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聚焦】德國立法降低尾氣排放,惹歐洲各國眾怒,保護環境到底動了誰的蛋糕

【聚焦】德國立法降低尾氣排放,惹歐洲各國眾怒,保護環境到底動了誰的蛋糕


德國在環境保護方面一直以來都是急先鋒,而德國政府似乎也樂意使用環保鬥士的標籤。




2009年的哥本哈根的氣候大會上,一份全球氣候保護條約的簽訂失敗。失敗的原因在於奧巴馬政府領導的美國,普京政府領導的俄羅斯,還有中國。當時以德國為首的歐洲為了這份目標遠大的協議爭取到最後一刻。



深夜時分,默克爾筋疲力盡地出現在媒體面前,承認目標沒有完成。但德國為此得到了環境和氣候保護認識的讚揚。




時間來到了9年後的2018年10月,在布魯塞爾的歐盟峰會上,歐洲各國為2030年前汽車工業減排尋找統一時,德國卻猛地踩了一腳剎車!



各國部長們為未來十年內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須降低多少個百分點討論了一整天,他們希望實現歐盟的環境目標和減少道路交通排放。




多數國家認為應該下降40%甚至更多,而德國卻堅持在30%的底線上不肯動搖。而主席國奧地利提出了35%和附加特殊條款的妥協方案,德國迫於形勢極不情願地各國達成了統一。



經過激烈的13小時的爭論,歐盟環境部長在盧森堡宣布歐盟境內新車的二氧化碳排放從2020年到2030年應下降35%。




28個歐盟成員國中,20票贊成,4票反對,4票棄權。奧地利環境部長表示:「我對結果非常滿意,通過這個決議,歐洲的清潔能源將得到極速發展。




德國方面,聯邦環境部長舒爾策(Svenja Schulze 50)在會議前明確表示:「我個人來說,當然希望我們做的多一點!」 但制定更加嚴格目標的路線在聯邦政府內難以通過。


舒爾策在峰會中和義大利環境部長Sergio Costa交談




嚴格的指標要求各生產商儘可能多的銷售減排車型。比如純電動汽車。而德國政府擔心,轉型速度過快將會帶來失業。




而其他國家的環境部長例如西班牙,荷蘭,法國和英國則認為汽車工業的轉型將是和中國競爭的必要條件,並且將會帶來新的工作崗位。



動了誰的蛋糕?


德國企業與政界聯繫一向聯繫緊密,大型企業的職工委員會在政府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數周以來,德國汽車工業的代表頻繁拜訪政府有關部門,以期阻止政府做出利於環境保護的決定。顯然他們成功了,但並不令人吃驚。




因為他們面對的政府,過去幾年已經在氣候保護議題上停下了腳步,德國對可再生能源的扶植雖然可圈可點,但汽車尾氣始終是德國在氣候保護領域的「軟肋」。而面對「軟肋」他們採取欺騙手段,而不是改進技術。




而如今,要迫使德國主要的汽車製造商面對未來的挑戰。必須推出壯士扼腕的氣候保護政策,然而,這屆政府是否還能拿出這樣的雄心壯志?






「德國生活管家」


掃一掃


轉載及廣告業務請聯繫:


info@de-life.d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國生活報 的精彩文章:

重磅】德國將成移民國家?各種政策放寬,限制減少,新出台移民法大幅變革
【8月28日德國小新聞】男子花錢約會妓女差點命喪黃泉;抗癌藥失效醜聞,勃蘭登堡州衛生部長黛安娜宣布辭職

TAG:德國生活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