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淝水之戰東晉8萬大勝前秦苻堅80萬,是真的嗎?

淝水之戰東晉8萬大勝前秦苻堅80萬,是真的嗎?

原標題:淝水之戰東晉8萬大勝前秦苻堅80萬,是真的嗎?


在我國幾千年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有很多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無疑是其中比較經典的戰役之一。在這場東晉和前秦之間發生在淮南壽縣的戰役中,東晉以劣勢兵力勝出,果真是東晉8萬VS前秦80萬嗎?東晉的兵這麼彪悍?


西晉末年,天下大亂,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稱帝,為東晉。北方各種勢力並起,前秦大帝苻堅在丞相王猛的大力輔助下,強勢崛起,有如開掛,滅掉了東邊的前燕、西邊的前涼,南下拿下樑州(今漢中)、益州(今四川大部),統一了北方,和東晉大致以漢水、淮河為界。兵多將廣的苻堅頗有大志,有一統天下的氣象。



375年,王猛去世,臨終前勸苻堅不要急於進攻東晉,待根基穩固、時機成熟以後再圖之。


在淝水之戰爆發於公元前383年,在此之前前秦雖然和東晉之間也有交戰,但都是規模不算太大的局部戰鬥,如雙方爭奪襄陽的攻防戰。379年,前秦攻下襄陽,至此長江、漢水上游都在苻堅控制之下。


苻堅彷彿已經看到自己君臨天下了,因為當時的形勢和當年西晉滅東吳前太相似了。而苻堅的謀劃正和當年的西晉如出一轍,一路由西面巴蜀水師順長江東下,一路由漢水而下,另在東路淮河一線開闢戰場,多路大軍齊出,一舉拿下江南。


因此,在拿下襄陽和巴蜀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苻堅攻東晉的計劃就已經開始展開了。



公元383年八月,苻堅正式下達命令,大軍齊出攻晉。有多少兵力呢?史料記載,總共兵力為85萬左右,這85萬大軍主要來自於四個地方,關中,巴蜀、涼州、幽冀。這些兵力來自不同的地方,因為距離上的差異,不能同時到達戰場。因此,進攻分兩部分,一部分為前鋒先行趕赴前線,主力隨後跟進。

可以確定的是由苻融、慕容垂等將領率領的前鋒部隊為25萬,其餘60萬其中包括27萬騎兵由苻堅統領。苻堅只是名義上的統帥,由長安出發時,親自率領的兵力並沒有這麼多,但是作為主帥,其所帥兵力應不會比前鋒少,至少也是25萬。25萬前鋒到達淮南戰場,和東晉先行接戰。



東晉方面有多少兵力呢?東晉的兵力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在長江上游的荊州,由桓沖率領的荊州軍約10萬,主要負責長江上游的西部防線,東部戰場主要是謝玄率領的8萬北府兵,因此,東晉投入的總兵力約為18萬。


在苻融率領的前鋒部隊(因桓沖攻擊襄陽,慕容垂移師3萬至襄陽戰線)到達東線戰場的時候,雙方的兵力對比約為25萬和8萬。秦軍先鋒梁成等約2萬兵力駐紮在洛澗西岸,結果被劉勞之強渡擊破,損失一萬多人。前秦軍退守淝水西岸。因此,淝水之戰正式決戰前,淝水戰場雙方兵力約為24萬:8萬。


隨後率兵跟進的苻堅到達項城,而西涼軍剛到咸陽,幽冀軍到彭城(今徐州),巴蜀之兵沒什麼動靜,反正還沒突破桓沖的西部防線。理想主義的苻堅妄圖以德服人,派人勸降,希望東晉不戰而降。沒有等大軍到齊,只帶8000輕騎趕赴壽縣,而留所率大軍於項城。



結果卻悲劇了,風聲鶴唳、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本來挺好的局面,最終一敗塗地,成就了東晉淝水之戰以少勝多的美名,而且因此戰失利,強大的前秦轟然倒塌,北方剛剛統一的局面又再次四分五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圖帝 的精彩文章:

航拍淮南壽縣護城河城牆,壽春真不愧為兵家必爭之地
歷史上的令妃與如懿,真的住過延禧宮嗎?

TAG:地圖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