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過好自己的人生,爸爸媽媽不需要由你來照顧
原標題:孩子,過好自己的人生,爸爸媽媽不需要由你來照顧
你為什麼生孩子?因為婚姻需要孩子來加強?因為家裡人催生自己抵擋不住了?因為避孕失敗又不想錯過這個孩子?因為年紀到了再不生怕以後備孕困難?還是因為,你內心深處覺得應該「養兒防老」?
或者是因為心裡的母性、為孩子付出而獲得的「榮譽感」?
最近胡可在一檔綜藝節目中的話,說出了我的心聲:「我不需要他(胡可的兒子)照顧。」
不是所有人都有底氣說出這句話的,但就我而言,我是真的真的真的想這樣告訴我的孩子:
孩子,過好自己的人生,媽媽不需要你來照顧。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經常有一種「未雨綢繆」的緊張感,擔心自己老無所依怎麼辦?生個孩子。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繁衍生息的本能,在傳統道德觀念加持下又逐漸成了一種責任,似乎不生孩子就是對不起父母、對不起祖先。
而在這樣道德觀念熏陶下成長起來的國人們,又往往被激發出了一種「犧牲欲」,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過上好生活,付出、犧牲得越多,心理滿足感也越強烈。
但這種「犧牲欲」背後,是一種潛意識中的盼望:我對你這麼好,你總得努力報答我吧?
一些家長們在孩子身上傾盡了畢生心血,也傾盡了畢生希望:我衣服都捨不得買,你得好好學習報答我;我耽誤工作送你去補習班,你得用全部時間複習考出好成績;我把最好的都給你,你必須得出人頭地讓我顏面有光……
如果是兩個陌生人,這種觀念似乎無可厚非,我付出,所以你給我回報,這是一筆交易,我是甲方你是乙方,我說什麼你就得做什麼。
但是,難道在親情中還要用上交易的心理?
把自己照顧孩子、孩子未來報答自己當成一筆交易?
儘管大多數父母沒有這樣明言,心裡還覺得自己只是為了孩子好,但這掩蓋不了他們潛意識裡的交易心理:我對你好,你就得聽我的,你就得如我所願。
也因此,當代中國人很多都處於一種「無私也無己」的育兒狀態,自己做出巨大的犧牲,然後給孩子施加巨大的壓力,心中毫無愧疚,只覺得理所當然,將傳統的「封建大家長」陋習掩蓋在了自我犧牲的光華之下。
於是我們就可以看到這樣的新聞:某某地高中生因學習壓力不堪重負跳樓自殺;某某地小學生因壓力過大突然失明;某某地一年級小學生在醫院走廊掛著點滴寫作業;某某地兩歲半小孩因壓力過大而出現禿頂現象……
何其荒謬!何其悲哀!生孩子,不該是為了自己「養兒防老」的私心,不該是為了和他人攀比獲得的光榮感。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誰晚年生活的保險杠,不是誰婚姻維繫的安全繩,不是誰夢想和香火的繼承工具!
我生孩子,是因為我想生,我願意生,我愛我的孩子。
社會、長輩,我敬之三分,但不會由他們左右我的人生,左右我對孩子的態度。
我本就孤身一人降生,又何懼一人離去。
以愛為名的犧牲值得敬佩,孝順父母也是天經地義,但這二者絕不該扯上什麼必然聯繫。
我為孩子犧牲,是因為我愛他;如果孩子孝順我,也應該是因為他愛我。
這不是交易,愛沒有公不公平,只有願不願意。
愛孩子的父母們,我們對孩子的撫養、付出、犧牲,絕不能成為我們苛責孩子的理由,請遠離「無私也無己」的育兒雷區,還孩子一雙自由的翅膀!
關注我,每日孕產早教知識全分享!
陪伴孩子一同成長的公號:育兒房間


※孩子的未來擁有無限可能,請不要扼殺了他們的創造力
※大齡孕媽腹痛就醫,以為是宮外孕,檢查後才發現是雙胞胎
TAG:育兒房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