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宋「南渡十將」,敢戰,總比不戰強!

南宋「南渡十將」,敢戰,總比不戰強!

南宋「南渡十將」系列5——張宗顏

要說「南渡十將」裡面,上榜最為勉強的,就是張宗顏了。為什麼這樣說?

你看其他幾位:劉錡、岳飛、李顯忠、魏勝、韓世忠、吳玠、虞允文,個個都是英雄蓋世、戰功彪炳;張俊、張子蓋倆叔侄雖然戰績不怎麼突出,但整體上還是敢戰的,對抗金事業還是做出了重要貢獻;只有這個張宗顏,既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也沒有多大的影響力,但他還是上榜了,這不得不讓人覺得有一種「湊數」的嫌疑。

不過,從整體上看來,張宗顏這個人雖和名將之間還有一定的差距,但也算一個優秀的軍人。

張宗顏

張宗顏是烈士之後,他的父親張吉在和西夏的戰鬥中英勇殉職,張宗顏因此得到撫恤,逐步在軍隊中成長為一名青年將領。

金宋戰爭爆發後,張宗顏率軍南渡,史書沒有顯示他是怎樣南下的,大抵應該和張俊類似,屬於戰略撤退。像這些西北人士,基本上是一部分留在了當地繼續抗金,另一部分則東進勤王,最後隨宋高宗南渡。

但張宗顏的南渡和韓世忠等又有所區別,韓世忠是堅守在抗金一線,實在扛不住了,才逐漸南撤,而張宗顏和張俊等屬於一步到位,直接轉移到應天府和趙構匯合,避免和金軍正面交鋒。誰才是真漢子,高下立判。

韓世忠

有人給我說:張俊保存了趙構,對於大宋社稷來說也是大功一件。我想說:南宋都亡國了,有什麼歷史教訓比亡國還慘?你給我說這些有什麼用?

「建炎南渡」後,張宗顏正式跟了張俊。當時,江南其實並不太平,北宋的重心原本在河南,江南是宋太祖趙匡胤從南唐、吳越等手裡搶過來的,這裡氏族林立,豪強橫行,一直不怎麼好管。

「靖康之恥」後,江南人更是風起雲湧,揭竿而起,叛亂不斷。有一個奇怪的歷史疑案就發生在這之後。金兀朮被韓世忠圍困在黃天盪的時候,竟然有江南人為金兀朮出連環計(就是三國龐統曾經為曹操出的那個),使金兀朮全身而退。由此可知當時江南人心難測。

黃天盪之戰

趙構之所以對張俊一往情深,就是因為他幫助趙構平定了江南的諸多叛亂,穩定了南宋的早期政局。而張宗顏,則是張俊的重要幫手。

張宗顏先後參與平定了徐明、李成的叛亂,又協助張俊打了「明州之戰」(中興十三處戰功之一)。但這些戰役都不足掛齒。

張宗顏最拿得出手的一次戰役就是藕塘之戰。他和楊沂中等分道夾擊,擊敗了偽齊的軍隊,大獲全勝。不過,此戰將星太多,完全掩蓋了張宗顏的光芒。

如果說張宗顏算是「湊數」的,那麼藕塘之戰就算是「湊數」的最大理由吧!

不過,和那些投降的軟骨頭比起來,敢戰,就是英雄!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號「賨人客」,一個有「靈魂」的歷史作者,專註原創,拒絕抄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蜀山筆俠 的精彩文章:

南宋「中興十三處戰功」,第一功,成就「中興四將」
同為「中興四將」,張俊為何像秦檜一樣,永遠向岳飛下跪?

TAG:蜀山筆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