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真正的苦日子剛開始

真正的苦日子剛開始

來源:金融界愛投顧

「活下去」,這三個字在這兩天格外扎眼。

扎眼的人是萬科。在剛剛的秋季例會上,萬科打出的鮮紅標語就是:

「活下去」。

有人說,這是故意悲觀,故意製造緊張氣氛,嚇唬市場,嚇唬同行。

也有些道理,讓市場悲觀起來,讓雞犬升天不再。雞犬消停了,把雞犬的市場統統給我搶過來。嚇唬人也不上稅,這事兒可以干。

但對房地產未來持悲觀的可不只是萬科。

8月31日的融創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孫宏斌就大大地悲觀了一把。他直言自己對市場是非常非常悲觀,有人問到該買房子,還是該買股票時,他更直接回答:

「如果投資,還是買股票好,比買房子好很多。」

包括這些年對房地產最樂觀、最大膽的恆大,也是千億大投高科技,收購賈躍亭的夢想,入股廣彙集團……雖然嘴上從來沒有對房地產說過悲觀,但身體卻很誠實地加速在房地產之外布局,而且動員全體賣房。

並且打89折。如果找畢老師,或許還可折上再折。

碧桂園等曾經狂奔到拿命換業績,也正在清醒下來努力賣房,努力告別房地產,至少不再完全押注房地產。只是,它的房,畢老師就不敢幫著賣了。

來頭不小的保利地產,也把公司名字中的地產拿掉了。

看多中國房市的人很多,典型如任志強。說了很多很多大道理,比如中國的城市化還有好大好大的空間,比如政府需要房地產支撐,中國人對房子的需求還很大很大,等等。我以為,有些扯淡。

經濟是要講供需,但講供需——不要忘記講購買力。

畢老師本人就有在全世界最美之地統統擁有獨棟別野的需求,也有擁有一架或者好多架不次於劉強東灣流飛機的需求。

讓全國開發商和灣流公司都等著吧。

論及購買力,可以負責任地講,房地產基本沒戲了。不用說政府調控、取消預售制、開徵房地產稅等大政策、大道理,只說最簡單的現實:

沒錢了,我們都沒錢了,地主家都沒餘糧了啊。房子已經消耗了大多數國人幾十年的奮鬥成果,甚至透支了未來幾十年的奮鬥。

經濟日報社編製發布的《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2017)》顯示,2016年房產凈值在全國家庭人均財富中佔比高達65.99%,北京、上海等城市甚至高達80%。

同年,全國居民房產凈值增長17.95%,增長凈額占家庭人均財富增長額的68.24%,在城鎮居民中,這一數字則高達75.62%。

與之對應的是,麥肯錫2016年的債務研報《Debt and(not much)deleveraging》顯示,中國有近一半的債務都與房地產有關。

經過去年、今年的瘋狂,以及瘋狂中把很多還沒有買房的人,祖孫三代的錢都圈到房子里來以後,現在還沒房子的,真是沒錢的人了,有房有錢的怕也不再有那麼大動力去買了。甚至有人說,房地產已經榨乾了最後幾滴血。

高房價已經把我們傷得很重很重,已經讓中國經濟活力大大衰退,甚至讓人活不下去了。其中的道理罄竹難書,也不用多說了。

所以,當萬科這樣的龍頭房企開始說努力「活下去」,這是好事啊。它們要繼續高歌猛進,躺著也能活得很好,其他產業真是活不下去了。

房地產消停後,短期內,的確很難找到其他產業像它一樣,能對經濟有那麼大的拉動。所以真正的苦日子在房地產消停才算剛開始,這的確是個很大的困難,幾十年來最難。

但中國人民的勤勞智慧,以及中國人民的財富慾望和創造精神,包括中國還可以發展經濟的空間,都堪稱舉世之最。我們要相信,困難總會過去的,當我們的奮鬥不再一股腦地往房地產里堆,其他產業也都會起來的。

最近,有一些對民營經濟的胡說八道,這兩天也被最高層定調了。這也為中國人民繼續施展勤勞智慧,實現財富慾望和創造精神提供了保障,為其他產業起來吃了定心丸,這也都是很好的事情。

房市之外,股市也太不爭氣。一路跌,跌跌不休。

眼前看,這也是很糟糕,但換個角度看,也是好事——是刮骨療傷的好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好事。

中國股市的德行我們都知道,如果這樣的德行還繼續大漲,那才是悲劇。以前我寫過,雖然股市跌了那麼多,但大多數公司,甚至股市整體依然是貴的。

說我們股市現在已經很便宜的都是用平均市盈率,但我們的這個平均是你懂的。股市也如此,我們的大多數利潤由絕少數公司創造,超過40%的公司一年的利潤不到1個億,而且都是沒有什麼成長潛力不應該被高估值的老氣橫秋股。

這就是說,如果一一按30倍市盈率算,我們的股市,要有超過40%的公司市值不到30億才算正常。所以,今天,還是不正常。

很多爛公司,垃圾公司,老掉牙公司,不但不給投資人創造價值,自己也不創造價值的公司,還在享受上市公司待遇和市值。

我們要把錢投給這樣的公司嗎?千萬不要了。

過去這樣,是因為我們的發行制度,我們的監管,我們的投資理念和文化統統是有問題的。這些問題讓這個市場偏離了價值投資的軌道,讓這個市場不是一個真正服務經濟發展,並且通過服務經濟發展創造價值的市場。

所以,我們應該要改,要讓股市跌一跌,跌醒我們。

醒後讓價值回歸,讓價值的文化普及,這也是好事。

我們也看到伴隨著一路下跌,監管層面的很多政策開始出來,比如改革發行制度,改革監管,都是在朝著讓市場服務經濟,讓市場回歸價值而去。

經濟的另一個大問題是去槓桿。

這也是直接導致房市、股市低迷,甚至讓很多企業活不下去的原因。但,這也是好事。一直杠下去,杠到更加不可收拾,那才是大問題。

我把去槓桿當成對絕大多數人,絕大多數企業來說的好事,還有一個原因:在我們這裡,誰最有機會放槓桿,你我都是心知肚明。

要說不公平,我們最大的一個不公平恐怕就是放槓桿的不公平。

在槓桿也是一種特權的環境,有路徑的大放槓桿,去跟沒有路徑放槓桿的競爭,也是不公平競爭。

華商韜略沒能成為一家萬億企業,其中就有個秘密:我們沒有辦法放出萬億的槓桿來啊。要是可以,我們做個萬億企業,起碼做它一陣子,也是可以的。

這下好了,大家都不放了,至少不放那麼猛了,都踏踏實實。

多好。

對絕大多數沒有條件去放槓桿,只能踏踏實實做的人來說,這當然也是好事。

我們,就缺個踏踏實實。

這兩年的另一個現象是,很多過去成功的企業,成功的人,甚至很大的企業,很大牌的人,都遇到了很大的問題,都走了下坡,出了狀況,甚至悲劇了。

很多人也因此悲觀,甚至哭喪。其實,這也是好事。他們是怎麼成功的,靠什麼大牌的,他們為什麼要出問題,要走下坡,甚至悲劇,我們還不清楚嗎?

這些問題,這些下坡,這些悲劇,不該嗎?

說句更難聽的,他們不出問題,不下坡,不悲劇,不把空間給挪出來,像您這樣德藝雙馨的人的機會,的上坡,的喜劇,從何而來呢?

劣幣不退出,良幣就沒有空間。讓劣幣多退出幾把,哪怕是讓良幣也跟著痛一痛,良幣哭什麼呢?這也都是好事啊。

所以,縱觀現在的這些問題,以及讓問題暴露出來去解決,這都是好事啊!早就該治治病,刮刮毒,為了明天更好的前進,退一退,再夯基了。所以,不好意思,我從來沒像現在這樣對未來樂觀過。

悲觀和樂觀,好和壞,危險和機遇,都是相對的。關鍵看你怎麼看,怎麼面對,怎麼把握,怎麼處理?

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魏瓔珞老師說:如果哭泣有用的話,紫禁城早就被淚水淹沒了。

人生總是有高低起落。經濟也是一樣。

無論悲觀,還是樂觀,無論坐著哭泣,還是站起來奮鬥,13億人的大市場都在那裡,你不要,有人會替你要的。

有些人眼中,再好的時代也是壞時代,也有一些人,越是滄海橫流,越是英雄本色,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

世事無絕對。同樣的事,對一些人,對眼前來說,這是壞事,是有難關要過。但對另一些人,從更長遠看,卻是好事。

好事,還是壞事,關鍵還是看自己。

而所謂難關,是克服一難,就過一關。

過關就是升級嘛。

所以,我從來沒像現在這樣對未來樂觀過,是真的,是看到風險之後的依然樂觀,更加樂觀。

本文來源於網路: 畢亞軍 華商韜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界 的精彩文章:

健康計步走-富德生命深分開展「健康go go go」線上活動
如果手頭有二三十萬閑錢的話 建議不要做生意的好

TAG: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