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想要「出其不意」「喜聞樂見」?外交幽默語應該這樣講

想要「出其不意」「喜聞樂見」?外交幽默語應該這樣講

外交幽默語是指發生在外交場域的詼諧話語。它和國際關係相伴而生,是外交實踐中長期存在的語言現象和交際方式,已成為外交話語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界有關幽默語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棟,不勝枚舉。西方三大傳統幽默理論是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叔本華認知學觀點「乖訛論」、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社會學闡釋「優越論」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學解讀「釋放論」。西方著名語言學家以及國際幽默研究學會的創始主編Victor Raskin對幽默語的研究給予極大關注,其著作《幽默的語義機制》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對幽默語的生成機制進行了深層次的語義分析,提出了著名的「語義腳本理論」(SSTH)。Raskin的學生Salvatore Attardo進一步拓展和豐富了幽默理論研究,其著作《幽默的語言理論》成為研究幽默語的重要文獻。而John Morreall的專著《笑與幽默哲學》則從哲學層面對幽默語進行了全面闡釋。Seana Coulson在其經典專著《語義跳躍》中將認知語言學與認知神經科學有機結合,詳細闡述了「框架轉移」和「語義跳躍」等概念,開闢了幽默理論研究的新思路。朱永生、劉乃實、閆廣林、胡范鑄等中國學者對幽默語也進行了深度解讀和系統研究。上述學者分別從人類學、哲學、政治學、社會學、神經學、心理學、語言學、生物學、美學等多個角度對幽默的定義、分類、特點、功能等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成果各具特色。然而,國內外對外交幽默語的專題研究依然不夠充分,應採用外交學、認知語言學和語用學等跨學科的視野,對外交幽默語的特殊屬性、生成機制、構建策略和語用功能等展開深入探討。

外交幽默語有特殊屬性

外交幽默語是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和話語方式,是外交與語言、政治與文化複雜交織而成的共同體。

要探討外交幽默語的產生和功能,首先必須釐清其語言特徵和本質屬性。外交幽默語是主權國家為處理國際關係與其他國進行交涉、談判、對話而時常運用的詼諧表達方式。因此,外交幽默語除具有一般幽默語的詼諧性、譏諷性、趣味性、藝術性等特點外,還具有政治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際性特徵。其中,政治敏感性是外交幽默語最本質、最重要的屬性。外交幽默語注重傳遞某種政治寓意和政策意義,而一般幽默語則較少涉及政治話題,這是兩者最大的不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還使得外交幽默語同時具有得體性、禮貌性、精練性、嚴肅性和原則性等特點,而一般幽默語的表達內容和方式則更加隨意、自由和詼諧。另外,外交幽默語是發生在不同語言文化體系和國家行為體之間的詼諧語言,具有極強的跨文化交際性。受中西方語言文化民族差異性的影響,受眾的思維模式和表達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外交幽默語的效果。此外,中西方幽默的風格也不盡相同:中方的外交幽默較為含蓄、內斂、嚴肅,而西方外交幽默則相對直率、張揚和隨意。因此,在構建和運用外交幽默語時需要注意語言文化差異性。

外交幽默語生成涉及多因素

外交幽默語的生成是一個較為複雜的認知過程,會涉及言語幽默和非言語幽默,對其進行解釋有助於外交幽默語的成功構建。叔本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和弗洛伊德對幽默現象的內在因素和邏輯進行了靜態性解釋,而對幽默生成機制這一動態性過程較少涉及。對於外交場合言語幽默的生成機制,可針對外交語言的特殊屬性,採用認知語言學的「框架轉移」理論(Frame-Shifting)和語用學的「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等跨學科視角來分析。

Coulson認為某些幽默效果的產生是由出人意料的框架轉移所造成的。「框架轉移」是聽話人對說話人語義的分析、理解和認知重構過程,是從一個舊的思維框架(預想)跳躍到另一個新的思維框架(現實)的過程。「框架知識」是構成幽默的重要因素,個體在文化背景、思維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與之對應的「框架知識」便大相徑庭,這導致異質文化間的外交幽默的方式和效果有所不同。

叔本華作為「乖訛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想法與Coulson不謀而合,同樣認為任何笑話的產生都是因人們對兩種情況之間不協調的突然感知造成的,笑即是對這種不協調的外在表達形式。Coulson將幽默話語的生成過程分為兩大步驟:受眾在理解幽默話語的前半部分時通常先啟動頭腦中預設的默認框架 (default frame),而當受眾發現其與新輸入的信息發生衝突時,則捨棄默認框架而啟動新的框架,以便使它能與新輸入的話語信息進行概念整合,並且重新解釋幽默話語的前半部分。Coulson將「捨棄—啟動」的過程形象地稱為「語義躍遷」(semantic leaps),並認為某些激發詞(trigger words)能夠成功引發「框架轉移」,從而生成幽默。胡范鑄則從情感認知的角度對幽默的生成機制進行了描述,認為幽默的生成反映於心理之期望的突然撲空、經驗與現實的矛盾衝突、情感之鬱積的巧妙釋放。以上觀點對於解讀外交幽默語的生成具有重要啟發意義。

根據外交幽默語的生成機制可以得知,外交幽默效果的強弱與心理落差的高低、經驗與現實之間矛盾衝突的大小成正相關。

dvdf

利用「合作原則」構建外交幽默

研究發現,違反「合作原則」所產生的「言外之意」通常是促進幽默話語成功構建的重要手段。「合作原則」由美國著名語言學家D. H. Grice提出,是語用學中的經典論述之一。合作原則包括四條準則,即量的準則、質的準則、關係準則和方式準則。Grice認為,人們在日常交際中會有意或者無意地違反「合作原則」,從而產生「特殊會話含義」(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而「言外之意」這一點在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的外交幽默語中尤其顯著。例如外交場合國家領導人有意違反「量的準則」使話語少於交際所需的信息量時,會給聽眾設下懸念,有助於外交幽默語的成功構建。

Grice認為,反語、暗喻、誇張等都是說話人有意違反「質」的準則的結果。筆者認為,違反合作原則框架下的一條或多條準則容易產生修辭效果,而催生幽默感的「激發詞」則通常是修辭話語的核心部分。通過對外交幽默語的實例分析可以發現,外交發言人經常能恰到好處地運用雙關、諧音、比喻、誇張、反諷、旁逸、頓跌等多種修辭手段成功構建幽默話語,從而產生意想不到的傳播效果。

「違反合作原則」易使受眾思維發生「框架轉移」和「語義跳躍」,造成心理期待的突然撲空,進而導致幽默感的最終生成。總之,「框架知識」是幽默話語的主要構成因素,其發生躍遷是幽默產生的心理認知基礎,違反合作原則是成功構建幽默話語的有效手段之一。

研究外交幽默語現實意義重大

在對外話語體系建設中,外交幽默語具有獨特的話語構建作用。在外交演講、國際談判或新聞發言中,恰到好處的幽默語所發揮的效用遠勝於僵硬、刻板的外交辭令。因外交語域的特殊性,外交幽默語除具有活躍外交氣氛、迴避敏感話題、化解外交尷尬、增進國家間友誼之外,還具有宣示外交政策立場、傳遞政治意圖、維護國家利益、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等重要話語功能。換言之,外交幽默語是有效傳遞中國聲音、樹立大國形象、提升國際話語權、推動外交事業蓬勃發展的重要路徑。

當前,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正加快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已迫在眉睫。隨著學界外交話語研究的持續升溫,外交幽默語將成為外交修辭研究和外交話語構建的熱點話題,是激活大國外交話語模式、提升話語自信和質量的重要元素和關鍵路徑。因此,應遵循外交幽默語生成規律和國家間語言文化差異性原則,採用國際關係學、外交學、語用學和修辭學等跨學科的維度,貼近西方讀者對幽默的特殊偏好和心理需求,恰當刺激國外受眾產生「出其不意」的心理落差和「喜聞樂見」的思維跳躍,力求打造融通中外的幽默話語。這對推動我國外交幽默語在異質文化間的轉型發展,對講好中國外交故事、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體系、提升我國國際話語權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話語構建、翻譯與傳播研究」(17ZDA318)、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外交翻譯的理論構建與中國特色外交話語體系建設研究」(17BYY006)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中國外交話語研究中心、外語學院)

原標題:研究外交幽默語 提升國際話語權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劉淼 排版編輯:劉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張岱年關於《中國哲學大綱》的三封信
學林巨擘張政烺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