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女子竟靠這個絕技迷死了萬千男人!

中國古代女子竟靠這個絕技迷死了萬千男人!


文:

劉永加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代美女亦是如此,她們會盡情動用一切手段製造美麗。其中,最主要手段的就是化妝,在諸多化妝品中,古代女子最青睞的是貼花黃,也就貼花鈿,《木蘭辭》里「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說的就是這事。所謂花鈿,是古代女子貼在兩鬢、眉間或面頰上的一種花朵形的裝飾物。因為貼花鈿愛花鈿而發生了不少有關的美麗故事。




壽陽公主與梅花妝




有關花鈿的起源傳說很多,都反映了古代女子對於美的理解和追求,其中流傳最廣的是「梅花妝」的故事。



據北宋《太平御覽》記載: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一次在正月初七這天的下午,壽陽公主與宮女們在宮廷里嬉戲。過了一會兒,壽陽公主感到有些累了,便躺卧在含章殿的檐下小憩。這時恰好有一陣微風吹來,將梅花吹得紛紛落下,其中有幾朵碰巧落到了壽陽公主的額頭上,經汗水漬染後,在公主的前額上留下了臘梅花樣的淡淡花痕,拂拭不去,使壽陽公主顯得更加嬌柔嫵媚。皇后見了,十分喜歡,特意讓壽陽公主保留著它,三天後才將其用水洗掉。此後,愛美的壽陽公主便時常摘幾片梅花,粘貼在自己前額上,以助美觀。宮中女子見公主額上的梅花印非常美麗,個個稱奇,並跟著仿效起來,於是就剪梅花貼於額頭,一種新的美容術從此誕生,當時被稱「梅花妝」,便在宮中流傳開來。











這種梅花妝很快流傳到民間,成為民間女子、官宦小姐及歌伎舞女們爭相效仿的時尚妝容,一直到唐五代都非常流行,五代前蜀詩人牛嶠在《紅薔薇》中寫道:「若綴壽陽公主額,六宮爭肯學梅妝。 」說的便是這個典故。到宋代,還在流行梅花妝,南宋汪藻舟行汴中,無意中看見了水中畫舫上的美人額妝,於是作《醉花魄》,在詞中他以陶醉的心情吟詠道:「小舟簾隙,佳人半露梅妝額,綠雲低映花如刻。恰似秋宵,一半銀蟾白。 」可以想見,那印著梅妝的美麗容顏給詞人留下了多麼刻骨銘心的印象。 



但是臘梅的花期很短,花瓣也難以保存,於是,宮娥們就設法採集其他花卉的花瓣和花粉,晒乾之後,研成粉末來代替臘梅花使用。這種細粉不僅有顏色,還有香味,成了女眷們晨妝的必用之物。不久,這種香粉流傳到了民間,也深為平民女兒們喜愛,人們稱之為「花黃」。用這種黃顏色的香粉在額上或兩頰畫出各種花紋圖案,成為當時少女不可缺少的裝飾。而少女一旦出嫁,就不能再畫花黃,只能另作打扮。因此,「黃花閨女」就成了少女的代名詞。




上官婉兒與紅梅花鈿




花鈿這種化妝術,到了唐朝達到了風行的鼎盛時期,唐代詩文里隨處可見它的芳蹤。而且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認為花鈿起源於唐朝,而且與著名才女上官婉兒有關。




上官婉兒(公元664—公元710),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今河南省三門峽陝縣)人,唐代女詩人、政治家。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











上官婉兒深得李顯、韋皇后信任,專秉內政,祖父一案也被平反,上官儀追贈中書令、秦州都督、楚國公,上官庭芝追贈黃門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此後,上官婉兒又經常勸說李顯,大量設置昭文館學士,廣召當朝詞學之臣,多次賜宴遊樂,賦詩唱和。每次都同時代替李顯和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數首並作,詩句優美,時人大多傳誦唱和。對大臣所作之詩,李顯又令她進行評定,名列第一者,常賞賜金爵,貴重無比。因此,朝廷內外,吟詩作賦,靡然成風。上官婉兒酷愛藏書,曾藏書萬餘卷,所藏之書均以香薰之。百年之後,其書流落民間,依然芳香撲鼻且無蟲蛀。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政變,與韋後同時被殺。




關於上官婉兒的這個傳說,在野史筆記里有著明確的記載,段成式在《酉陽雜俎》里說:「今婦人面飾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跡。」上官昭容即上官婉兒。段成式之子段公路在其《北戶錄》里也對此事進行了詳述:「天后每對宰臣,令昭容卧於案裙下,記所奏事。一日宰相對事,昭容竊窺,上覺。退朝,怒甚,取甲刀劄於面上,不許拔。昭容遽為乞拔刀子詩。後為花子,以掩痕也。 」依據這些記載,後來人們為了美化上官婉兒,演繹成了一段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




有一次,武則天粉碎了一起宮廷政變,不料在策劃政變的人員名單中,竟有她最重用的上官婉兒。武則天大怒,令將婉兒黥面,她怒喝婉兒:「昔日你祖父(上官儀)有罪被誅,我念你才華出眾,才重用你為御前女官。不料你恩將仇報,竟欲謀殺我。真是氣死我了!」婉兒聽了坦然一笑,說道:「陛下可曾記得奴婢三次擋駕之事嗎? 」武則天細想一下,是有幾次傳旨到御花園擺宴,臨起駕都被婉兒勸回宮的事情,便點頭說確有此事。上官婉兒道:「陛下可知那御花園中,已經危機四伏?若不是我表面參與謀反,和他們攪和在一起,如何暗中保護您呀?」武則天似有所悟,點頭稱是。但皇帝是金口玉言,黥刑還是要執行的。不過,行刑時改用硃砂點額,僅刺了紅梅花一朵。上官婉兒本來就面容姣好,恰在眉間刺上一朵小巧玲瓏的紅梅花,猶如二龍戲珠,又好似印度美女,煞是好看。以致於後來宮中的年輕女子紛紛效仿,都在額頭配以花鈿,一個個顯得更加楚楚動人。










花鈿引出凄美的愛情故事




花鈿的作用除了裝飾臉面外,在唐朝民間,一些聰明女孩子的巧妙妝飾之下,它還可以成為一種對面部不完美的修飾。同上官婉兒一樣,下面的故事主人公就是以貼花鈿來掩飾面上疤痕的妝飾,真可謂古代女性化腐朽為神奇的偉大創舉,鉤沉出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



唐李復言在其《續玄怪錄》一書中記載:有一個叫韋固的男子,他妻子「眉間常貼一鈿花,雖沐浴、閑處,未嘗暫去」,就是說連洗澡和非正式場合也從不將花鈿摘下來,非常美麗。後來才知道韋固妻為了掩飾被刺傷的疤痕,才貼的鈿花。




原來:杜陵的韋固從小失去了父母,想早一點結婚,但是多次求親都沒有成功。




唐太宗貞觀二年,他去清河遊歷,中途住在宋城南面的旅店。旅客中有一個人為他提親,女方是以前的清河司馬潘昉的女兒,並讓韋固第二天清早去店西的龍興寺門前同潘家的人見面。




韋固心中急切,第二天很早就趕去了,到了廟門前,月亮還在天上高高地掛著。他看見一個老頭倚著一個口袋,坐在台階上,借著月光看書。韋固也在旁邊看,卻不認識書上的字,便問老頭說:「老先生看的是什麼書啊?我從小學習,沒有不認識的字,就是西方的梵文,我也能看懂,只是這本書上的字從來沒見過,這是怎麼回事?」











老頭笑著說:「這不是人間的書,你怎麼會見過。」韋固又問:「那是哪裡的書啊?」老頭說:「陰間的書。」韋固問:「陰間的人,怎麼到了這裡?」老頭說:「你來的太早,不是我不應該來,凡是陰間的官員都管陽間的事,管理人間的事,怎麼能不在人間行走呢?」韋固問:「那麼您管什麼事啊?」




老頭說:「天下所有人的婚姻大事。」韋固心中暗喜,說:「我從小失去父母,想早一點結婚,以便多生兒女,傳宗接代,這十多年來,我多方求親,竟不能如願。今天有人到這裡來給我提潘司馬的女兒,這件婚事能夠成功嗎?」老頭回答:「不能成功,你的媳婦剛剛三歲,等到十七歲才能進你們家的門。」韋固問:「你口袋裡裝的什麼東西?」老頭回答:「紅繩啊!用來系夫妻兩人腳的。等到冥間為他們定下了,我就偷偷地把紅繩系在他們的腳上。不管這兩家是仇敵,還是貧富相差懸殊,或者是相隔千山萬水,只要紅繩一系,再也逃不掉了。你的腳已經和她的腳系在一起了,你再找別的人有什麼好處呢?」韋固問:「我的媳婦是誰?家在哪裡?」老頭回答:「旅店北面賣菜那個老太太家的女孩。」韋固問:「能去看一看嗎?」老頭說:「老太太經常抱著她賣菜,你跟著我走,我指給你看。」




老頭捲起書,背著口袋,韋固跟著老頭來到菜市場,看見一個瞎了一隻眼的老太太,抱著一個三歲的女孩,看起來非常骯髒醜陋。老頭指著女孩對韋固說:「那個女孩就是你的妻子。」,韋固看了那個女孩很厭惡,生氣地問:「我殺了她行不行?」老頭說:「這女孩命中注定有大富貴,還要跟著你享福呢,怎麼殺得了呢?」說完老頭就不見了。




韋固回去後磨了一把刀子,交給僕人說:「你歷來很能辦事,如果為我殺了那個女孩,我給你一萬錢。」僕人說:「是,明白了。」僕人將刀藏到袖子里來到菜市場,趁著人多混亂的時候,刺了女孩一刀就跑,市場大亂,僕人得以逃脫。韋固問僕人:「刺沒刺中?」僕人說:「一開始我想刺她的心臟,可是沒刺准,刺到了眉間。」











又過了十四年,他靠父親的老關係,到相州參軍刺史王泰手下任職,專門負責審訊囚犯。王泰因為他能幹,將女兒許配給他。韋固的新媳婦十六七歲,容貌美麗,韋固非常滿意,但是他發現妻子的眉間總是貼著一個小紙花,無論幹什麼沒有一刻拿下去的時候。過年的時候,他逼問妻子,妻子哭著說:「我是郡守大人的侄女,不是他的親生女兒。我的父親生前當宋城縣令,死在任職上。當時我還在襁褓之中,母親和哥哥也相繼死了。家裡剩下的唯一宅院在城南,乳母陳氏帶著我居住,每天賣菜度日。陳氏可憐我太小,總把我帶在身邊,三歲的時候陳氏抱著我走在菜市場里,被一個狂徒用刀刺中眉心,留下了傷疤,所以用紙花蓋上。七八年以後,叔叔來到盧龍任職,我便跟著叔叔了,並以他女兒的名義嫁給你。」




韋固問:「陳氏是不是瞎一隻眼?」妻子說:「對,你怎麼知道的?」韋固說:「刺你的人就是我派去的,這真是一件奇事!」便將事情的經過都跟妻子說了。從此夫妻更加互敬互愛,後來生了個男孩叫韋鯤,當了雁門太宗。母親被封為太原郡太夫人。才知道命中注定的事,是不會因人力而改變的。




白居易詩嘆楊貴妃貼花鈿




正因為化妝術的蓬勃發展,古代才誕生了那麼多的美女和由此生髮的美麗故事,引得詩人們思緒勃發,揮動妙筆,來為這些美麗故事作註腳。在唐代詩歌中,隨處閃耀著花鈿那迷人的光輝,這些詩歌展示了唐代美女們精心營構的那個情意款款的絢麗世界。




詩人李端筆下《贈郭駙馬》中女子是:「楊柳入樓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鈿。 」詩人是說她在花鈿的妝飾下是那樣的美艷,以至於連水中的芙蓉都會嫉妒。章孝標《柘枝》詩中則描寫了一位風姿綽約的舞姬形象:「柘枝初出鼓聲招,花鈿羅衫聳細腰。移步錦靴空綽約,迎風綉帽動飄搖。 」盧綸《古艷詩》中寫道:「殘妝色淺髻鬟開,笑映珠簾覷客來。推醉惟知弄花鈿,潘郎不敢使人催。 」這位神態慵懶嬌憨的絕色歌女,憑藉著手中擺弄的一枚小小花鈿,為她在香艷氣質之外,平添了幾分狡黠的情趣。溫庭筠在《彈箏人》中寫道:「鈿蟬金雁今零落,一曲伊州淚萬行。 」詩人巧妙地以物喻人,借花鈿、箏柱的黯然頹敗,暗示絕代藝人的飄零凄涼。這些花鈿入詩如此頻繁,說明貼花鈿在唐代化妝術中佔有重要地位,更多地被美女們採用,說明它的實用和美觀效果好,因此成為唐代的流行色也就在所難免了。











唐代最著名一位絕美的佳人,她就是楊貴妃,她也是最愛貼花鈿,貼上花鈿更是把她的雍容華貴和落落大方展現的無與倫比,因此把唐玄宗搞得神魂顛倒、樂不思蜀。然而,現實是骨感的,當大唐的江山受到威脅時,即便楊貴妃貼再多的花鈿,也無法博得唐玄宗的春心啦,只能作為紅顏禍水被賜死在馬嵬坡。白居易《長恨歌》中寫道:「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詩中的描寫令人驚心動魄呀,楊貴妃死時,她面上所貼的花鈿、頭上所戴的金釵散落了一地,死後也沒有人為她收起。而淪落天涯的唐玄宗,也無力回天,只能掩面而泣,步步回頭。「花鈿委地無人收」便道盡了楊貴妃死時的無比慘烈與死後的無盡凄涼。




至此,那個曾讓多少古代美女裝飾美姿容的花鈿,竟也淪落到如此境地,物極必反,美麗也是把雙刃劍,能成就一個平凡女子的飛黃騰達夢想,也能扼殺青春和美麗,楊貴妃就是典型。




作者:

劉永加,魚羊秘史簽約作者。文史學者,資深媒體人。


版權聲明:

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史記 的精彩文章:

別的朝代都是開國時候殺功臣,這個朝代卻是從開國殺到了亡國!
像我這種有錢人最大的煩惱就是

TAG:魚羊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