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大清有十二帝,故宮牌位只有11個?

為什麼大清有十二帝,故宮牌位只有11個?

原標題:為什麼大清有十二帝,故宮牌位只有11個?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代封建王朝,在百年時間內使中國直接落後於世界各國,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閉關鎖國政策的實施。在清王朝統治時期,皇權達到了最巔峰,因此很多官員和百姓都活在統治者的天國上朝的假象之中。晚清末期,不堪列強屈辱的清王朝終於喪失了最後一點臉面,簽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這也使得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仍然無法翻身,軍事和經濟受到了嚴重阻礙。


清朝建朝300多年時間,總共有12位皇帝統治過國家,如果分析一下不難看出,這12位皇帝中有明君也有昏君,有能力出眾的也有碌碌無為的。但是不管他們的成就如何,貢獻如何在,他們死後牌位都被供奉在故宮。其實這也是一種變相的保護,這不僅僅出自於對於他們個人的供奉,而且出於一種對歷史的尊重和理解。但是去過故宮的朋友就知道,雖然說有12位皇帝,但是也僅僅只有11個牌位,這又是因為什麼原因呢?難道說有一個皇帝的牌位整丟了?那麼是哪位皇帝這麼倒霉呢?其實原因非常簡單。



這個沒有牌位的皇帝就是淸遜帝愛新覺羅·溥儀,也可以說他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皇帝,他的一生既是悲慘也是具有傳奇色彩的。在他登基上位的時候,清王朝已經走到窮途末路之上了,自下而上的改革浪潮正將中國的封建帝制一點一點撕毀。就這樣,萬人之上的溥儀在退位詔書上簽名了,自此中國的封建社會一去不復返了。由此也可以看出,被迫交出權力和財富的溥儀既然已經宣布退位,那麼他就已經不再是皇帝了,儘管如此他卻依然還是在紫禁城生活著。


後來,隨著改革越來越徹底,人民的呼聲也越來越大,溥儀最後還是被趕出了皇宮,從此真正失去了一切。當時隨著他身邊的太監一鬨而散,因為他們在這段時期已經撈得夠多了,能偷盜出來販賣的文物都差不多偷盜完了,就連乾隆皇帝的牌位居然也被這些人拿出去賣了,最後流落海外多年。幸好許多的愛國人士紛紛出手,將這塊乾隆牌位花高價拍賣回來。那麼這塊乾隆皇帝的牌位遺失多年之後還能回到故宮和他的祖先牌位放在一起,溥儀的牌位為何就不能呢?原來經過專家解釋稱溥儀沒資格。




要說溥儀也確實當過皇帝,這是歷史不得不承認的,那麼為何他又沒有資格呢?原來是因為當年他簽署的退位詔書產生的法律效益,那麼他就不再享受帝王的權力了。而且在一段時期建立了偽滿洲國,一度站在中國人民的對立面,在政治立場上出現過偏差。儘管後來經過改造,成為了新中國的公民,但是他已經擁有了新的思想,對新生活非常滿意,自然那些牌位都成了國家歷史文物,是中國歷史的衍生物。因此當溥儀晚年提出要講祖宗牌位拿回家供奉時,遭到了拒絕,理由是因為溥儀不具備保護歷史文物的能力,而且這些文物已經算是國家的東西了,溥儀自然是沒有權利這麼做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時刻 的精彩文章:

此人作為軍醫,殺了98個日軍,二戰後指責軍醫無權殺人
日軍進村進行大掃蕩,唯獨只有這有寶物沒有被破壞,還視為寶貝

TAG: 歷史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