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都說郭嘉不死卧龍不出,可這兩人壓根不屬同一類型人才

都說郭嘉不死卧龍不出,可這兩人壓根不屬同一類型人才

文|小河對岸

郭嘉是最受曹操器重的謀士,在曹操統一北方的進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郭嘉卻英年早逝。此後,曹操每遇挫折,都會想起郭嘉,而痛哭、哀悼一番,並嘆曰:"郭奉孝(郭嘉)在,不使孤至此。"

而作為三國第一名人、被後世認為是智者化身的諸葛亮,其出場時間比郭嘉要晚得多。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之時,郭嘉已經去世。所以,這兩位智者雖同處一個時代,卻未能上演一場智者之間的巔峰對決,而被很多三國迷引為憾事。甚至有人認為,諸葛亮之所以晚出山,是為了避郭嘉的鋒芒,而有「郭嘉不死,卧龍不出」之說。似乎,郭嘉的智謀更在諸葛亮之上。

然而,諸葛亮與郭嘉壓根就不屬同一類型的人才,並不具備太大的可比性。若一定要拿曹魏的人物與諸葛亮相比較,那這人一定不會是郭嘉,而會是荀彧,為何如此說?

裴松之在給《三國志· 荀彧荀攸賈詡傳》作注時,就如此評論道:..臣松之以為列傳之體,以事類相從....詡不編程、郭之篇,而與二荀並列;失其類矣。且攸、詡之為人,其猶夜光之與蒸燭乎!其照雖均,質則異焉。今荀、賈之評,共同一稱,尤失區別之宜也。而裴松之在給《三國志· 程郭董劉蔣劉傳》作注時,又評論道: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畫所料,是其倫也。

裴松之的意思是說:史學家在編修紀傳體史書的時候,如果要將多位人物合傳,一定要分好類別。如皇帝之間可以合傳,嬪妃之間可以合傳、宰輔之臣間可以合傳、將軍之間可以合傳..等依次而類。陳壽不將賈詡與程昱、郭嘉等人合傳,而將其與荀彧、荀攸合傳,是錯分其類了。

裴松之是將賈詡與郭嘉、程昱等歸於智謀之士一類,而將荀彧、荀攸等歸於宰輔之臣一類。可以說是很有道理的。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宰輔之臣屬正道,其德行應為天下之表率,此即「治國以正」。而智謀之士屬旁門,尚權謀欺詐之術,雖也能為君主多立殊勛,但有違治國之正道。故《荀勖別傳》中有記載:晉司徒(司徒為三公之一)闕,武帝(司馬炎)問其人於勖。答曰:"三公具瞻所歸,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賈詡為三公,孫權笑之。"

顯然,諸葛亮也與荀彧同屬宰輔之臣一類,而跟郭嘉不屬一類。諸葛亮的才能也更體現在治國上,而非出謀劃策之上。劉備領軍打仗很少帶諸葛亮,就是此番原因(《諸葛亮傳》:..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而陳壽也對諸葛亮評論道:..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可謂識治之良才,管(仲)、蕭(何)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宰輔之臣的地位也是智謀之士所望塵莫及的,這從《三國志》中的傳記順序就可以看得出來。《諸葛亮傳》位於蜀漢群臣之首,而《荀彧傳》也是僅位於《諸夏侯曹傳》(宗室)之後。如果一定比郭嘉、諸葛亮,誰的智謀更勝一籌?那應該是郭嘉。但論地位與治國之才,郭嘉卻遠不及諸葛亮、荀彧。所以,壓根就不會存在「郭嘉不死,卧龍不出」之說,這兩人不在一個頻道,也就形不成多大競爭的關係。

參考史籍:《三國志》等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聞知社 的精彩文章:

晉朝的兩位諸葛亮鐵粉,炮製了聞名遐邇的「空城計」
鄭成功被封為延平王,有何來歷?

TAG:歷史聞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