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戰爭期間彈盡糧絕時為何西方士兵大多會投降而不選擇同歸於盡?

在戰爭期間彈盡糧絕時為何西方士兵大多會投降而不選擇同歸於盡?

東方國度對待戰爭的根本看法,側重於戰爭的正義性與否,不僅力求做到國家師出有名,而且軍隊也往往以正義之師的形象示人。古代東方軍隊每臨出征之前,都要舉行祭祀和占卜儀式,其目的無非是以宗教神秘色彩來強化自己替天行道的正義性。相反,西方國家則從不在道義問題上作過多糾纏,他們歷來信奉「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能夠以投降的方式來挽回自己的生命,一般都是侵略者才會這樣做,他們在渴望佔有對方領土的情況下,更吝嗇自己的生命遭到傷害。因此侵略者的內心世界並不都是那麼健全的。

同歸於盡的選擇,那一定是一種生活狀態處在極度的落魄之中,同時自身如果不能挽救時局就會導致更大方面的犧牲與損失。在這樣的背景下,也只能拿生命作為賭注,不管自己是否生命還在,也要完成既定的使命來挽救時局。

有人認為,東方人的犧牲精神其實是一種愚昧,但在我看來則不然。一個民族,若失去了氣節,失去了精神,帶來的危害是無窮的,它會在一定程度上摧毀凝聚力和奉獻精神。

只講法制,不講氣節,實際上最終連法制也難以貫徹落實到位。好了,扯得有點遠了,就這樣。

就拿東亞、東南亞來說,從血緣、地緣及經濟發展都應該更接近中國,但無論中國多努力,這些國家骨子裡就是反中厭中,對日本、蒙古、韓國也一樣,彼此相互厭煩對立。當然原因很複雜,主因還是民族特性,宗教特性及歷史文化。

東方文化結果導向,成王敗寇!壞人做了一件好事,叫天性未泯!叫浪子回頭金不換!好人做了一件壞事,叫終於露出了狐狸尾巴,之前的行為都是偽裝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影視屋 的精彩文章:

司馬遷在《史記》中為什麼這麼評價戰神霍去病?真相很意外
怎麼感覺曾侯乙的嘴裡含了一個動物園?古人是怎麼放進去的?

TAG:娛樂影視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