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帖明志,圖言情:一間書屋中的主客情誼

帖明志,圖言情:一間書屋中的主客情誼

是日綠陰清晝,庭無雜賓,新茶初熟,盡閱所藏法書名畫,恍然不知有身外事。昔東坡謂:靜坐一日如兩日。不知今日這適,當作幾日也。


——文彭跋真賞齋藏《淳化閣帖》


一齋 


江蘇無錫鵝湖盪口鎮附近的東沙涇,曾經有一座書齋,它屬於明代中期的收藏家

華夏

(字中甫,號東沙,1494~1567)。



 


宋代大文人米芾曾有一枚印章,刻

「平生真賞」

四字,華夏取其中「真賞」二字,為其書齋命名,遂成

「真賞齋」





韓干照夜白圖中的米芾款印 款「芾」印「天生真賞」



 


從古至今,所有文藝者的心中都有一個隱居避世的夢想。而在華夏生活的時代,文人已然很難離開城市而生活,於是流行的趨勢,

便從遙遠的山林轉向了城市中的凈土。辟一間書屋,享閑隱之樂事。


 


一般而言,書房總是文人行隱居樂事的場所。

「讀義理書,學法帖子,澄心靜坐,益友清談,小酌半醺,澆花種竹,聽琴玩鶴,焚香煎茶,登城觀山,寓意奕棋。」

(沈仕《林下盟》)


 

華夏的書齋,則更大程度上是一間收藏室。那裡存放著諸多珍貴的古物。法書、古畫、金石、典籍,無所不包。


 


法書,如魏晉法書之典範,鍾繇的

《薦季直表》

,王羲之的

《袁生帖》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唐摹王氏一門

《萬歲通天

,及後世顏真卿、蔡襄、黃庭堅、趙孟頫等大家之筆。






東晉 王羲之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雙鉤廓填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繪畫,如水墨山水之祖師王維的

《輞川圖》

,宋代人文畫代表米友仁的

《瀟湘圖》

,元代大家趙孟頫

《秋郊飲馬圖》

以及元四家的種種作品。





宋 米友仁 瀟湘奇觀圖卷 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真賞齋者,吾友華中甫氏

藏圖書之室

也。中父端靖喜學,尤喜古法書圖畫,古金石刻及鼎彝器物。家本溫裕,蓄畲所入足以裕欲,而於聲色服用一不留意,而惟圖史之癖,精鑒博識,得之心而寓於目,志不少怠。坐是家稍落,弗恤而彌勤。(文徵明《真賞齋銘有敘》)


 

他和朋友們的齋中聚會,也建立在鑒賞收藏的基礎之上。年長華夏十六歲的

文徵明

,是其一生的忘年之交。真賞齋建好的那些年裡,文氏父子常常光臨,與華夏一同焚香品茗,享讀書燕談之樂。


 



歲輒過之,

室廬靚深,度閣精好,燕談之餘,焚香設茗

。手發所藏,玉軸錦標,

爛然溢目,卷舒品隋,喜見眉睫

。(文徵明《真賞齋銘有敘》)


 



余每造其真賞齋,必焚香盥手,盡出以閱,終日忘倦。蓋

余與中甫恭為書畫友,每一見必各出所得所見,輒相較量

。自謂不在海岳、仲永、巨濟之下,

所謂功名皆一戲,未覺負生平者也

。(華氏閣帖合璧諸跋·文彭)


 


然而這樣齋室和收藏雖讓華夏獲得一時之名,卻不足以令其留名後世。


 


直到他做了兩件「大事」……


 


一帖 


《真賞齋帖》

大概從未想過自己的命運會如此坎坷。



 


它是華夏在1522年完成的

法帖傑作

。那年華夏即將迎來而立之年,他決定為自己前半生的事業做一番註腳。於是邀請好友文徵明、文彭父子鉤摹,章簡甫勒石,將其所藏魏晉法書經典——

鍾繇《薦季直表》,王羲之《袁生帖》和唐摹《萬歲通天帖》

,製成了《真賞齋帖》三卷。





真賞齋帖 薦季直表 局部






真賞齋帖 袁生帖





真賞齋帖 萬歲通天帖之姨母帖



 



(嘉靖元年)正月,華夏刻《真賞齋帖》,徵明為鉤摹,章文刻石。(《文徵明年譜》)


 


文氏父子的聲名自不消說,章簡甫亦出身於刻書世家,刻書工藝是為一絕。因此《真賞齋帖》以其絕高的質量,成為明代首屈一指的法帖,令華夏和他的真賞齋名噪一時。


 


華夏一生收藏眾多,而此魏晉三本可謂中國法書的經典與源頭。集此三者為帖流傳後世,誠不負真賞之名。


 


但《真賞齋帖》在後世的流傳之路,卻並不像其名字所示的那樣平和寧靜。


 


自1522年完工,僅過了三十年左右,《真賞齋帖》原石毀於倭亂戰火,如今僅有少量拓片版本存世,稱

火前本

。後華夏另勒新石,稱

火後本

,卻少見存世痕迹,猜測摹刻不久亦毀。清代年間,曾有有心人士重新翻刻,刻石存於華孝子祠,稱

清刻本

。然而這一版本亦未能逃脫歷史的戲弄,在「文革」時期遭遇人為損毀,目前僅剩八塊不全的原石,另有三塊已佚。


 



真賞齋帖,錫山華氏東沙刻本……故為有明刻帖第一。後以倭亂,毀於火,更勒一石,遂有火前火後之別。(陳昌齊跋真賞齋帖)


 


數百年來,《真賞齋帖》在各種天災與人禍中求得生存,只留下殘缺的面貌。而其所摹刻者,《萬歲通天帖》有倖存於遼寧省博物館,《袁生帖》流落日本,《薦季直表》則在戰火中散佚,僅有一張照片存世。《真賞齋帖》雖歷經坎坷,卻頑強地保存下魏晉風骨,供世人追摹。





薦季直表 舊影



 



袁生帖 日本京都藤井有鄰館 出版頁



 




一畫

 


和《真賞齋帖》一同成為真賞齋名片的,還有

《真賞齋圖》

,它是一對

雙生子


 


如果說《帖》代表了華夏收藏事業的巔峰,《圖》則是其回歸生活之心境的寫照。


 


1549年,知天命之年已過一半的華夏,需要為他這一生記錄些什麼了。於是邀請文徵明(是年已年過八十)為其書齋作畫,便有了

第一版的《真賞齋圖》




<左右划動>


文徵明 真賞齋圖 上海博物院藏



 


圖卷後,文徵明親題

真賞齋銘有敘

。華夏的好友豐坊,更在拖尾寫下了數千字的

真賞齋賦並序

。二人的文字將華夏的收藏著錄其中,成為後人研究的重要文獻材料。





文徵明 真賞齋銘有敘 局部



 


三年後,真賞齋遭火劫,真賞齋帖原石被毀。又過了五年,1557年,文徵明八十八歲,再次為真賞齋作畫,那便是

另一版《真賞齋圖》




<左右划動>


文徵明 真賞齋圖 國家博物館藏



 


當時的文人間流行著請名家繪製

「別號圖」「別業圖」

的做法,那是一種身份和文化的象徵。僅是文徵明為人創作的別號圖,就有數十幅之多,且常常呈現類似的

山水書齋構圖和文人閑隱主題

。而《真賞齋圖》只是這龐大家族中的一員。從這個角度看,它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和其眾多兄弟姐妹一樣,屋外山水林泉之景,齋中焚香品茗、閑談清賞之人。




<左右划動>


文徵明 東園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夜雨芭蕉,似雜鮫人之泣淚;曉風楊柳,若翻蠻女之纖腰。移風當窗,分梨為院;溶溶月色,瑟瑟風聲;靜擾一榻琴書,動涵半輪秋水,清氣覺來幾席,凡塵頓遠襟懷;窗牖無拘,隨宜合用;欄杆信畫,因境而成。」


 


計成《園冶》中所表達的,可謂是文人的普遍心態。而傳遞這些信息,就是書齋繪畫的天賦使命。


 


但《真賞齋圖》

也有自己的個性

。二十八年本中,繪茅屋三間,茶寮、收藏室和會客廳。廳堂中,主人手握一卷,與來訪的客人歡而燕談,茶房中童子煮茗,藏書室的書架滿放書卷,桌案上擺著一架古琴。











真賞齋圖上博本 局部





文震亨《長物志》中言茶與琴:


 


「構一斗室相傍山齋,內設茶具。教一童專主茶役,以供長日清談,寒宵兀坐。幽人首務,不可少廢者。」


 


「琴為古樂,雖不能操,亦須壁懸一床。」


 


茶和古琴象徵著齋主隱居文人的身份,而滿藏的書架則暗示主人的收藏趣味。

相較於琴、茶,這類文人生活的共同追求。收藏更是華夏的私人標籤。


 


在三十六年本中,不見了琴與茶,所藏書籍圖卷的描繪成為主角,主人的書桌上更多了青銅鼎彝之器,其收藏者的身份更加被強調。








真賞齋圖國博本 局部



 


《真賞齋圖》要比《真賞齋帖》來的幸運,百年來流傳有序,未遭重創。現在安住於上海博物館和國家博物館,圖繪和卷後的銘、賦一起,完整地呈現在世人眼前。華夏畢生用心經營的事業終為人所知。


 


 



夏,字中甫,號東沙,國學生。師事陽明先生,有聲南雍。遘疾輟業,建真賞齋以藏三代鼎彝、魏晉法書。本書有傳。壽七十四,葬膠山。子二,長子龍光,幼耿光。(《鵝湖華氏通四興二支宗譜》)




我是華夏。曾經你可能很熟悉這個名字,但不認識我。現在你可能知道我是一個收藏家。但其實我沒那麼大的名氣,曾經有一本《沙東集》,連影子都沒能流傳後世。


 


所以你可以不必認識我。但希望你能了解《真賞齋帖》和《真賞齋圖》。大概真的是這樣,作品一旦完成,便有了自己獨立的生命,生長於天地間。


 


它們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凝聚著那個時代的文人,對古典的熱愛,對血緣的追尋,和對開拓新文化的勇氣。


 


也是它們,截取下齋中漫長歲月的一個瞬間,將齋室之空間、內容和故事轉化為長久的生命。





 




註:華家為明清時期無錫盪口的望族,先祖以孝起家、傳家,逐漸雄踞鄉里,名士輩出。如明代藏書家、刻書家華燧,中國最早使用銅活字印書之人。近代科技名人華蘅芳,中國的第一台蒸汽機的創造者之一。現江蘇無錫盪口古鎮仍保有華氏家族建築群遺迹。




州文家與無錫華家為世代交好,文徵明父子更與華家多為人士有所往來。僅文獻記載就多達十數位,書畫鑒藏方面,以華珵、華夏、華雲最為有名。無錫博物院藏有多件文、華兩家交往的信札。







文徵明致華雲札 無錫博物院藏


 







文徵明父子和華夏多有來往,在現今留存的文集和信札中可見一二,其中展示的一段深情,現錄部分於下,供君賞讀。



 



拙文比已稿就,未及修改。偶奪於他事,逸跡至今。再勤使人,益深惶恐。望尊慈更展一限,月半左側課成,送龍泉處轉上,不敢後也。

嘉饋珍重,領次多感,但河豚不敢嘗耳

。征明頓首中甫契家。初七日。


《文徵明集·致華夏信選》


 


彭頓首書奉東沙契兄先生侍史。奉別以來,幾易寒暑,思念之心未嘗少置。追想嵩序,足下今年政七十邪?且聞有弄璋之慶

所謂無官一身輕,有子萬事足,樂當何如。……詢知動靜安好,深慰遠懷。


近日此間一友用錢二百收得柳公權書蘭亭詩,……

亦可以見天地奇物流傳無間,但有造化者乃得之也。

盛使一面即歸,諸不能一一。

若余溪家有人入京,不惜片楮,以慰懸懸。切懇切懇。


六月廿日彭頓首。


《文彭致華夏信札選》






文彭致華夏札 無錫博物院藏




最後,推薦您讀本書:


(本文來自:楠書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




拾遺

古今,格物鑒器!


閑情雅趣|人文空間|古典傢具|器物之美




點擊「

閱讀原文

」,歡迎進店逛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器格物 的精彩文章:

傢具陳設,透露著你的品味
它是最具「中國味」的椅子

TAG:拾器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