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Fusion Fund創始人張璐:我們的投資偏好是「對產業有深刻理解的」項目

Fusion Fund創始人張璐:我們的投資偏好是「對產業有深刻理解的」項目

Fusion Fund創始人張璐曾入選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的2018「全球青年領袖」(Young Global Leaders)名單。她也是鈦媒體的常客,在這位年輕投資人身上,有科技創業者、亞裔、青年領袖等多個標籤。如今,Fusion Fund新一期基金成立,從工業互聯網再到分散式網路、智能應用,張璐的視野越來越廣。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如火如荼進行中時,她和她的基金正在積極布局相關產業。

張璐是一位中國人,也曾經是一位創業者,留學期間她攻讀於斯坦福工學院。之後,她利用自己的科研技術成立了一家醫療器械公司。幾年後,這家公司被收購,張璐個人成功退出。作為公司的唯一創始人,張璐賺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轉型——到矽谷的一家基金做投資合伙人,從此正式踏入VC行業。

2015年,張璐成立了自己的基金Fusion Fund,這家基金在矽谷專註於高科技行業以及醫療行業的中早期投資。據張璐透露,目前Fusion Fund已經做了兩期基金,今年的規模在1億美金左右,重點投資於工業自動化、智能工業等領域,具體來說包括網路技術、網路安全雲計算、邊緣計算技術以及企業經營軟體、人工智慧的產業應用和醫療器械等創業項目。

張璐說,當2014年、2015年大量的矽谷基金還在做商業模式創新投資的時候,她就已經開始去做基礎技術創新和基礎應用創新的布局了。張璐告訴鈦媒體,目前她在美國已經投資超過50家創業公司,其中大多數的公司是由美國人創辦的。這些公司融資輪次不盡相同,有快上市的,也有已經被收購的。

2018年9月,張璐受邀參加天津達沃斯夏季論壇,以下是張璐的採訪實錄(經鈦媒體整理髮布)

問:作為一個在矽谷的投資人,您認為中、美創業公司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張璐:很難直接去比較,因為兩個市場各有特點。美國市場有很多技術創新和技術應用創新是發生在2B行業的,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在工業企業以及醫療行業的應用。但是在中國,過去幾年很多的創新是發生在2C市場的。中國巨大的人口紅利,以及中國民眾對於新技術產品的快速適用性,為2C產品提供了一個快速成長的市場以及土壤,所以沒有辦法去直接比較誰的創新更強。美國的投資行業在幾年前看到了商業模式創新的瓶頸,所以很快轉向了新一階段的技術基礎創新和技術應用創新投資。現在我們反過來看中國,可能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找不到中國這麼大的一個2C市場,但是商業模式創新也已經出現瓶頸期了。這種情況下,現在更多的資本、更多的優質創業者已經開始進行基礎技術創新的探索了。

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在經歷整個產業升級的過程,只是美國的產業升級是基於在之前的自動化程度已經比較高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新產品與現有系統的整合成本比較低。中國也在經歷產業升級,但相對自動化程度之前沒有那麼高,所以在對新技術的應用上包容度更大,可以根據新技術產生的新方式和成本去重新搭建自己的整個生態體系。所以我覺得這兩個市場都各有優劣,各有特點。

問:您投的創業公司的創始團隊大概是什麼樣的背景呢?您是否有相關的投資偏好?

張璐:其實我不太喜歡給創業者畫像,但是說到專業背景的話,我還是比較喜歡有產業背景的人。我經常講一個詞叫insight,就是洞察力。光聰明不夠,光有技術背景也不夠。他必須在產業里有一定的經驗、資源和人脈網路。他做的東西一定是市場需要的,而不止是市場喜歡的。市場需要的東西一定會產生購買,這樣這個公司才會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公司,它的成長也會比較穩健。

另外,我還喜歡投連續成功創業者。在矽谷有一批人,他們其實早就財富自由了,但一直在做公司,像我投的一家公司的創始人,之前四次退出,兩次是以幾十億美金估值將上市,一次是幾十億美金併購。他們自己會挑選與什麼樣的資本去合作。另外,我們基金搭建的團隊也都曾是創業者。在我的幾個合伙人中,有的把公司做到上市,有的公司做十多年被高價收購。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彼此天然的信任感更強,熟悉度更高。

問:您覺得中國創業者和美國創業者的不同是什麼?

張璐:中國創業者工作更hard working。中、美創業者的效率都很高,但中國創業者願意付出更多的時間去工作。美國人還是要花一些時間在家庭上。我覺得華人創業者的拼搏力,吃苦精神,還有工作努力程度會更強一些。美國的一些華裔創業者會有一些優勢,因為他天然就有一些全球化視角。

問:您覺得中國和美國的投資邏輯和公司的發展路徑有哪些不同?

張璐:其實中美市場是兩個非常不一樣的市場。有時候冒然把矽谷的一些東西搬到中國來不一定推行的開,當然中國的方式拿到美國也可能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所以我覺得還是要去真正深入的了解當地的市場。矽谷的優勢在於整個風險投資行業已經經歷過很多次周期的調整,好的資本的崛起,不好資本的退出,包括創新產業也是,幾十年才形成了現在這樣的一個非常完整的多樣化的局面。時至今日,它在不停進行自我調節,是一個很健康的生態系統。

大家現在的討論可能更多地集中在「伊隆·馬斯克」這個人身上,你可能也會覺得其他的環境很難去在產生這樣的一個人,因為這樣的人他產生是需要土壤和市場的,但是矽谷就給了夢想家去實現商業價值的一個發展的空間。所以你就會發現這是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而這樣的現象只會發生在矽谷,矽谷的包容度就體現在你看有非常成功的年輕的企業家,比如說扎克伯格,他就是一個所有人在矽谷的一個動力和壓力的所在,28歲的時候公司上市,公司上市兩年了他也才30歲左右。

但是另外一方面,矽谷也有非常成功的資深派的企業家,也把科技公司做的很成功,所以在這個環境里大家就會發現我們對彼此的成見度會比較低,對於各種各樣的創業者也會有更強的激勵作用。文化層面上其實是很重要的,在矽谷的好處就是,它的文化層面鼓勵你去探索,你想走的路,或者是你想做的事情,你想過的生活,一旦失敗了也不會有人嘲笑你,我覺得這個是很重要的。

對成功的定義也是一樣,這其中不一定是財富。我們改變世界的同時當然會變得富有。它的落腳點是改變世界。

問:您對中國的創業公司有什麼建議嗎?

張璐:我覺得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從現實的角度說,怎樣讓新的技術和傳統產業進行很好的結合。我覺得這方面是創業者可以考慮的。有一部分創業者有非常先進的新興技術,但是他們也要學會怎樣和行業裡面現在既有的領軍者、傳統行業合作以及既有行業出來的創業者去合作,形成一個多樣化背景的團隊,這樣才有更好的應用場景和應用窗口。我經常講說,新技術的創新要有應用的行業窗口,要有一個非常具體的點,而找到這個點的前提條件是創業者要有足夠的資源和人脈。

另一方面,從文化層面上說思維要更加開放,更加包容,更加多樣性的去驅動你的創新和發展。人永遠是存在成見的,我們要努力地去看清成見。多樣化很重要,多樣化是創新的核心和基礎。所以如果想要更好的有創新型思維,就要有更加多樣化的思維體系,然後有更加開放的思維模式去抗爭那些我們以往已經習以為常的成見。

問:未來一年Fusion Fund有什麼新計劃嗎?

張璐:當然我們有,每天的日常當然就還是投項目,管理項目,項目的成長和退出等等。我明年有兩個項目要上市,最近也有項目被收併購。所以我們會花很多時間在項目資金退出方面。(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劉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子彈簡訊被曝嚴重安全漏洞,官方回應稱已修復
一小時賣出上萬份,起底粉絲「周邊」背後的產業鏈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