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魯迅一代文豪,為何竟提出了「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口號?

魯迅一代文豪,為何竟提出了「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口號?

魯迅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大文豪,他的作品至今還在影響著中國人。但熟悉魯迅先生的人應該清楚,他最初學的是醫,並不是文。他學醫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治病救人。可在日本留學的過程中他才發現,中國國民精神的麻木比身體上的頑疾更加可怕。所以他毅然決然的棄醫從文。

魯迅在回國後創作出了《葯》、《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現實主義作品,意圖來喚醒麻木不仁的國人。一些有識之士深受鼓舞,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然而在後期,魯迅、錢玄同等人卻又開始主張廢除漢字。魯迅甚至喊出了:「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口號。這前後難道不矛盾么?魯迅為何又要這樣做?

其實魯迅等人之所以提出「廢除漢字」的主張,正是為了他們用文化救中國而鋪路。當時文學界的新興知識分子認為,中國之所以落後,就是因為國民知識素養太低造成的。當務之急,就是普及教育。而普及教育最大的障礙就是漢字。當時的漢字全是繁體字,不僅難認,而且難寫,這就加大了普及教育的難度。瞿秋白更是痛恨地說:「漢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齷齪最惡劣最混蛋的中世紀的茅坑。」

既然這群知識分子要廢除漢字,又妄圖用文學來救中國,那他們打算用何種文字來代替漢字呢?當時魯迅、蔡元培等人看好的是拉丁文,拉丁文只有二十八個字母,拼法也簡單易學,在短期內可以增加中國人的識字率,實現與西方國家的接軌。

但從今天來看,魯迅等人當年提出「廢除漢字」的主張無疑是錯誤的。漢字代表的不僅僅是一種符號,更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基礎。如果中國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了,還談何文化?況且,中國傳統的詩詞歌賦,也不是西方國家二十幾個字母就能表達清楚的。他們迫切拯救中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全盤否定無疑是進入了另一個誤區。

當然,新中國成立後也吸取了之前的經驗教訓,將繁體字進行了簡化,這樣也大大提高了中國人民的識字率。而在今天,全世界都在學習漢字和中國文化,可見大師們當年也犯了時代局限性的錯誤。

四世同堂

¥18.8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送歷史個救生圈 的精彩文章:

江蘇此地,竟培養出近百名大學校長和上萬名教授,真是風水好?
歷史上最難挖的皇帝幕,一動手就會電閃雷鳴,擅闖者吐血而亡

TAG:送歷史個救生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