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影馳RTX 2080 Ti大將顯卡評測:靜謐的追光衛士

影馳RTX 2080 Ti大將顯卡評測:靜謐的追光衛士

隨著新的圖靈架構旗艦RTX 2080、RTX 2080 Ti顯卡的到來,他們帶來的不僅僅是新的功能,還有性能的提升,比如說後者作為使用大核心的旗艦顯卡,是目前僅有的能夠實現4K@60FPS遊戲體驗的超強顯卡,然而在超強性能的背後,目前的圖靈顯卡很多都處於缺貨狀態,而且都非常貴。今天要給大家評測的一張顯卡就是來自影馳的RTX 2080 Ti大將顯卡,目前的售價是9499元,已經算是RTX 2080 Ti顯卡當中比較有性價比的一款產品。

雖然外觀依然是低調沉穩的風格,但是要承認跟GeForce 10系列相比,RTX 2080 Ti大將的整流罩造型經過升級已經精緻、美觀很多,整體的檔次已經上升一級台階。 精緻的導流溝槽如同峽谷將三風扇勾勒在一起,構成新的星爵三重火力散熱器,另外如果你看不來的話,其實圍繞在中部半透明風四周的是經過拉絲處理器金屬邊框。整張顯卡的長度達到317mm,高度達到50mm,拿在手裡相當有分量。

圖靈這代顯卡因為加入光線追蹤單元、張量單元,所以跟過去的同定位核心(TU102/GP102、TU104/GP104)相比核心面積、規模明顯增加,因此除Founders Edition創始人版外很少有使用雙槽厚度設計的產品。從這角度來說其實我們這張影馳RTX 2080 Ti大將的厚度算是控制在比較「窄」的範圍內,不會很「出格」,這顯然會對散熱帶來考驗,我們能夠在介面擋板上看到大面積的鏤空,幫助熱量更高效地被吹走。介面部分我們能看到DisplayPort 1.4*3、HDMI 2.0、USB Type-C(Virtual Link)。

散熱器其實並沒有比擋板高出很多

目前的RTX 2080 Ti至少都需要8+8Pin供電

為照顧散熱規模,影馳RTX 2080 Ti大將顯卡的散熱器長度依然要超出PCB板一截,大致在20mm左右。背板的設計方面,說真的大將系列的背面要比定位更高的GAMER更加好看,這種彷彿黃道星座盤布的不規則鏤空設計還是很有特色的,如果還能有加入發光的特效就更好看,背板上面還有一句Solgon:What`s Your Game?這可能是一句雙關。

厚度還是控制比較好的

影馳RTX 2080 Ti大將顯卡的燈光設計其實並不華麗,甚至有些拘謹,用戶點亮後能夠看到顯卡中側部的「GALAX」字樣,還有導流罩兩側的肩部是會變幻燈效的,雖然效果還是蠻好看的,但是在目前越來越講究個性化的今天,這樣偏保守的燈光設計還是有些拘謹,至少如果「GeForce RTX」Logo能夠發光的話會帥很多。

影馳RTX 2080 Ti大將顯卡拆解與用料

我們已經看過很多高端顯卡為壓制較高的熱量,需要在散熱器與PCB板之間加入金屬強化框架來為顯存、MosFET裝填導熱膏,以更高效帶走熱量,同時強化顯卡本身的強度。我們同樣能夠在影馳RTX 2080 Ti身上看到這樣的設計,金屬框架很好覆蓋核心周圍的電感、MosFET,同時散熱底座周圍還有導熱膏直接接觸顯存,目的同樣是高效帶走熱量,這已經是高端顯卡身上常見的設計。

鋁合金壓鑄的強化框架以及導熱膏能夠更好讓電感、MosFET散熱

同時這種框架設計可以提高PCB的強度

核心底座周圍還有導熱膏覆蓋顯存,六根熱管連接散熱鰭片

散熱面積還是非常可觀的

拆除金屬強化框架後就能看到我們的PCB全貌,跟NVIDIA PG150方案非常相似,顯存沒有疑問是來自美光的11GB GDDR6,11顆顯存包圍著面積超過750mm2的TU102-300A-K1-A1核心,PWM主控是熟悉的uP9512p,供電規模是13+3相供電,分別負責顯存與GPU核心,MosFET是來自安森美的FDMF 3170 DrMos,最高通過70A電流,明顯是在公版的基礎上增加的方案。

在核心的左側有六相核心供電

右側還有七相核心供電、三項顯存供電

背面的電路同樣非常密集

基準與遊戲性能測試

我們這次測試平台是使用稍微有些舊的酷睿i7-6700K,搭配兩條芝奇幻光戟8GB 3200MHz內存,不過大家其實不用太在意這些細節,因為本文當中我們所有跟性能有關的分數全部是取自圖形分,不涉及平台的影響。根據GPU-Z工具的截圖顯示,影馳RTX 2080 Ti大將顯卡的基準頻率是1350MHz,加速頻率則是1636MHz,當然熟悉GPU Boost的網友肯定知道實際的負載頻率是遠遠不止1.63GHz的,功耗上限方面最高可以解鎖到127%。

事實上首先要說明的是,我們手裡的這張影馳RTX 2080 Ti大將顯卡的負載噪音非常低,進行負載測試、遊戲測試的時候轉速在2100RPM左右(沒有通過軟體控制),但實際是非常安靜的,再結合它的厚度考慮,我本來以為這張顯卡的負載頻率會比較低,進而影響到性能,但事實上我只猜到一半,首先確實在頻率方面這張大將是有些保守,以運行3DMark FireStrike Ultra過程當中的頻率為例,我們能夠看到它很少時候能夠突破1.9GHz,大多數時候都是1.86GHz-1.88GHz之間浮動,但實際上它的性能並不含糊,以3DMark測試結果來說,僅僅最基礎的FireStrike圖形分稍低於Founders Edition創始人版,其他的測試全部高於公版的性能。

另外在遊戲方面就自然更沒有太多能夠說的,在我們選擇的六款遊戲當中,全部能夠以最高畫質獲得超過4K@60FPS的性能,尤其是《彩虹六號:圍攻》能夠獲得超過80FPS的幀率,可以說如果你需要4K@60FPS的終極遊戲體驗,RTX 2080 Ti是唯一能夠滿足你的顯卡。

超頻與溫度測試

既然默認的頻率並不高,適當的超頻自然是必須的,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手裡的這張RTX 2080 Ti大將顯卡比我想像的超頻性能更加強大,超頻的空間更加遼闊。我可以將核心頻率拉高135MHz、顯存頻率拉高500MHz,最後將FireStrike圖形分提高13.1%,這是相當少有的成績提升幅度,足足可見影馳本身給它設計的頻率是比較保守的,而且就算超頻到如此幅度還是相當穩定,實際上就算我們再繼續超頻都是沒有問題的,然而這樣會讓成績更低、沒有意義。

溫度測試方面,我們使用酷冷至尊H500M機箱來進行封箱測試,首先要說明的是,其實RTX 2080 Ti大將顯卡是沒有待機停轉功能的,我們關閉所有控制軟體進入系統後發現其實顯卡是在34%轉速的,即1200RPM,這樣對於待機時的散熱來說是非常優越的,以至於待機十分鐘後核心溫度從35℃降低到31℃。

我們再使用3DMark FireStrike壓力測試來檢驗高負載情況的散熱效能,使用顯卡默認的調速方案,發現核心溫度一分鐘內升高到60℃,不到兩分鐘升高到70℃,四分鐘升高到80℃,然後就穩定在81℃,在十分鐘後、測試即將結束的時候,達到最高值的82℃。雖然跟公版的79℃最高值相比稍微要高一些,但其實都沒有本質的區別,而且在高負載的時候轉速其實都不算很高(2100RPM),最重要的是噪音近乎不可聞,全程非常安靜,其實這樣的體驗更加好。

總結:有性價比的靜謐追光衛士

影馳RTX 2080 Ti大將這款顯卡雖然本身的頻率控制比較保守,但是性能其實能夠有保證的,至少不會比公版的水平要低,而且超頻的空間足夠高,不用太多功夫都可以獲得10%的性能超頻紅利,這些都是值得鼓勵的部分,再加上顯卡本身的噪音控制的很好,9499元售價算是比較有性價比的價位,這些都足以打動你。

如果要說缺點的話,那麼就是三風扇、六熱管的散熱規模並沒有帶來理想的散熱效能,讓核心溫度在壓力測試的峰值時超過80℃,這點是需要影馳在日後研究、優化的,另外如果能在外觀方面裝點的更加有個性化,那麼會更容易得到玩家的歡心。

最後擺幾張4K遊戲截圖吧,對於擁有高端顯卡的玩家來說,其實你的樂趣可能並不僅僅是遊戲本身,遇到像是《巫師3》這種遊戲,截圖本身都是一種藝術。

這幾張都可以點擊放大,但是體積比較大,注意規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能網 的精彩文章:

三星減產以維持內存高價,但Q4季度內存價格還是要跌5%
台積電明年4月份試產5nm EUV工藝:投資250億美元,設計費也大漲……

TAG:超能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