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心定,才會感受安樂

心定,才會感受安樂





世界上各種宗教,所有修行的方法,都是求得心念寧靜,所謂止住。佛法修持的方法雖多,總括起來只有一個法門,就是止與觀,使一個人思想專一,止住在一點上。


  

只有達到了止的境界、定的境界,才能夠停止一切的動相。所以,心念不能像止水一樣澄清,就永遠沒有智慧,就永遠不能悟道,而生命之流就永遠不能屬於你自己,你就永遠無法自主,無法解脫生死。


  


什麼是定力?《頓悟入道要門論》上說:「定者,對境無心,八風不能動。八風者,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是。若得如是定者,雖是凡夫,即入佛位。」用通俗的說法,就是榮辱得失不放在心上,喜怒哀樂也不在臉上表露出來,能做到這點,凡人也能成佛。


  


定力對於修行佛法者的重要性,是修行者從實踐中悟得。2500多年前,位於今尼泊爾國境的迦毗羅衛國王子喬達摩·悉達多,為探索宇宙真諦,解救眾生諸苦,於29歲時毅然捨棄王位,離別妻子,出家修行。他在雪山苦修6年,後在菩提樹下靜思入定,打坐49天,夜睹明星,大徹大悟,從而創立了佛教。此人便是佛祖釋迦牟尼。1400年前,一位印度僧人在嵩山五乳峰的一個岩洞中面壁9年,以至於在石壁上留下了他坐禪的影象。




傳說他坐禪時,面對石壁,兩腿盤曲,雙手作彌陀印,二目下視,五心朝天,入定後,飛鳥在他的肩上築巢,他都不知,直到開定後才起身走動,待疲倦消失,便繼續坐禪。後來,他授予弟子慧可《楞伽經》四卷,使禪宗得以在中國流傳。此人便是在佛教史上被推為「禪宗初祖」的菩提達摩。釋迦牟尼與菩提達摩的故事,雖然有神化的成分,但也可以說明他們之所以成為佛教與禪宗的開山鼻祖,不但具有超凡的智慧,而且具有超凡的定力。


  


關於定力的問題,大文豪歐陽修也曾跟一位高僧探討過。當時,歐陽修正在洛陽為官,有一天,他屏退隨從,獨自一人游嵩山。他來到一座山寺前,推門而進,看見一位老僧正在堂上讀經,而這位老僧就像沒看見他一樣。歐陽修跟老僧說話,老僧也不理會。歐陽修非常驚訝,問道:「您在山上住了多久?」


  


老僧這才開口:「很久了。」


  


「您讀的是什麼經?」


  

「《法華經》。」






歐陽修又問:「我聽說古代的高僧在臨死之前,大多是在談笑中坐化。這是用什麼方法辦到的呢?」


  


「不過是定慧力罷了!」

  


「現在這種高僧卻寥寥無幾,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老僧笑道:「古代的人,心念都在定慧上,臨終時怎麼會散亂呢?現在的人,心思都在散亂上,臨終時如何能得到定力呢?」


  


歐陽修對老僧的話佩服得五體投地。老僧的話,確實說透了世情。常人缺乏定力,主要就是心思散亂造成的修行佛法,得成正果,要靠定力。學文習武如此,從事科研、藝術、體育等工作,也要靠過人的定力,方可出類拔萃,藝壓群雄。


  


圍棋大師李昌鎬,之所以被人稱為「石佛」,是因為他在與人對弈時,有著超常的定力。他下棋時無論處於優勢還是劣勢,均鎮定如常,不露半點聲色。行家說他的棋風不剽悍,不出奇,看上去似乎很「平常」,但這種「平常」的棋風,連和他同檔次的九段棋手也難以理解,一步棋走出後,別人往往在數步或數十步後才能看出其意圖。某畫家從少年時便自修文史哲,練內家拳,深入研究書史畫論,

勤奮

作畫,終於聲震畫壇,成為名家。論者總結他的

成功

之道時,說他「靠著堅守中國傳統筆墨精神的定力,在紛擾的當代畫壇,表現出可貴的冷靜與沉著」。而這位畫家在他一本畫集的題記中也以定力自詡:「外緣雖熱,內境清涼,余定力尚可乎?」


  


古今成大事者,無不定力驚人:在戰場上,槍聲陣陣,炮聲隆隆,將軍們在指揮所里,圍著地圖討論戰事,對隨時可能發生的危險毫不理會;在實驗室里,科學家埋頭實驗,忘記了飢餓,忘

記了疲勞,連時間也渾然不

覺……如果將軍一聽見槍響就嚇得鑽到桌子底下,這個仗就不用打了,打下去肯定輸,趁早解甲歸田,回家抱老婆孩子去;如果科學家一聽見風吹草動就分神,這個研究不用搞了,搞下去肯定沒結果,不如改行賣小白菜去。


  


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修鍊定力呢?

當然有。


  

佛祖說「就是這樣定」,好像說了一句廢話,其實是告訴了我們一個簡易的定心方法:你想到心不夠定,你想降伏自己的心,這時,你的注意力自然就集中於「定心」這個點,心實際上已經定住了。就是這麼簡單!不信你試一試。


  


問題的關鍵,不是人們有沒有定心的方法,而是根本不想讓心定下來:想女朋友想得很心痛,還要想;想升官發財想得很頭痛,還要想。站住要比奔跑容易,站不住是因為不想站住;定心也是這樣,不想定下心來,自然就定不下心來。


  








  • 《地藏經》隨喜助印,培福消業



  • 看起來是個好人,其實是個混蛋



  • 十地菩薩道是一條英雄之路



  • 讓自己感到失望是件好事



  • 真正的慈悲是在粉碎你的虛偽



  • 念地藏菩薩名,度一切苦厄



  • 念地藏菩薩名,諸不如意事漸消除







點擊↓閱讀原文↓


在這裡許願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一禪 的精彩文章:

【08.27】每日一禪:得 失
【10.10】每日一禪:緣

TAG:每日一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