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提出審美「第六感官」學說——英國美學家夏夫茲伯里

提出審美「第六感官」學說——英國美學家夏夫茲伯里

夏夫茲伯里是英國倫理學家、美學家,其美學思想寓於他的哲學和倫理學思想之中。

夏夫茲博里在西方美學史上起了一種橋樑和綜合的作用,他綜合了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經驗派和理性派,給古希臘美學和德國古典美學搭起了橋。

《夏夫茲博里美學思想研究》

夏夫茲伯里背離了大不列顛的唯物主義傳統,最後導致同經驗論感覺論的對立,但他的影響從孟德斯鳩到尼采是巨大的,他開闢了英國美學的新時代。

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和法國理想主義哲學都沒有建立起完整的美的理論體系,而作為新柏拉圖主義者的夏夫茲伯里,沒有仿效法國新古典主義的模式,而是吸收了古典主義的精神,提出了與經驗主義和理想主義美學都不同的美學思想,為現代美學提供了最好的基礎。

夏夫茲伯里生於倫敦,自幼受祖父的摯友、哲學家洛克教導,11歲就能輕鬆地用希臘文和拉丁文進行閱讀。成年後出國遊學,接觸到歐洲許多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和藝術家。

哲學家洛克圖

回國後有關過5年深居簡出的隱居生活,專心研究古典藝術。他的重要著作《論人和時代的特徵》出版後產生重大影響。

夏夫茲伯里關於美的思想,就是以天賦能力為出發點的,表現為下列方面。其一,美是形式,是和諧的形式,或形式的和諧;其二,丑是無形式的物質,它同美是對立的;其三,真、善、美是統一的,它們有共同的基礎。

夏夫茲伯里認為,凡是美的都是和諧且比例合度的,凡是和諧且比例合度就是真的,所以,凡是既美又真的在結果上就是愉快和善的。

《柏拉圖與柏拉圖主義》

他說,美或漂亮都絕不在物質,而在藝術和構圖,也絕不在物體本身,而在形式或造成形式的力量,美與善是統一的。

夏夫茲伯里在美學史上最早提出審美的特殊感官的「內在感官」,或者說是「內在的眼睛」即「第六感觀」學說。

尼采圖

審美內在感官說強調審美的直接性、非功利性和社會性,對後來的啟蒙運動產生重要影響。

夏夫茲伯里認為,人天生就有分辨美醜善惡的能力。主觀的審美能力,不是視、聽、嗅、觸、味等外在感覺能力,而是一種心理的、理性的能力,而這種審美能力還不是動物性的那樣只有感覺能力。

哈奇生是夏夫茲伯里的學生,他在《論美和德行兩種觀念的根源》中,指出美作為一種認識,屬於複雜觀念,強調審美的內在感官不涉及利害觀念,這是對其老師的一個補充,對後世美感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

亞里士多德塑像

在作為自然神論者和新柏拉圖主義者夏夫茲伯里看來,宇宙體是預定的和諧,是一切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人是小宇宙,主體心靈中的理想觀念、高尚品德輝映著宇宙的和諧。美作為一種和諧的形式,只能來自物體以外,並賦予它以形式的、創造形式的主動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迪谷 的精彩文章:

國畫人物:蔣兆和、靳簏媛、任重、王明明、徐樂樂、周思聰作品
牡丹真國色,人間第一香:洛陽平樂牡丹村畫作集錦

TAG:元迪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