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青海發現10億年前地質遺迹集中區;500米深洞現奇異昆蟲景觀

青海發現10億年前地質遺迹集中區;500米深洞現奇異昆蟲景觀

【今日封面】

夜空下,位於新疆哈密東部戈壁上一排排的風電機組猶在璀璨的星空映襯下彷彿舞動星際,成為了大漠戈壁中一道亮麗的風景。中新社發 蔡增樂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

純科技

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和南京工業大學王建浦教授團隊將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外量子效率提高到20.7%,較國際同行提升近一半。研究人員在鈣鈦礦前驅體溶液中加入一種氨基酸添加劑,使其自發形成一種鈣鈦礦發光層。用這種方法製備出的新型鈣鈦礦LED在多個關鍵指標上優於相近發光波段的OLED。

中國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與荷蘭埃因霍芬理工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一種新型催化劑,可大幅降低煤間接液化成本,為捕集與利用煤液化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打開了新的大門。研究顯示,這種活性物質純度為100%、工業合成條件下可穩定催化400小時以上的新型鐵基催化劑,使煤炭液化在「費托合成」步驟中幾乎不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全部在水煤氣變換反應中產生,便於一次性集中捕集利用,大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新發現

大規模壯美瀑布40餘處、距今約10—16億年中元古代克素爾組碳酸鹽岩形成的高原岩溶地貌、距今約10億年古海洋中原核生物藻類形成的遺迹建造——疊層石……就在近日,這些保留完好令人嘆為觀止的自然遺迹在地質專家的發掘下,首次向世人揭開神秘面紗。近日,青海省地質調查院承擔的「青海省西寧地區重要地質遺迹調查」項目在西寧市湟源縣新發現地質遺迹集中區一處。

中國、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的古生物研究人員共同宣布,他們發現了世界上首例保存了觸角等軟組織的白堊紀蝸牛琥珀,距今大約一億年。此次發現的標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據礦區的火山灰測定,此地的琥珀距今約一億年,屬於白堊紀晚期的最早期,此時期生活在緬甸北部熱帶環境中的動植物經常被流下的樹脂包裹,而後經過緩慢的地質變化形成琥珀,並一直保存至今。

看天下

日前,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的科考隊進入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五龍山的一處洞穴探秘,在洞穴四五百米深處,發現了一個如「阿凡達樹」一般的夢幻世界。這是由一種名叫幽簾蟲的雙翅目昆蟲製造的珠簾景觀。該館館長趙力介紹說,該館近年來考察過四川省多處未被開發的洞穴,此次發現最讓人驚嘆。幽簾蟲屬於扁角菌蚊科,它們生活在非常潮濕的洞頂,其幼蟲分泌出一種長長的、掛著黏稠液滴的絲線,這些絲線從洞頂傾瀉而下,好似水晶珠簾。

挑戰地心引力!在義大利Cingino大壩,攝影師拍攝到了驚人的一幕:一群野山羊不顧危險,爬上陡峭得近乎垂直的岩牆,以舔食上面的礦物質和鹽分。從照片中可以看到,這群阿爾卑斯野山羊在攀爬大壩岩壁時,並不擔心會從大壩上墜落。據悉,這種野山羊通常活在海拔4600米陡峭的岩石峭壁地帶。

大觀園

近日,在廣西鳳山縣平樂瑤族鄉海亭村的弄樂天坑,中英聯合洞穴科考探險隊天坑底部的洞穴進行考察。在天坑底部的東南方向,傾斜塌陷形成一個洞穴大廳。洞內有廊道、廳堂、豎井、塌坑及大量崩塌岩塊及石柱、壁流石等沉積物。因該洞穴大廳位於海亭村,所以命名為海亭大廳。探險隊連續對該洞穴大廳3D進行掃描,初步測定面積達7.7萬平方米,位居已經發現的世界超級洞穴大廳前列。

鹽鹼地上種水稻,風吹稻花香海岸。近日,在南通市通州灣科創城不遠處,兩幅分別以「紅星照耀中國」「功夫熊貓」為主題的鹽鹼地稻田畫,新穎別緻、栩栩如生,景觀稻田引來了不少觀光遊客,其實這是南通大學生命科學院趙祥強副教授歷時半年精心培育的傑作。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左常睿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美機構提出搜尋地外生命新戰略;世界最長直飛航線開通
王者「龜」來,距今2.28億年前的「中國始喙龜」長這樣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