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夜夜想起媽媽的話,這就是傳說中的魯冰花

夜夜想起媽媽的話,這就是傳說中的魯冰花

原標題:夜夜想起媽媽的話,這就是傳說中的魯冰花




聽眾


主持人你好,我想點一首歌。

主持人


好的,請問你想點什麼歌呢?




聽眾


我想點一首Lupinus luteus。


主持人(一臉懵逼狀)


喂?能聽到不?啊,可能是信號不太好,讓我們換下一位聽眾。



深夜電台的分割線

豆科植物種類多樣,分布廣泛,是世界植物物種多樣性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和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幾乎在各個方面都有豆科植物的影子。今天的主角多葉羽扇豆Lupinus polyphyllus,就是其中一例。



多葉羽扇豆。圖片:wikimedia


一離家就長不高


多葉羽扇豆所在的羽扇豆屬規模不小,大約有200種,其主要分布中心在美洲,另有一部分種類集中在地中海南北兩側,所有在東亞地區能看到的種類都是引種而來。


多葉羽扇豆是一種多年生草本,在老家北美身高通常能達到1.5米,而在我國引進栽培的區域則很少超過1米。



離開老家就長不高。圖片:不認識植物


多葉羽扇豆的種加詞polyphyllus是「葉子很多」的意思,合成自兩個希臘語單詞,分別是πολ?? (polús) 「很多」和φ?λλον (phúllon) 「葉子」。這個名字也比較符合其特徵——多葉羽扇豆的小葉數量確實比羽扇豆屬其他常見種類要多不少。


掌狀複葉的小葉通常為9~15枚,葉柄遠長於小葉,自然種群內的個體一般開藍色系的花,所有花彙集起來形成了一個遠比葉長的總狀花序。

衝出美洲,走向世界


儘管目前美洲有著羽扇豆屬的大多數物種,但早期分類學家卻是在家門口開始研究這個家族的,這一點從羽扇豆屬模式種白羽扇豆L. albus的原產地是地中海沿岸就能看出來。



白羽扇豆。圖片:Nigel Cattlin / FLPA /mindenpictures


歐洲的羽扇豆屬種類雖然不如美洲豐富,但它們卻在歐洲人的生活中佔據了一定的分量。比如白羽扇豆在歐洲栽培面積廣大,是一種比較好的植物蛋白來源;另一種歐洲原產的黃羽扇豆L. luteus則是非常好的觀賞植物,隨著歐洲人的腳步走向了世界各地。



黃羽扇豆。圖片:Roger Wilmshurst / FLPA / mindenpictures


園藝家的抉擇


19世紀20年代,多葉羽扇豆被蘇格蘭植物學家大衛·道格拉斯(David Douglas)從北美洲帶到了英國,從此進入歐洲園藝學家的視野。


多葉羽扇豆有多個英文名,如large-leaved lupine、big-leaved lupine、many-leaved lupine等,在園藝學上更常用的名字則是garden lupin,這足以體現它在花園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了。

自然種群的多葉羽扇豆幾乎都是藍紫色系的花朵,與我們在現代園林應用中看到的花色有較大出入。這主要是因為現在花園中種植的多為雜交培育出來的個體,所以就擁有了親本中其他種類的花色。



黃色系與紅色系多葉羽扇豆。圖片:不認識植物


多葉羽扇豆雜交工作中最突出的成果來自英格蘭園藝學家喬治·羅素(George Russell)。20世紀初他就開始了相關工作,當時還沒有現代育種技術,他所使用的是雜交這樣最傳統的方法。


在整個過程中,一方面為了避免花粉串粉,另一面方也因為羅素性格比較執拗,他對所有不滿意的雜交結果都採用了最嚴苛的處理方式——直接連根拔起扔掉。


這個方法看起來雖然有些殘酷,但確實很有效。經過20年的努力,羅素終於培育出了理想中的品種,這些品種花更大更密集,色彩也更多樣。今天,我們將這些品種統稱為羅素雜交群(Russell hybrids)。



來自羅素雜交群的一株多葉羽扇豆。圖片:Fbot / wikimedia



各種各樣的栽培品種。圖片:Mr. Tickle / wikimedia

一家歡喜一家憂


園藝學上的巨大成就給我們帶來了更多彩的花園世界,但多葉羽扇豆的雜交卻也加重了另一個珍稀物種的受威脅程度。


卡納藍灰蝶Lycaeides melissa samuelis是一種曾經分布在北美洲多個區域的小型藍灰蝶,寄主植物僅限於分布區內的一種羽扇豆——宿根羽扇豆L. perennis。



卡納藍灰蝶。圖片:Hollingsworth, J & K / wikimedia


宿根羽扇豆可以與多葉羽扇豆及其雜交種進行天然雜交,而卡納藍灰蝶難以寄生在雜交產生的種子上,妨礙其完成生活史。更不幸的是,北美人民還在繼續向更多有宿根羽扇豆的地方種植多葉羽扇豆,因為這會給園藝界帶來更多的雜交種子。



宿根羽扇豆。圖片:cassi saari / wikimedia


「閃閃的淚光魯冰花」


文章開頭那個小劇場里的歌名大多數人可能不知道是什麼,然而換成中文名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這首歌就是《魯冰花》,也是同名電影的主題曲,這部電影則由一部創作時間更早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

所謂的魯冰花即羽扇豆屬植物,這一名字來自羽扇豆屬名Lupinus的音譯。歌曲對應的故事發生在台灣,台灣種植的羽扇豆屬植物均為日據時期由日本人引進。因為羽扇豆屬植物具有根瘤菌,可以進行固氮,在一些一年生種類結實之後,直接將植物體搗碎掩埋於地下,可以改良土壤,因此茶園中多有種植。



多葉羽扇豆品種"The Chatelaine"。圖片:Rob Duval / wikimedia


小說原文中並未專門說明茶園中的羽扇豆具體種類,不過卻多次提及黃色花朵,也對其他特點進行了描寫,而且電影場景中出現的也都是黃色花。從形態上看,這裡的魯冰花應該就是原產歐洲的黃羽扇豆了。這樣看來,小劇場里的「聽眾」倒是沒有搞錯物種。


「魯冰花」一名的來源尚有另一種說法。因為羽扇豆屬植物在台灣種植頗多,茶園路邊隨處可見,因此台灣客家話將其稱作「路邊花」,久而久之流傳為「魯冰花」。這種說法並沒有確鑿的考證,只是大家覺得很有意思,因此流傳甚廣。



「家鄉的茶園開滿花。」圖片:不認識植物


羽扇豆屬學名Lupinus的含義,一般認為有兩個意思:一是說它像狼(Canis lupus)一樣擁有生存活力,生長迅速,能夠快速佔據土地;二是痛苦、苦澀的意思,可能是因為未經處理的種子味道苦澀,吃到嘴裡讓人愁眉苦臉。兩種解釋孰對孰錯,目前尚無定論,我們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不過「痛苦和苦澀」這個解釋倒是多少能和中華民族的近代歷史相呼應,畢竟台灣最早引進魯冰花做改良土壤之用,全拜日據所賜。


「媽媽的心肝在天涯。」圖片:《魯冰花》


室外自然狀態下,多葉羽扇豆的花期通常可以與同地域的鬱金香接續,因此在引入中國後經常與鬱金香搭配,形成持續性的花展。


儘管我國各地的植物園和公園種植了大量多葉羽扇豆供人們觀賞,但大多數個體都是雜交而來。如果要欣賞到真正原生的多葉羽扇豆,可能我們就需要努力攢錢,然後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飛到它的老家去一睹芳澤了。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4年的第286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不認識植物


點擊圖片


認識更多美美的花



當我遇見你


豆科 含羞草


本文來自果殼,歡迎轉發

如需轉載請聯繫GuokrPac@guokr.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種日曆 的精彩文章:

懶得動的吃貨,顏值倒是意外的高
變色雖美,你家主子可能已經嚇shi惹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