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軍投下原子彈後,那架飛機最後逃生了嗎?美軍是如何防範的

美軍投下原子彈後,那架飛機最後逃生了嗎?美軍是如何防範的

73年前的1945年8月6日凌晨,發動機的轟鳴聲打破了提尼安島上的寧靜。美軍一架B-29轟炸機騰空而起,刺向靜謐的夜空。

機長蒂貝茨摸了摸從不離身的幾隻雪茄和煙斗,仔細查看了上衣口袋裡秘藏的14顆氰化鉀後,向機組人員發出了最後一道命令:「保持無線電靜默」。

他的機艙里靜靜地躺著「小男孩」原子彈,他要帶領14名機組成員去執行一項在人類戰爭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任務——轟炸日本城市廣島。

(前往日本的美國轟炸機)

8時10分,廣島已是一片喧囂。早起的人們一如既往地忙碌著,晨練、早餐、買菜、準備上班。在他們頭頂的萬米高空,機長蒂貝茨正在用機艙通話系統提醒機組成員,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因為飛機下方的廣島已經異常清晰地映入了蒂貝茨的眼帘。

8時14分,B-29的彈倉徐徐打開,「小男孩」在空中翻了一個跟斗,優雅的撲向了它的目標——廣島市中心。

45秒後,廣島的上空發出一團異常耀眼的白光,烈焰升騰,一個炙熱的大火球騰空而起,直衝雲霄,一朵巨大的蘑菇雲隨之升起。爆炸中心的所有物體化為齏粉,正在乘坐電車的人群隨即和電車融為一體。三公里外的一隊士兵面部被融化,分不清正反面。爆炸中心10公里的範圍內被夷為平地。

在原子彈爆炸的瞬間,飛機遭到了強勁的衝擊波,劇烈搖晃,震感強烈,幾乎無法掌控,但好在有驚無險,未受損傷。

那麼,投放原子彈的飛機為什麼能毫髮無損呢?

(原子彈大爆炸)

一、飛機的逃生距離和路線經過了精確的計算。

經過專家的計算,原子彈的爆炸點被定在550米的高度。它離開彈倉後,從萬米高空下落到550米處時,大約需要45秒的時間,這個時間足夠飛行員做出逃生的一切操作。

飛機和原子彈爆炸中心的安全距離被定在8英里以外,也就是大約13公里,只要飛機能在短短的45秒之內,再成功飛出4公里,就比較安全了。對於最大時速能達到近600公里的B-29來說,這並不困難。

而且,美國科學家還為飛機設計了最佳逃離路線,那就是在投出原子彈後,B-29必須馬上轉向155度,近乎於反方向飛行。

之所以選擇這個角度,一是可以保證飛機轉向的時間最少,損失的速度也最少,依然可以保證逃離的速度;二是還可以確保原子彈的衝擊波首先到達的是飛機的尾部,不至於損傷機頭或者發動機。

(保羅·蒂貝茨及他的飛行小夥伴)

二、機組人員經過了長期而嚴格的訓練。

在導彈專家計算出投彈時間及逃跑線路後,空軍經過慎重考慮,將這一艱巨的任務最終交給了飛行員保羅·蒂貝茨。

蒂貝茨1937年入伍,一年後晉陞少尉軍銜,曾駕駛美國有名的轟炸機B-17多次參加歐洲和地中海戰區的轟炸行動,具備豐富的作戰經驗和突發事故處置技巧,被譽為當時美軍最優秀的飛行員。

蒂貝茨在拿到飛行計劃後,帶領機組人員進行了嚴格和艱苦的訓練,終於在1945年7月底達到了專家的要求。

其實,蒂貝茨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他帶在身上的14顆氰化鉀就是為14名機組人員準備的,同時,他還將這架B—29轟炸機命名為「艾諾拉·蓋伊」,因為那是他母親的名字。

三、B-29轟炸機性能卓越。

當時的B-29號稱「超級空中堡壘」,他不但是二戰時期全世界最大的飛機,同時也是當時最具科技成果、最先進的飛機。

關於B-29的超強性能,二戰時期還流傳一個故事。

一架B-29轟炸機在執行任務時出了故障,飛行員無法排除,只好跳傘逃生,B-29則依靠自動駕駛功能在高空巡航。美國為避免這架飛機落入敵手,出動戰機想把它打下來。結果戰機飛行員打光了所有炮彈,才導致B-29的發動機起火,墜落下來。

廣島核爆三天後,另一架B-29「伯克之車」,向日本城市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胖子」後,同樣安全返回。

(參考資料:《日本的崩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歷史真相 的精彩文章:

李淵聽說太子、齊王被殺後,他為何竟然是鬆了一大口氣的感覺
太平公主被武則天高度讚揚,又控制了朝政,為何最後敗給李隆基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