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秋季是滋陰養血的好時機

秋季是滋陰養血的好時機

女性一生除了懷孕、哺乳期月經暫停外,一生中大約要排出經血27000毫升,相當於5.5個體重60公斤人體內的全部血液量。而「氣為陽,血為陰 」,因此對於女性來說更應重視養陰養血。

《黃帝內經》有句養生大要: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天五行屬金,有肅降、乾燥之性,最宜滋陰,是女性養生的大好時機!

首要是排寒。對身體而言,夏天入侵體內的寒氣,比起冬天來有過之無不及。各種空調冷飲,里外夾攻。體質偏寒的話,最好通過適度運動或者艾灸關元、神闕、足三里、湧泉,把陽氣溫煦一下,排出寒氣,避免天冷後的各種寒症。

取嚏法——幫助排除寒氣

取嚏法是通過噴嚏幫助排除肺中的寒氣,改善受寒感冒,呼吸系統的受寒引起的癥狀。

方法非常簡單,取一張紙巾,捻成條狀撓鼻孔,或聞胡椒粉,讓自己打噴嚏。

有個小提示,用紙巾取嚏的話,輕輕搔撓即可,重複兩三次,噴嚏打得神清氣爽就好,不要過度,以免耗氣。胡椒粉以白鬍椒為佳,色白入肺,量也宜少,輕輕聞取即可。

「取嚏法」對於感冒驟起,隨時可用。若作為平日宣發肺氣,祛除表寒的保健,最好不要在下午四點半以後操作。因為此時陽氣漸收,肺由宣發轉為肅降。到酉時(17:00-19:00)就進入腎的納氣時段,宜藏而不宜生髮了。

其次祛濕,不然根本補不進,還會給身體帶來負擔。秋天本身就是乾燥的季節,藉助大自然的力量燥濕祛痰,事半功倍。比如陳皮、薏米、百合這類祛濕化痰的寶貝別忘了用上。每天睡覺前用艾條灸陰陵泉可以很好的祛濕。

養生站抱樁—祛除體內寒濕

方法: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腳須內「八」字,腳跟稍稍抬起,重心落在腳掌前2/3處,也就是湧泉穴上,兩臂交叉在胸前環抱,全身都放鬆下來。站立15~20分鐘。

大家在看電視的時候就可以做,這個動作的受力部位剛好是兩腿前外側和小腿肚子,鼓動了多氣多血的胃經,能促進人體氣血的通暢;兩腿肚子所受的力,正是作用於承山穴——人體祛濕的最好穴位。

作用:可達到減緩疲勞,祛除體內寒濕的效果。

這方法可以方便的應用到生活中,是不是簡單易行,大道至簡,提醒大家不要因為看著簡單就忽視哦!

最後才是秋天補養,注意三原則:小補、平補、慢補。正好秋天又是各種水果穀類豐收的季節,一些性平或性溫的當季食材,合理配伍一下,就能有很好的補養效果了。

若有受益,隨喜點贊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光孝寺 的精彩文章:

潮汕地區特大水災,我們在行動
你想受持五戒嗎?光孝寺周末講堂帶您了解一下

TAG:廣州光孝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