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請停止拍二戰電影吧",一名美國陸戰隊老兵的公開信
詹姆斯.霍克是一名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老兵,曾經參加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退役後他成為了一名歷史學家和媒體人,2015年二戰勝利70周年他發表公開信,批評好萊塢二戰電影越來越脫離史實。
今日德軍向二戰美軍墓碑致敬
「現在的二戰電影里除了死去的納粹就是盟軍的英雄,激烈戰鬥後盟軍必定取得全勝,許多電影說到底兩個字「勇氣」,《敦刻爾克》談了一些勇氣之外的東西,這是因為1940年美國還沒有參加二戰吧,真實的二戰並不只有勇氣那麼簡單,當時的歐洲國家都在為自己的命運奮鬥,中立幾乎是不存在的,必須選擇納粹或者盟國,有自願的也有被迫的,這裡很少有黑和白,更多的是灰暗和血紅」。
敦刻爾克被遺棄的英軍屍體
「和《拯救大兵瑞恩》相比,《珍珠港》就是娛樂片,將一段蹩腳的三角戀愛生硬的塞進觀眾的喉嚨里,加上廉價的戰爭英雄,讓二戰最殘忍的突襲行動變成了浪漫故事,雖然他們花大價錢復原了了沉船的場景,怎麼看都像是1997年的《泰坦尼克號》,我曾參訪過珍珠港的老兵,他們說當時開著冒煙的魚雷艇去尋找日本艦隊,有人甚至說回到美國就殺了日本鄰居,「他們的臉蛋太乾淨了,護士也太甜心了,我見過的海軍護士都是男的」,一位91歲的海軍老兵對我說,珍珠港讓他失去了一支胳膊,2000年後的二戰電影越來越不在意戰後的生活,事實上,二戰歐洲戰場作戰一年的美國士兵,平均與敵交火的時間不會超過60小時,然而,只要被一顆子彈打中,他的人生將從此改變」。
珍珠港打撈上的日軍飛行員屍塊
「當然我不是批評所有2000年以後的電影,2002年的《我們曾是士兵》真實的還原了越南戰爭的場景,但這樣的作品太少了,2009年的《無恥混蛋》就是一部敘事混亂的科幻片,但被歸入了歷史戰爭題材,我看完後覺得蓋世太保比那些美國兵還正派一些,2000年後全球發行了247部二戰片,其中62部是好萊塢拍攝的,也是最差的62部,其他國家有看起來不錯的,比如波蘭的《浴血華沙》和《沃倫》。
拉脫維亞老兵向德軍墓碑敬禮
二戰已經過去70年,好萊塢有道德義務客觀的反映那場戰爭,讓下一代了解到戰爭留下的不僅是英雄,更多的是身體殘疾,創傷後應激障礙和沒完沒了的噩夢,我在阿富汗曾經看到過二戰老兵描述的相同的場面,真實的陣亡很少有當場發生的,他們會掙扎幾小時才死,或許好萊塢覺得老套路最保險,拍那些沒參加過戰爭的人想看的電影,這樣才能有高票房,過多描繪德國士兵的內心將受到民間組織的訴訟,然而,黨衛軍看守也有家人和朋友,他們的邪惡恰恰是認為站在了正義的一方,他們同樣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從這個視角拍電影,未來世界才不會再度迷失。
紀念活動中的老空降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