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規模罕見的崇禎大旱給明朝的統治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規模罕見的崇禎大旱給明朝的統治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原標題:規模罕見的崇禎大旱給明朝的統治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本文作者為季我努學社青年會員李晨。


崇禎大旱的特徵與表現

崇禎大旱是我國歷史上罕見地持續時間如此之長、波及範圍如此之廣、造成後果如此嚴重的自然災害,崇禎皇帝1611年繼承帝位,本想通過個人的勤政努力使岌岌可危的明朝能夠重現「中興之氣」,但事與願違,財政壓力、邊關壓力、農民起義等等已經讓這個疲弱的王朝無力支撐,加之此時又爆發了罕見地自然災害更是讓王朝內部不安的情緒逐漸波及開來。正所謂「國之將亡,必有災相」,這場自然災害更是讓這個帝國,雪上加霜。



遭遇旱災後的土地


此次自然災害從1637年2開始,一直持續到1643年,前後長達七年時間,可以說在明朝最無助的時候,老天爺也放棄了明朝,災害的初期主要是北旱南澇,後波及二十三個省份,造成數個省份多年顆粒無收,餓殍遍野,加之後來的其他災害如蝗蟲與鼠疫更是讓大明王朝苦不堪言,人口銳減,僅以甘肅省為例就造成百分之八十以上人口死亡。

崇禎大旱帶來的後果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前後七年的天氣災害,據後人研究發現,當時明朝正處於小冰期階段,大概從萬曆皇帝開始一直到明朝滅亡,小冰期的表現就是災害一場頻繁,空氣乾燥,地質活動也有活躍表現。


蝗災與瘟疫


本來就顆粒無收,無結論是朝廷還是普通民眾,此時都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但不幸的是又開始多地爆發蝗災,主要集中的地區也在北方,正如史書記載「春無雨,蝗蝻食麥盡,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歲大凶」。伴隨蝗災到來的就是瘟疫,由於被鼠疫感染的人淋巴會異常腫大,所以有的地區又稱為「大頭病」,一時間造成大量屍體橫屍遍野,「民死不隔戶,三月路無人行」。勞動力的死亡不僅僅影響生產,也讓明朝徵兵產生了困難,據統計每三個垛口才有一個、明軍把守,這樣的戰鬥力怎麼可能鎮壓農民運動,怎麼可能與馬上的游牧民族作戰呢。


農民起義

由於自然災害的催化,本來就不滿明朝統治的農民揭竿而起,明朝末年農民起義運動在我國前近代農民起義運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不僅僅是改朝換代的問題,其持續的時間,波及的範圍,影響的力度,都是十分罕見的,一時間群雄並起,逐鹿中原。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張獻忠、李自成等,都是那一時期著名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反之我們看農民起義最先爆發的地區也是深受崇禎大旱這場自然災害破壞的地區。



張獻忠塑像圖


邊境少數民族的壓力


由於我國當時出於小冰期階段,北方民族未解決生計問題就頻繁南下侵擾,當時明朝的東北邊境崛起了一個強悍的民族——女真(滿洲),努爾哈赤先是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政權,隨後就開始多次進犯明朝,其子皇太極即位以後更是劍鋒直指明朝首都北京,意圖在全國範圍內確定統治地位。

財政壓力


面對邊患危機、農民起義運動,明朝政府不考慮如何安撫民眾的不滿情緒反倒是加派「三餉」,即遼餉、剿餉與練餉,將沒有起義造反的農民逼得無路可退,要麼成為逃兵,要麼就成為流民要麼就只能加入起義的隊伍中,越是沒錢越是加派餉銀,而農民參加起義的越多,這樣明朝無意之中就陷入了惡性的循環之中,直到滅亡。其實崇禎帝登基後也曾試圖改革財政系統,極力縮減開支,例如曾裁撤多處驛站節約財政,但這只是杯水車薪,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窘境。


結果


這場持續多年的自然災害,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朝滅亡,但反觀那次自然災害,如果政府處理得當似乎也並無迴轉的餘地,比如洪武年間也發生了旱災,但當時政府積極安撫民眾的情緒,同時開始遷移民眾。面對自然災害,我們更多的時候應該是緩和矛盾,而非加速矛盾的激化,這樣只能是自取滅亡,1640年,是這次災害受災最為嚴重的時候,明政府並沒有積極緩和矛盾,依然將重點放在鎮壓農民起義與邊患危機的處理上,導致自己一再錯失良機。


崇禎帝畫像


參考文獻:


1.溫震軍; 趙景波:崇禎大旱與北方地區的食物等資源的爭奪,學術界,2017。


2.王景澤:明末東北自然災害與女真族的崛起,西南大學學報,2008。


3.樊樹志:崇禎:攘外與安內的兩難選擇,學術月刊,199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清朝末年的海派四大家是誰?有什麼代表作品?
魏晉時期的詩詞書畫,較秦漢時代有哪些新的發展?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