


「沒數據排不了檔,你再等等吧。」


製片人王成所在的影視公司去年與該衛視簽訂了購劇合約,但遲遲沒有播出。直到近日各大衛視都陸續進入招商季,廣告主拿到的招商冊子里也找不到該劇的蹤影。眼看投資超過2億元的項目憑空「消失」,王成心急如焚。


916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文表態,已就收視造假問題採取相關措施,會同有關方面抓緊開展調查,一經查實違法違規問題,必將嚴肅處理。


但像王成這樣的製片方,在與電視台的博弈中早已陷入死局:電視台依賴收視率招商,片方不能保證數據,電視台就不敢排播,不排播就無法結賬回款。片子賣不出去,意味著幾億元製作成本打了水漂,這是他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可買假收視,本身就是個大坑。」王成很清楚,可眼下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頭上,他夜夜輾轉難眠:「我們圈裡流行一句話,上輩子幹壞事,這輩子做電視。」


黑市法則


可如今最無奈的卻是,做電視依然是「幹壞事」。

去年,王成嘗試將自己投資製作劇集以每集200萬元的價格發行到某一線衛視,卻換來一紙「收視對賭協議」。協議上白紙黑字約定——

電視劇結款將嚴格對標收視率。如果該劇播出時獲得省級衛視同時段收視第一,結款單價200/集;第二,170/集;第三,150/集;第四及以下100/集。結款集數以實際播出為準。

這種「收視對賭協議」曾被廣電總局三令五申杜絕,但在利益驅使下,如今仍普遍存在。據媒體報道,有的對賭協議甚至「不保底」,如果達不到最低收視標準,電視台甚至可以免費播出。


面對行業「潛規則」,王成只能乖乖就範。而這,只是他掉進收視率大坑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尋找資源做數據維護。衛視頻道負責人看上去也很無奈,「你知道吧,我今年經濟任務很重的,收視不保0.8就得捲鋪蓋走人了」。


這位負責人在王成的懇求下「介紹了點資源」——從抽屜里拿出一張紙,寫下兩個電話。


後來王成才知道,市面上的收視「資源」都來自三大派系及兩家製作公司,業內稱「3+2」。據《貴圈》了解,這三大派系的神秘大佬分別是「郭總」、「賈總」和「劉總」。這三人在圈內浸淫多年,業務範圍有所重合,也各有擅長,例如,「郭總」主打中西部,「賈總」擅長東部沿海城市,而「劉總」則號稱北方區域的收視「靈藥」。


另外兩家製作公司都是業內赫赫有名的「頭牌」。一位從業多年的製作人向《貴圈》透露,「你可以去查查市場上活躍的製作公司,有幾家之前都是做數據發家的,他們可以說是『造假』高手。這些公司的製作水平有限,但其出品的作品無論在哪個平台播,爛成什麼樣收視都不差。」在這種模式下,「黑手」既能幕後操縱數據,又親自下場「比賽」,掙到不少錢。


紙條上電話的主人就是三大派系之一。對方給出的報價是,每增加全國網收視0.1,收費6萬元。王成迅速算了算,按照基礎數據0.4計算,買到0.8,就是每集24萬元,50集的劇全部買下來,花費將超過千萬。


「現在數據折損特別大。你要麼多找幾家,要麼就是在一家做,下資源下得高一點。」電話那頭給出進一步建議,「你至少得做到3,哪怕縮水2/3,最終能到1也行。」

這麼一算,光是買收視率就要耗資上億。王成大吃一驚,咬咬牙說:「沒事,先按1買吧。」


王成回憶,在整個交易過程中,電話中的神秘人物從未現身。實際上,在公開平台幾乎搜索不到黑市大佬的任何信息,「郭總」和「賈總」名下也沒有任何公司。


沒人說得清他們的來歷,但業內一直流傳著他們的傳說。有業內人士透露,大佬們有著深厚的人脈關係,與電視台緊密捆綁,比如「某東部省級衛視幾乎長期固定購買四家製作公司的電視劇」。


雙方交易也只是按照要求打到對方提供的銀行卡上。據了解,購買假收視率通常是一次性付全款,且黑市規則十分強勢:「如果是『自己人』,也最多分兩期,播出前10天付50%,開播3天尾款結賬。不結,(數據)立馬停,並且不作任何收視承諾,你要不信就算了。」


步步驚心


交了錢的王成,終於等到劇集開播。


這部戲對王成及其公司至關重要——籌備3年,總投資超過兩億,涉及上百人。更重要的是,影視行業寒冬來臨,在政策收緊和資本撤離的雙重作用下,影視公司普遍出現融資困難、項目減產、庫存加劇的現象,大量中小影視公司倒閉,大型製作公司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難過,「一部戲逼死一公司的情況大有人在」。


他幾乎整晚未眠,祈禱收視率超過0.8。但第二天早上10點半,衛視頻道負責人的一通電話,又讓他的心情墜到谷底。對方怒氣沖沖地警告:「打算周五把你的劇撤了,你跟其他投資方通知一下。」


投資兩億的項目說撤就撤?「我會死的!」王成近乎哀求。


「你以為我們想嗎?沒收視我也『死』。」電話里的人也開始叫苦——電視台的廣告部門也承擔著收視率壓力,電視台與廣告代理商同樣會簽訂對賭協議,達不到一定的收視率,廣告收入按比例下降。

近幾年,電視開機率連連下降,大量廣告主轉戰視頻網站,不論幾線衛視,幾乎全面陷入生存危機。在追求收視率的道路上,電視台可謂常年都在上演求生作戰:

最早,電視台每年花費上億元在各地建設基站,以擴大衛視覆蓋率來提升收視率。

後來,又通過購買用戶的開機頻道來拉升收視,只要打開電視,就直接跳轉固定頻道。


到了後期,網路突起,手握大量真金白銀的視頻網站陸續入局,整個電視市場的利潤和風險直線飆升,花樣繁多的造假手段也應運而生。

3年前,《貴圈》曾針對收視率造假進行過系列調查。而如今,造假手段似乎並沒有顯著「進步」。據了解,收視調研機構索福瑞目前仍通過在各地區設置樣本戶來收集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而收視黑手們只要想辦法找出其中的樣本戶,定點進行賄賂和操控,便能達到提高收視率的目的。更有甚者,通過黑客等手段,干擾從樣本戶上傳到伺服器上的數據,直接「偷」走收視率,「不論你在家看什麼台,都能使得返回數據是其指定的」。


「你到底買沒買數據啊?」


「買了啊!沒買上。」


對方聽完怒不可遏,見王成默不作聲,語氣又軟了下來:「這樣吧,我再給你介紹幾個,你再買點,不買我就要下崗了。」


無奈之下,王成又聯絡了另一家數據公司,可一周過去,數字仍不理想。


電話很快又來了。「再這樣下去,你一分錢都結不了。趕快通知你的幾家投資方想辦法!我買你的劇真是倒了霉了。聽說另一家還有零點幾的數據可以勻出來,你每集再加50萬,再試試。」

在「資源」被五家機構壟斷後,收視率的價碼也節節攀升。2017年的收視率價格翻了幾番,從早期的每集15萬,飆升到如今的每集150萬。這意味著,劇集賣給電視台的錢,絕大部分要花在買收視率上。


「你最後肯定不會賠錢的,你還有網站嘛。」電話那頭的聲音傳過來,「我要是都給你撤了,那你更完了。」


這幾年,在播電視劇被剪刀手刪戲、甚至腰斬的情況屢屢發生,片方動輒損失上億元。201612月,由鄭爽、馬天宇主演的古裝電視劇《美人私房菜》的收視率低至0.1%,創下浙江衛視50年以來的最低收視紀錄,開播5天即被撤檔。朱亞文、王麗坤主演的《漂洋過海來看你》也因為收視率不佳,從44集被剪成26集。



電視劇《漂洋過海來看你》


有了前車之鑒,王成只能束手就擒,又找了第三家數據公司,花費近6000萬元終於保住了劇集完整播出。


至暗時刻


王成的經歷在影視圈中普遍存在。長期的不平等交易下,有人揭竿而起,代價卻頗為慘重。業內第一個劍指收視黑手的人,不是屢次「正面剛」的郭靖宇,而是中視豐德影視公司董事長王建鋒。


2012年,王建鋒曾拿出十來頁白紙黑字的鐵證實名舉報收視黑手,包括簡訊、郵件甚至是商業合同,但最終也不了了之。而他本人還多次收到「威脅簡訊和郵件」。有同行提醒他說「太危險」,「很長時間內,圈裡人都躲著他,不敢跟他接觸,怕引火燒身。」


「如果對方覺得你『嘴巴大』、『不好搞』,也不會把收視賣給你。」王成說。

著名導演、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原會長尤小剛就曾因公開炮轟收視率造假被拉入黑名單。有業內人士向《貴圈》透露,去年尤小剛的電視劇《反恐特戰隊》播出時,對方就死活不願賣收視率給他。「最後是有一位中間人在北京待了整整一周,坐在尤小剛辦公室里勸他給人家打錢。」但即便「和解」之後,對方還多次戲弄他,讓該劇的收視率「忽上急下」。



電視劇《反恐特戰隊》海報


2016年,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透露,行業每年購買假收視的成本高達40多億,而2017年收視率黑市價格再翻番,保守估計每年利潤可達上百億。


2017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主持人曹可凡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痛批虛假的數據已經嚴重影響人們對一部好作品的評價,提議「建立公平客觀的文藝評價體系,以打擊影視數據造假現象」。


全國人大代表、編劇趙冬苓也提出,對抄襲作品、票房注水和刷數據等問題「建議使用刑法處罰」。演員張國立、陳道明紛紛聲援,但最後都沒了迴響。


追討收視黑手無果,被拖欠費用的製作公司就只能和電視台打官司。今年9月底,上市公司當代明誠發布公告稱,旗下全資子公司強視傳媒就《美人私房菜》費用問題起訴安徽衛視,追討版權許可費和高清光碟費、錄製費、郵寄費共計人民幣3903.5萬元。當初,這部劇在播出時曾公開控訴收視造假亂象,不久後,便因為收視不佳被腰斬。



電視劇《美人私房菜》海報


「現在已經到了收視黑市最猖獗、最無恥的時刻。」王成說,「這是皇帝的新裝。行業要沒落了,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騙局,做收視率到了令人發狂的地步。」

在與《貴圈》對話期間,王成展示了另一位同行的訴苦微信——同樣是有劇集在播,同樣受盡收視折磨,有苦難言——「現在做項目好難,簡直像唐僧取經,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高片酬、收視率、拖欠款,三座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


末路微光


這個冬天,無疑是影視人最難熬的年關。


9月底在哈爾濱舉辦的中國國際廣告節上,衛視招商一片沉寂。有媒體報道,不少衛視的展館攤位前冷冷清清,幾個廣告部的員工仰坐在沙發里睡覺。一位省級衛視廣告部負責人說,過去廣告客戶的預算80%投放到電視台,現在全年的廣告預算,只有20%投放到電視台,頂多不會超過30%


在持續下行的大背景下,影視產業已經出現大面積停牌。《貴圈》了解到,原本由杜淳、楊蓉搭檔的電視劇《奔跑的高跟鞋》剛剛在杭州開機3天,演員就「跑了」,劇組也就此停工。「原因就是劇沒賣出去,再加上成本太高,綜合所有考慮,不開了。」而另一部由陳曉、馬思純出演的電視劇原定近期開機,也已經停牌觀望。


盛產古裝劇的橫店影視城更是一片慘淡。有知情者稱,相比於去年「50多個大古裝劇組」同時進行的盛景,今年橫店僅有十來個劇組在拍戲,而且這些項目也都是以「小網劇和網路電影」居多,大項目少之又少,「入冬之後,基本停盤」。



橫店影視城


不過,在寒冬盡頭,有人卻發現似乎有一絲暖流正在湧來。


「未來解決收視率問題也許不是依靠政策,而是被市場唾棄了。」王成預測。

一方面,視頻網站看待數據的觀念已經悄然轉變。93日,愛奇藝在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告別唯流量時代,關閉顯示前台播放量。對此,業內普遍叫好,認為該舉措至少為肅清視頻網站的數據環境樹立了標杆,「因為視頻網站也覺得假數據沒有用,吸取前人教訓,不能自取滅亡。」20174月,騰訊視頻在「電視劇評價新維度」媒體沙龍上提出,數據可以作為參考但不能代表全部,會通過多種方式防止刷量。



另一方面,除了政策嚴打,市場上對劇集發行渠道的認知也發生了根本轉變。「原來視頻網站購劇,都看你是不是賣給了一線衛視,只要江浙滬播的劇,視頻網站基本上都能給到單集200萬以上。「但現在不這樣了,大家都開始看內容本身。」


不止一位製作人表示,在這個過程中,於正的爆款劇《延禧攻略》起到了標杆作用,「以前大家都覺得只有台網劇才能出全民爆款,但這部戲一開始就走的是網播(渠道),而且性價比極高,碾壓很多動輒售價四五億的台網劇,大家都看到了好內容破壁的威力。」



於正的爆款劇《延禧攻略》


這直接導致製作公司做劇方向和視頻網站購劇策略的改變:大量製作公司不再把目標對準台網劇,而是開始大量開發受眾精準的網播劇;同時,還有消息稱,此前愛優騰三家視頻網站每年大概收購70部台網劇,現在這個指標將降到20部,甚至更低。


「現在收視率黑手還在作惡,不過是亡命之徒在製造最後的瘋狂。」王成篤信,如果行業內數據造假的膿包被徹底清除,內容為王的時代馬上就要來臨。「如果說之前都是中國電視劇的初級階段,現在可能才真正進入新時代,我們都熱切期盼著中國電視劇最繁榮的盛景到來。」

(文中王成為化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內參 的精彩文章:

以男女思維差異為切口,這檔「實用」的節目做對了什麼?

TAG:傳媒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