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別瞎用「放血療法」,一文告訴你它活該被現代醫學淘汰

別瞎用「放血療法」,一文告訴你它活該被現代醫學淘汰

較真要點(趕時間只看要點就夠了!):

1、「放血療法」是在現代醫學未成熟之前,中西方傳統醫學出於對「血液重要性」的樸素理解創造出來的。

2、實際上,人體各個器官內的血液成分沒有什麼差別,病變部位更沒有什麼帶有「外邪」的特殊血液需要被放出來。理論上,「放血」只對「由於組織或者血管病變導致局部組織內部壓力升高、壓迫周圍神經而產生的疼痛」這樣很窄的適應症有點用處。並沒有任何符合循證醫學標準的證據能證明放血具有調理內分泌、治療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等等神奇功效。

3、西方傳統醫學的放血療法主要風險是血液大量丟失以後導致的失血性休克,最為人所知的例子大概是美國國父華盛頓之死。東方傳統醫學的刺絡因為放血量較少,很少引起失血性休克,而感染則成為主要的併發症,現實中感染的例子不勝枚舉。

4、總之,支持放血療法的研究證據非常有限,其理論上的治療作用也完全可以用更安全的手段(熱療、抗炎藥物)代替,更重要的是放血的潛在感染風險遠超過可能的獲益,以上幾點決定了放血療法是一種應當被現代醫學所淘汰的治療方式。

查證者:胡遠東 | 醫學博士

一、什麼是放血療法?

血液占人體體重的7%-8%,是人體最重要的體液。在現代醫學還未樹立關於血液成分及循環系統生理的正確認識之前,幾乎所有文明的傳統醫學都從樸素的生活經驗得出了共同結論:神秘的生命力量就蘊含在血液之中,而疾病的發生、發展也和血液有著密切的關係。中醫理論認為血液是侵入機體的「外邪」的重要載體,《素問·血氣形志篇》說:「凡治病必先去其血。」《靈樞·熱病篇》中說:「心疝暴痛,取足太陰、厥陰盡刺去其血絡」。古羅馬名醫蓋倫不僅認為 「血液過多」是導致疾病的重要原因,還創造了一套不同部位靜脈和不同器官相對應的玄學理論。基於這樣的認識,放血療法,即用針、刀等切開患者淺表血管放出血液以期達到治療效果的一種行為,就成了各種傳統醫學共有的一種治療手段。不過在具體做法上區別還是挺大的,中醫相對溫和,一般只採用針刺放出少量血液,因此傳統醫學書籍也將放血療法稱為「刺絡」。西方傳統醫學則粗獷得多,一直到十九世紀,西方醫生都經常用小刀切開患者的靜脈,每次動輒放出數百毫升的血液,這還算小意思,更驚悚的做法是先用水蛭吸附到患者身上吸血,再把水蛭的肚子切開,藉助水蛭唾液中的抗凝物質起到更快放血、放更多血的目的。

二、放血療法有用嗎?

成人體內總血液量約為5000ml,而心臟每分鐘跳動80次,每次約向主動脈射出70ml血液,因此血液大概一分鐘就會在全身循環一次。在這一分鐘里,除了與血紅蛋白結合的氧氣與二氧化碳比例發生了改變,紅細胞、白細胞和血漿等固形成分並沒有什麼變化,各個器官內的血液成分也沒有什麼差別,病變部位更沒有什麼帶有「外邪」的特殊血液需要被放出來。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是:與血液關係十分密切的透析治療可以選擇頸靜脈或股靜脈作為穿刺部位,影響選擇的只是不同部位的穿刺難易程度、感染可能性大小,而沒有人會認為兩處的血液成分不同會影響透析效果。

那放血是不是絕對沒用呢?理論上,對於由於組織或者血管病變導致局部組織內部壓力升高、壓迫周圍神經而產生的疼痛,通過針刺患處放出少量血液、組織液可以減少組織內壓力和對神經的壓迫,從而起到減輕疼痛的效果。但除了這很窄的適應症之外,並沒有任何符合循證醫學標準的證據能證明放血具有調理內分泌、治療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等等神奇功效。以每隔一段時間網上就要瘋傳一陣的「中風患者可扎耳穴放血急救」為例,其真相無非兩種情況:(1)確實是中風,扎耳朵的疼痛屬於強刺激,能夠讓處於淺度昏迷的患者出現一定的躲避等反射,但對治療本身沒有任何幫助;(2)患者並非中風,而是其他原因導致的一過性意識障礙,不扎耳朵放血也會自行清醒。因為中風是由於腦血管梗塞或者破裂出血引起的,說「扎耳穴放血可以治療中風」,無異於說室內的主水管有了問題,在室外的水龍頭接一杯水就能修好。我們在中國知網裡檢索「刺絡」並按被引頻次排序,可見前十位的文章多為小樣本量的觀察性研究,而且除了一篇之外都是十餘年前發表的,在臨床決策都要求盡量高質量(隨機、對照、大樣本)的臨床證據作為參考的循證醫學時代,顯然刺絡療法是缺乏證據支持的。

三、放血療法有什麼風險?

西方傳統醫學的放血療法主要的風險是血液大量丟失以後導致的失血性休克,最為人所知的例子大概是美國國父華盛頓在被放血兩千餘毫升後一命嗚呼。東方傳統醫學的刺絡因為放血量較少,很少引起失血性休克,而感染則成為主要的併發症。在生理狀況下,皮膚、皮下組織和血管壁構成了一道堅固的屏障,使得細菌等病原體無法進入血液,即使不小心因外傷出血,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也會很快被激活,與血小板等成分一起形成血栓,迅速堵住防線上出現的缺口,白細胞則會消滅一小撮漏網的病原體,共同保證循環系統的密閉性和血液的無菌性。但另一方面,血液中豐富的營養成分也使其成為極好的病原體培養基,頻繁地切開皮膚和血管進行放血無異於自毀長城邀請外敵入侵,而接受治療的都是免疫力下降的患者,又進一步放大了感染的風險。或許有人會以為只扎淺表血管就沒事,可近年媒體報道的《到私人診所放血治膝蓋痛,關節感染患上急性滑膜炎》[1]、《2歲男童胃口差 家長信偏方割孩子掌心放血致感染》[2]等案例已經充分說明了即使只是通過外周淺表血管放血,也是有可能導致嚴重後果的。

靜脈血管剖面圖,血管壁的多層結構保證了其完整性。圖片引自passmyexams.co.uk

總之,支持放血療法的研究證據非常有限,其理論上的治療作用也完全可以用更安全的手段(熱療、抗炎藥物)代替,更重要的是放血的潛在感染風險遠超過可能的獲益,以上幾點決定了放血療法是一種應當被現代醫學所淘汰的治療方式。

參考文獻:

[1]http://news.cjn.cn/sywh/201809/t3282079.htm

[2]http://news.163.com/17/0825/10/CSM6K5AV0001875P.html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較真 的精彩文章:

較真:用二甲雙胍來減肥,錯誤且危險,快不要這樣做
氫氣治療阿爾茨海默病不靠譜,別花冤枉錢

TAG:較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