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回家,爸媽這樣安排,孩子學習不好才怪!
孩子每天放學回家,你是不是也會急著問,「你作業寫完沒」「沒寫完趕緊去寫」......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處在不停督促,和間歇性催促中度過?
常有家長問,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讓孩子主動又高效地完成作業呢?趕緊看看下面的建議。
01
放學回來先吃點東西緩一緩
孩子學習了一下午,大腦累了,肚子也餓了,先讓孩子邊吃水果邊休息。孩子大腦工作了一下午,他身體的葡萄糖消耗的差不多了,要及時補充。孩子休息15~20鍾,大腦有了能量,然後就可以做作業了。
02
允許孩子做一會兒,玩一會兒
和孩子達成協議:允許孩子做一會作業,玩一會。
這可能與家長的教育觀念相抵觸。我先來說說為什麼要做一會、玩一會。當孩子用心做作業時,孩子的大腦神經系統高速地運轉,十幾分鐘後,大腦的葡萄糖就供應不足了。
如果孩子不主動停止工作,大腦就會形成壓力。大腦為了轉移壓力,就會指使孩子去玩。此時,不是孩子玩,而是他的大腦要孩子玩。我們家長不懂,往往責怪孩子不用功,貪玩,這是不公平的。
03
不要給孩子附加過多「家長作業」
有時我們家長看到孩子很快就做完作業,於是怕孩子浪費時間,又給孩子加不少額外作業。這是我們家長急功近利的表現。你不知道你這樣做,會把孩子做作業的感覺破壞了,最後孩子就不喜歡寫作業了,也就不喜歡學習了。
當然,有的孩子主動提出要多做作業,家長可以考慮。但最聰明的家長此時限制孩子的這個多做作業的慾望才是上上策,就像好東西不要讓他吃太多一樣。
你要知道,孩子學習是一生的事情,是一輩子的事情,你急什麼?如果孩子有大量的閑暇時間,可以讓他閱讀他感興趣的課外書籍,或根據孩子的閱讀能力安排他看其他種類的書。
04
孩子寫作業時遇到的這些問題,父母試試這樣做
相信很多家長在孩子的學習方面或多或少也有這樣的情況,下面這七點,就是孩子學習時,父母應該怎麼做的正確打開方式,大家可以對照一下:
孩子正在寫作業時,您在幹什麼?
如果一邊看電視一邊監督孩子, 嘴裡不停叨叨:「寫快點。」「別磨蹭。」「不準看電視,好好學習。」孩子就會不高興:「憑啥你就能看電視,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如果大人也看書,不打擾孩子, 營造濃厚的家庭學習氣氛。孩子才能心態平和,心思都在學習上。
孩子作業寫得潦草,您怎麼做?
嚴肅地、平靜地對孩子 說:「孩子,我已經說過了,寫不工整要重寫,因為不工整,老師看不清楚,你看,這是「規定」,不能破壞,所以你必須重寫了。你看,你應該這樣寫字(講述寫字規範,橫平豎直,大小一致。)。孩子,你只要寫得比你剛才的字有進步就行 (和自己比),有信心嗎?」
孩子懂得「規定」的重要性,心裡想:「比剛才的字有進步,容易。」孩子會對自己充滿信心。
孩子問了個問題,不懂回答。
孩子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望是好事,你可以對孩子說:「你這問題把我難倒了,能問這麼難的問題,證明你動腦筋了,不錯。咱們一起研究研究吧,好嗎?」
孩子心裡因為你的表揚和謙虛而感到高興,以後遇到問題不會輕易放棄,鍥而不捨地學習,逐漸提高自學能力。
當家長越把家庭作業當成你的職責,孩子們就越不會將其看成是自己的事情。那些認為家庭作業對自己的父母要比對自己更重要的孩子,不會承擔起家庭作業的責任。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做作業是一件新鮮事,什麼時候做,在哪裡做,如何有效率地做,都需要探索和學習。
05
孩子學習中常見的三大問題
喜歡拖延
生活中,有的孩子不催不會起床;學習上,作業拖延的孩子一大把。
殊不知寫作業最忌諱的就是拖延,哪怕你上課認真聽講了,不及時做題鞏固的話,是會忘記的。
拖的時間越長,忘得越多,老師上課布置的作業,等到半夜再寫,做出來的正確率跟上課睡覺的孩子差不了多少。
解決辦法:
我們可以觀察到,生活中喜歡拖延的孩子,學習效率也很差,可以給孩子制定規矩,幫助孩子學會自我控制。
早上必須按時起床、看電視1小時必須關掉,剛開始孩子肯定不適應,就要運用懲罰和獎勵措施,幫助孩子改掉拖延症。
偏科,不喜歡的科目就不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更願意學習自己喜歡的科目。
如果孩子對數字敏感,就會認真地投入數學中。相反,對於其他學科的學習就沒有那麼多精力和興趣了。久而久之,強的學科更強,弱的學科更弱了。
解決辦法:
一方面要肯定孩子,表揚現在優勢科目的學習成果,給孩子信心,讓他相信自己有學好其他課程的能力;
另一方面鼓勵孩子,發現孩子在弱勢科目上的點滴進步,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興趣,必要時專門給孩子補課,強化學習效果。
粗心馬虎
每次考完試,總能聽到孩子說:這次沒考好,是因為粗心馬虎了!
粗心馬虎不是學習應有的態度,有不少學生就是粗心馬虎造成的1分之差而錯失了理想學校。粗心馬虎,歸根結底是習慣養成的問題。
解決辦法:
認真仔細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能力,能力是要培養的。
讓孩子把每次作業都看做是一次考試,仔細地看準題目,精力集中,心無旁騖,穩住身,埋下頭,攥緊筆,沉住氣,靜下心,做完後要認真檢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育方法從來就沒有一成不變的,爸媽要視孩子的具體情況,因人而宜才行。但有一條:孩子的每一項學習活動,都要和快樂連接。這一原則,要貫徹始終。這需要家長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