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銀行業的寒冬,背後的真相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銀行業的寒冬,背後的真相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在人工智慧時代,失業的原因就像《三體》中的名言:「毀滅你,與你何干?」技術進步帶來的「維度降低攻擊」使那些在舒適區待得太久的人立即被打回原形。

近年來,上市銀行已經發出了自己的半年度報告,從數據的角度來看,在銀行工作人員的數量減少,再次成為輿論熱議的話題。一些媒體稱:銀行正在大力裁員,2018年中上半年裁員34700人。自2015起,光國有四大銀行裁員了7萬人。

類似的頭條新聞無疑也讓廣大人民群眾的人感到不安:中國的銀行業在世界的盈利能力如此自豪,以至於它們甚至都在裁員。經濟真的這麼糟糕嗎?事實上,並沒有媒體那麼誇大其詞,但事情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首先,必須明確的是,中國幾乎所有銀行都不會承認「裁員」這個詞。

而且從實際的角度來看,銀行不會主動裁員——輪換、調動、減薪、績效考核,那麼多淘汰不合格員工的方法,真的沒有必要用「裁員」這個詞那麼嚴重。為什麼銀行員工總數一年不如一年?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想想你最後一次去銀行是什麼時候?對很多人來說,答案可能是:1個月?2個月?半年了?就像我自己一樣,我已經1年沒去銀行了。

首先,幾乎所有的銀行業務和服務都可以通過手機和網上銀行來完成;其次,在移動支付時代,你根本用不著攜帶現金,而且去銀行取錢的頻率大大降低。現在客戶去銀行的次數比以前少多了,銀行必然要控制網點上的員工總數,最終的結果已經很清楚了:櫃員在銀行所佔比例最大。

現在,當你到一線城市的工商銀行網點時,你會發現入口處是兩台iPad和戴著一個耳機的大堂經理。你的大部分業務都是在一些可以觸摸的機器上完成的。坐在櫃檯後面的人越來越少,大廳里站著的人也越來越多。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從以前的櫃員轉移過來的。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有兩類職業很難被科技進步所取代。第一種是「抽象」職業,需要解決問題的技能、直覺、創造力和說服力,例如工程師、教授、經理等。另一類是「動手」工作,需要環境適應能力、視覺和語言識別能力,以及諸如廚師、護士、保姆等人際交往技能。

簡言之,高端和低端職業不太可能被技術進步所取代,而最脆弱的職業是「中等技能」的職業,如銷售人員、公司和行政職員,製造業工人和機械師。要想不被技術取代,就得先看到社會的趨勢,然後主動求變,不要讓現狀束縛住你的想像力。那些主動熟悉並積極使用人工智慧的人可以從技術進步和生產方法的變化中獲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意大不同 的精彩文章:

全球四家自主研發晶元廠商,中國獨佔兩家,高通有點慌!
萬物工場曾令江:從政策扶持到產業資源推動,孵化器行業出現新變局

TAG:創意大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