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本應授予大將,卻沒有軍銜,去世後總理帶數百位將帥為他抬棺送葬

他本應授予大將,卻沒有軍銜,去世後總理帶數百位將帥為他抬棺送葬

原標題:他本應授予大將,卻沒有軍銜,去世後總理帶數百位將帥為他抬棺送葬


他本應授予大將,卻沒有軍銜,去世後總理帶數百位將帥為他抬棺送葬.


1954年12月3日,京城的冬天格外的寒冷。下午3點剛過,彭元帥、賀元帥、小平、陳元帥、聶元帥、粟大將等將帥陸續來到京西郊機場,他們表情肅穆,眼含悲愴。3點50分,一架飛機從天空徐徐降落,眾將帥肅立機場,舉手敬禮。如此隆重的禮節,高規格的陣容,他們在迎接何人?

他們迎接的是建國後解放軍的第一任總後勤部部長兼食品部部長,軍委財政部部長楊立三的靈柩。1954年,楊立三部長因患腦癌,經軍委批准於當年6月到蘇聯莫斯科科克里林宮醫院治療,因病情嚴重,醫生無回天之力,不幸於11月28日逝世。



楊立三是解放軍後勤工作和財務工作的創始人。1927年9月,前委書記毛主席領導新編成的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舉行秋收起義時,楊立三即開始從事紅軍中的後勤工作。當時,毛主席宣布:「任命楊立三同志第一團副官長!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立三同志,我們吃飯靠你啰!


後勤工作是部隊的管家工作,部隊的吃飯,穿衣,打仗,所需的糧食、布匹、棉花、彈藥、醫藥都找後勤要,而在我軍沒有掌握政權前,經濟物資的來源是相當渾困難的,要當好後勤這個家實在不易。在一次次的反「圍剿」期間,楊立三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千方百計為紅軍籌糧籌款籌集彈藥,盡最大力量保證了前方的供應。


在蘇區前兩次反「圍剿」中,德懷在前線橫刀立馬,打出了「猛張飛」的雅號;楊立三組織向前線運送糧彈,向後方轉送傷員,工作井井有條。彭總曾說:「3萬多人,隱蔽待機25天,糧食消耗量極大,全靠楊立三負責籌措,其功勞之大可想而知!第二次反『圍剿』,讓我認識到楊立三同志對於我們紅軍的重要性!」



1935年8月,紅軍長徵到達毛爾蓋之後,擔任軍委副主席和紅一方面軍總政委的周總理(恩來)因患肝炎,體質極度虛弱,走不了路。


當時,作為負責運輸和後勤保障工作的楊立三,在自己身體很不好且擔負著其他繁重的軍需工作的同時,仍堅持要親自將周總理(恩來)抬出草地。

茫茫草地,遍布沼澤,氣候惡劣,稍不留神就會被泥潭吞沒。就是在這樣極端的條件下,整整六天六夜,楊立三寸步沒離周總理,他的雙肩都磨破了,雙腳都扎爛了,硬是安全地把周總理抬出了這片「死亡之地」。走出草地後,楊立三自己病倒下來。



抗戰期間,幾十萬人的吃、穿、看病、打仗的重擔都落在楊立三身上。他在中央和總部長的領導下,搞生產,辦廠礦,抓徵收,搞貿易,建銀行,抗災荒,爭取外援,厲行節約,一個錢掰成兩瓣分花。在他的籌划下,幾十萬人軍隊挺過了八年,最終取得抗戰勝利。


解放戰爭期間,楊立三歷任晉冀魯豫中央局常委兼經濟部長、總後勤部部長、軍委總後勤部部長兼華北後勤部外線司令、華北財經辦事處副主任等職,為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提供了可靠的後勤保障和財經支持。


建國後,楊立三歷任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人民政府食品工業部部長、全國財經委員會委員、人民解放軍財務部部長等職,為加強改進和健全全軍後勤、財務工作而努力奮鬥,廢寢忘食。抗美援朝時期,楊立三更是沒日沒夜地忙,頭疼得不行,就戴醒腦器堅持工作。


1954年秋,因積勞成疾,楊立三患腦癌無法堅持工作,才服從組織決定去莫斯科治療。令人遺憾痛惜的是,就在授銜的前一年,1954年11月28日,楊立三病逝於克里姆林宮醫院,終年54歲。


他沒有等到授銜的那一天就走了。否則,以他的資歷和功勛,至少會被授予大將軍銜。


12月5日和6日,國防部為楊立三舉行了隆重的弔唁活動。12月7日上午,軍委舉行楊立三追悼大會,由國務院周總理主祭,彭帥、賀帥、陳帥、聶帥、葉帥等也陪同在場。

12月7日,在新街口外總政文工團場到西郊的八寶山的路上,出現了一支感人的送葬隊伍,總理帶數百位將帥為楊立三抬棺送葬。當時,國內還實行土葬,遂於11時起靈,文官隊第一個執紼的是總理,隨後是彭真、陳叔通副委員長及吳玉章、徐特立等同志。武官隊第一個執紼的是彭帥,隨後是賀帥、陳帥等將帥。



當時,周總理堅持為他抬棺,並傷感地說:「我們是無神論者,但不是無情論者,是楊立三把我從鬼門關抬出來的,我現在不送他一程,說不過去……」到八寶山後,總理等人眼含熱淚與楊立三作了最後的告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丁看華夏史 的精彩文章:

他是開國元帥,抗美援朝時不願領兵挂帥,他對毛主席說:我有三怕
他是開國大將,主席因一事寫條找他借錢,他看完借條後,當場落淚

TAG:老丁看華夏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