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大英博物館長期飽受外界批評,其豐富文物不過是殖民時代的戰利品,且拒絕歸還給各個受害國。本周,大英博物館發起講座活動,試圖為其自辯,「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

據英國《衛報》10月12日報道,大英博物館當天正式發起題為「收集歷史」的月度講座,講述一些藏品流入該館的具體歷史語境。

今年初,藝術史學者普羅克特舉辦了名為「令人不安的藝術」巡遊,力圖揭露英國收藏的許多世界文化珍寶的殖民主義淵源,其中,就包括大英博物館。

而大英博物館本周開始的講座活動,正是要回應普羅克特的批評。講座組織者、大英博物館亞洲展區負責人香薩利(Sushma Jansari)解釋說:「有各種歷史故事,而他們只強調殖民主義的一面,導致一些人頗為憤怒。而我們想做些平衡。我們很多藏品不是殖民得來的;歐洲人拿回來的這些東西,不是每件都是搶來的。」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中國流失國外的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其中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藏品從商周的青銅器,到唐代的瓷器、明清的金玉製品一應俱全。僅來自中國的歷代稀世珍寶就達2萬多件,其中絕大多數為無價之寶。這些精美的藝術作品,讓我們懷想起那些遙遠的記憶,一個民族文明的記憶,先祖的記憶。很多中國參觀者看著那些祖先的傑作會情不自禁地感慨:何時歸故里?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說到大英博物館,館藏之豐富是讓人不得不膜拜的,但是它的館藏珍品來源卻在一定程度上會讓我們的內心非常矛盾。例如,大英博物館內的木乃伊藏品是除去埃及之外世界排名第一的,那麼來源自然不言而喻。而說到館藏的中國國寶,就更讓人不由想起那些不堪回首的歷史。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大英博物館——中國文物館。大英博物館對中國文物的介紹第一句話是這樣寫的:「中國人創造了世界上最博大和悠久的文明……」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大英博物館——中國文物館。這是一個世界頂級藝術品聚集地,彙集了世界文明古國埃及、希臘、羅馬和東方藝術的文物寶庫,在大英博物館,你看到的是全人類文明的精華。望著陳列的稀世珍寶,恍惚間彷彿來到了中國的故宮。 徜徉其中,猶如穿越中國上下五千年時空隧道。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著名的易縣遼代三彩羅漢

三彩羅漢背後的敦煌壁畫,其割痕雖猶可見,卻難掩其久遠的鮮麗及三位「濃麗豐肥」菩薩的雍容華貴。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女史箴圖》是當今存世最早的中國絹畫,是尚能見到的中國最早專業畫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一直是歷代宮廷收藏的珍品。現在世界上只剩兩幅摹本,其一為宋人臨摹,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筆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館中的這件摹本。

它本為清宮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頭愛物,藏在圓明園中。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英軍大尉基勇從圓明園中盜出並攜往國外。1903年被大英博物館收藏,成為該館最重要的東方文物,稱之為「鎮館之寶」毫不為過。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東晉 顧愷之(傳)《女史箴圖》(唐摹本)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英國國家博物館的33號展廳是專門陳列中國文物的永久性展廳,與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和印度展廳一樣是該博物館僅有的幾個國別展廳之一。在英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2萬3千件中國歷代稀世珍寶中,有兩件是中國的頂級國寶。一件是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另一件是敦煌壁畫,其割痕雖猶可見,卻難掩其久遠的鮮麗及三位「濃麗豐肥」菩薩的雍容華貴。

1856年到1932年間,多個所謂的「西方探險家」以科學考察為名深入中國西北地區達60多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獻文物。其中,尤以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國人伯希在敦煌藏經洞劫掠的文物最多。

敦煌壁畫

目前英博物館珍藏的我天朝100幅敦煌壁畫,敦煌壁畫中有神靈形象(佛、菩薩等)和俗人形象(供作人和故事畫中的人物之分。這兩類形象都來源於現實生活)但又各具不同性質。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青銅器

由兩頭公羊支撐的罈子。商朝時,雖然中國南部借鑒中國北部的青銅鑄件技術和酒器製作方法,然而,南部的裝飾形態和風格與北部迥然不同。這件寫真的酒器物件是當地品味和選擇的範例。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漢代漆杯

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種工匠和七位監督人員的名字。這反映了當時的官營手工業生產專業細化,官府掌控。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公元前4500年左右的陶罐-雙耳細頸橢圓土罐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青花梅瓶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大約公元前4000-3000年的缺口玉環,裝飾用品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公元前五百年至公元前四百年的銅鐘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鑄金青銅劍柄 東周黃金匕首柄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戰國玉龍

玉龍,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約公元前3500年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青花如意抱月瓶 明永樂年間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玉面人獸臉新石器,晚期產出,曾江西和西安曾有類似出土物品。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犀牛角杯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唐墓葬雕塑 唐代 約公元728年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商代青銅戈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隋石雕菩薩像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虎形垂飾:東周末年或漢,公元前3-2世紀清,18-19世紀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明代三彩書吏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錯金獸頭車飾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青銅短劍和劍鞘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瑞獸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錯銀敦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伍子胥畫像鏡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橢方斚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虎形垂飾 東周末年或漢,公元前3-2世紀;清,18-19世紀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龍紋琉璃(20件)清 公元1465-1600年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景泰藍瓷壇 明代宣德年間 (公元1426-1435年)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帶有紋章圖案和銘文的克拉克瓷碗 明代 景德鎮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唐寅山水畫(公元1470-1523年)作,手卷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葉瓣盤 :元或清,13-14世紀,該玉盤形狀由黃金或銀質容器的形狀發展而來。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翡翠箭瓶:伍爾夫家族借展 古代投壺遊戲,即用箭投酒壺。該翡翠瓶就是投壺遊戲中壺的縮小版。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白玉對碗:明-清,16-18世紀,這兩隻白玉碗組成了完美的一對。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佛手 :明末或清初,17-18世紀,該玉雕表現了一隻佛手的形象,由於佛手近乎都是果皮,是一種不可食用的植物。在中文中,這種植物之所以被叫做「佛手」,是因為它的形狀猶如佛的一種手印,食指和小指指向上方。佛手被視作能帶來好運,有濃郁的氣味,通常在新年時被放在瓷碗中供奉在家中神像的神龕前,也被用來清新房間空氣。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宮廷頭飾與發簪:宋或金,12-13世紀;明,15-16世紀。該頭飾刻有四條龍的形象,以精細的淺浮雕工藝表現。頭飾上有孔,可插入發簪固定於發間。在重要場合,通常文武官員會佩戴類似的頭飾。該展品可追溯至明朝末年,類似的頭飾相當稀有。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蓮間鯉魚玉雕:明末或清,17-18世紀,該玉雕的形狀為一條鯉魚在蓮花、蓮葉間遊動。漢語中,「魚」和代表充裕的「余」發音相同,因此,魚成了富裕充足的象徵。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那2.3萬件的中國藏品呢?

一位參觀過大英博物館的中國人曾寫道,參觀這裡「使人想起圓明園那場浩劫的大火、莫高窟前英國『冒險家』劫掠的車轍和兩百年來中華瑰寶流失海外的沉浮跌宕」。

其實,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古埃及、希臘和羅馬等輝煌文明的遺物,何嘗又不是有著類似的命運。敦煌的「王道士」因為泄露了藏經洞而備受國人怪罪,記者在大英博物館裡卻彷彿看到「王道士」的影子在世界各地都有,不獨為中國特產。中國藏品佔據大英博物館絕大部分館藏,是我們的驕傲還是欺辱?

魯迅曾說,不能自保者也保不住祖先的遺物,單單怪罪「 王道士」對反思保護文化遺產是遠遠不夠的。或許我們更該做的是通過這些中華文明的偉大瑰寶,讓更多人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為東方文明的復興盡一份綿薄之力,讓民族的瑰寶能夠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傳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