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蘋果手機繞過密碼和指紋自動支付,細思極恐!

蘋果手機繞過密碼和指紋自動支付,細思極恐!

可以啦,讓我們繼續相互陪伴。

近日,一則「超700人蘋果ID被盜刷」的話題引起熱議,蘋果用戶綁定的支付寶被盜刷,最高的損失達到了上萬元。

嚇得小編馬上檢查存款有沒有變少,打開手機忽然想起我哪來的存款?

如果你的是iPhone手機的話,趕緊瞅瞅你的支出賬單記錄有沒有你不知情的支出。

-1-

iPhone:同情,但無法退款

據報道,上海市民服務熱線12345接到大量投訴,最近不少人反映自己的蘋果賬戶被莫名盜刷,付款時是完全不知情的。

10月1日中午,安徽的張先生突然收到幾條付款的信息提示,發現這筆錢被用於購買了App Store中的幾款遊戲APP,一共花了3000元。

然而張先生平時並沒有打遊戲的習慣,因此張先生懷疑自己的蘋果賬戶已經被他人所盜取!

隨後,他致電蘋果公司客服反映情況,在客服的建議下,張先生先關閉了蘋果賬戶的免密支付功能,並通過客服提交了自己的退款申請,並在不久後收到了退款。

能夠收到退款是幸運的,因為不是所有賬號被盜刷的人都能夠收到退款。

上海劉女士的手機,自動給幾款她從未下載的遊戲進行了充值。奇怪的是進行充值的設備是一台iPhone 6,而劉女士的手機則是iPhone6 Plus。

這幾筆盜刷是通過支付寶餘額+花唄,繞過密碼和指紋,自動就支付了!

劉女士前後聯繫蘋果客服8次,但對方在提交系統審核後告知其無法退款,沒有理由,並表示很同情劉女士的遭遇。

劉女士轉而向上海消費者保護委員會請求協助申訴,而蘋果公司依然回復「系統判定無法退款」。

還有很多網友遭遇了被盜刷的情況,心疼他們三秒鐘。

-

2-

為何出現此類事件?

大喵使用蘋果手機登陸了賬號,發現在付款方式設置中有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行卡和快捷支付等,而綁定支付方式必須同意「同意開通免密支付協議」。

相信很多朋友在點擊確認的時候,並不覺得免密支付有什麼不妥。但是仔細閱讀協議的內容就發現了問題。

框起來的兩段文字中,第一段是:「支付寶只是被授權指令的執行方,除非沒有依照特定第三方的指令進行操作,或操作指令錯誤,否則支付寶不對本服務產生的損失和責任負責。」

第二段是「支付寶會對您選擇的不同扣款渠道的付款額度做出不同的控制,日付款授權額度及日授權次數,均以支付寶向您具體公告的為準。若超過該限額的話,將會扣款失敗,無法完成支付」。

籠統地表述,我們壓根就不清楚付款額度是多少,免密的額度是多少和免密操作是否有次數限制。有很大的可能性,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這些漏洞進行遠程支付。

-3-

相關人事建議

「赤壁之戰」的故事大家應該聽過,諸葛亮那句「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用在這裡也是很合適的。

我們的蘋果ID賬號密碼被不法分子攻破之後,付款的方式的漏洞就出來了,而免密支付手段猶如一陣東風,讓盜刷很容易發生。

一位從事網路安全與優化的業內人事表示:盜刷本質上還是賬號、密碼被盜導致。建議蘋果手機用戶開啟【雙重認證】+【安全月限額】。步驟如下圖:

綁定支付寶後,可以在綁定管理頁面設置【安全月限額】,保護自己的賬戶。

-4-

律師認為:蘋果公司理應賠償

對於蘋果公司拒絕給部分被盜刷用戶退款的行為,北京康達律師事務所律師韓驍認為:蘋果公司作為APP Store的服務提供者,負有保障服務安全的義務。

盜刷用戶在另外的蘋果設備上下載蘋果應用,應屬於異常登錄,蘋果公司應盡到異常登錄提示的義務,如未盡到此義務而導致用戶ID被盜刷,應負未盡到合理安全保障義務的違約責任,受損失用戶可向蘋果公司索賠。

-5-

遠離手機支付的壞習慣

手機「隔空」盜刷的技術源於「GSM劫持+簡訊嗅探技術」,該技術可以實時獲取用戶的手機簡訊內容,並利用銀行、網站、移動支付App存在的漏洞進行盜刷。

目前絕大多數支付類、銀行類APP除簡訊驗證碼,往往還有個人信息驗證、語音驗證、指紋驗證等二次驗證機制。

單憑泄露驗證碼問題不大,絕大多數「中招」的用戶是因為泄露了身份證號等其他重要身份信息。

因此要做好個人信息保護,晚上睡覺的時候手機開啟飛行模式,能夠降低手機中重要信息丟失的幾率。

很多人的在多個平台使用同一個密碼登陸,這樣的做法留下了不少安全隱患。大喵認為,盡量不要在一些支付平台上開通免密支付,多打一次密碼也不需要花費多長的時間。

如果是兩位數存款的朋友,就可以不用擔心這種問題出現了,不法分子估計不會看上你的。

本文轉載自【科技每日推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程序員之家 的精彩文章:

程序員踩點下班,領導:不想乾的請辦理離職,我這裡不養閑人與廢物
這8個方法讓你成為最優秀的程序員

TAG:程序員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