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緬甸琥珀中發現白堊紀蝸牛

緬甸琥珀中發現白堊紀蝸牛

緬甸琥珀中發現白堊紀蝸牛

緬甸琥珀中帶觸角等軟組織的蝸牛

緬甸琥珀中發現白堊紀蝸牛

緬甸琥珀中帶觸角等軟組織的蝸牛的3D重建

(化石網報道)據澎湃新聞(呂新文):科學家在琥珀里發現蝸牛!此前,他們還在琥珀里發現過恐龍尾巴、蛇、青蛙和鳥,一些動物的毛色都依然清晰,但它們都來自恐龍時代!

有網友稱,離集齊恐龍時代琥珀里的動物園,似乎已為期不遠。

10月12日,中、英、澳、加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了這一消息。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學術期刊《白堊紀研究》上。他們發現了世界上首個保存了其觸角等軟組織的白堊紀蝸牛琥珀。

領銜這一研究的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告訴澎湃新聞,通常,一對觸角的蝸牛,如山蝸牛等,眼睛位於觸角基部;而兩對觸角的蝸牛,如非洲大蝸牛等,眼睛則位於大觸角上。這次科研人員發現的琥珀蝸牛有一對觸角。

「這是我們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有如此豐富軟組織的蝸牛化石。」 邢立達說。

腹足類專家傑弗里·史迪威教授表示,從形態學上看,這次發現的蝸牛琥珀標本的殼體形狀、生長線、螺層數、縫合線、斜孔徑、臍孔、有厴(yǎn)與山蝸牛超科(Cyclophoroidea)形態學特徵一致;該標本有著三個至三個半螺層,推斷是幼年個體,這給鑒定帶來不確定性,比如,它也可能屬於與山蝸牛科有著相似形態的物種。

科學家們復原了這隻蝸牛形成琥珀的過程。對於蝸牛而言,在受到威脅時,它主要的防禦方式是縮回殼裡。但這隻蝸牛當時可能正在爬行,樹上流下的樹脂首先包裹了它的殼體,防止了蝸牛的柔軟部分縮回。這隻蝸牛試圖從樹脂中掙脫出來,開始伸展足部,但是它的足部和觸角隨後被更多的樹脂吞噬。滄海桑田,這塊樹脂最終變成了琥珀。

樹脂通常聚集在樹內外的空隙或創口處,從樹枝上滴下來,或者沿著樹皮外流。這些溢出樹皮的樹脂如同誘捕器,快速將小動物包裹起來。目前人們在琥珀中發現了節肢動物交配、產卵、孵化、進食以及各種共生關係。

2016年,一個偶然機會,邢立達團隊在琥珀收藏家劉岩先生的收藏中發現了這枚特別的琥珀,其中包裹著兩個蝸牛。該琥珀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據礦區的火山灰測定,此地的琥珀距今約一億年前,屬於白堊紀晚期。

琥珀提供了古生物形態學、多樣性和行為的較完整記錄。

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領銜,蘇格蘭國家博物館安德魯·羅斯(Andrew J. Ross)教授、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傑弗里·史迪威(Jeffrey D. Stilwell)教授和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瑞安·麥凱勒(Ryan C. McKellar)教授等學者共同參與。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北半球秋日夜空將接連上演3場流星雨:天龍座、南金牛座和獵戶座流星雨
山西省軍民融合發展推進大會成果豐碩,意向總金額約87.567億元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