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善巧安心止觀」——《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45)

「善巧安心止觀」——《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45)

「善巧安心止觀」——《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45)

「真正發菩提心」——《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44)



《地藏菩薩本願經》玄義——青蓮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

凈空法師  1998年宣講於新加坡凈宗學會



自古以來祖師大德們講經註疏,在未講經文之前一定先要將全經的大意,給聽眾做一個概略的介紹。這種介紹古人用的名詞很多,我們最常看到像天台家講的「五重玄義」,賢首所說的「十門開啟」,都是經前的介紹,這也有稱之為綸貫。我們在此看到的註解,是康熙年間青蓮法師,法名靈椉。諸位在這裡可以看到這個「椉」是古寫,現在不是這個寫法,就是大小乘的「乘」。他用的是綸貫,也是這個性質。我們仔細看綸貫的內容,它裡面包含了天台家的五重玄義,而比五重玄義的內容更為豐富。



承前:

『十乘觀法』,這是天台的止觀,也是天台家修行方法的綱領,它分十條。這十條,對於修行人都有很大的幫助,即使念佛人也不例外。十條裡面可以分為三段,針對上中下三等根機。

第三條講『善巧安心止觀』。「巧」是說方法,方法很巧妙;「善」是如理,這個方法很巧妙,又不違背事實真相,這叫善。「善巧」對什麼說的?這個心安在止觀上。這個意思,底下簡單解釋:

『體前妙理,恆常寂然,名為定。寂而常照,名為慧。』「體」是體會,前面這個道理真的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是前面「真正發菩提心」的道理,真懂了,真明白了。「恆常寂然,名為定。寂而常照,名為慧。」菩提心真正發了,他修什麼?修定慧。他這個修學,一切時、一切處,永遠不中斷。定就是止,慧就是觀,他那個心安在止觀上,就是不離定慧。什麼叫定?「恆常寂然」。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界當中,這個境界有兩種: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佛家講用境、緣這兩個字,境代表物質環境,緣代表人事環境;一切境緣當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定,這是真功夫,真修行。這是修行很好的原則,很好的一個綱領,與世尊教學的總原則相應。

世尊這一代教學,總綱領、總原則就是名號。釋迦牟尼,牟尼就是寂靜,心常常是寂靜的。為什麼會寂靜?就是面對一切人事物,都不起心、不動念,都不分別、不執著。別人跟我講也不分別、不執著,但是他講的我也聽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那是慧,我並不是木頭人,我樣樣清楚、樣樣明白,這是慧。樣樣清楚、樣樣明白,又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定功。「定慧等學」,既不偏於定,也不偏于慧,定慧是均等,這叫禪。這個時候,就是真正的幸福,真正的享受,這叫三昧,三昧就是諸佛菩薩正常的享受。我們凡夫受的是什麼?凡夫有「苦、樂、憂、喜、舍」五種受,這五種受是不正常的。為什麼說不正常?自性裡頭沒有,一念心性裡頭沒有這個東西,所以它是假的,是虛妄的,可是我們凡夫就生活在這個裡面,你說多苦!

現在在這個社會,說老實話,只有苦沒有樂,只有憂沒有喜,你說凄慘不凄慘?你要以為你還有點樂,那是什麼?那是吸毒、打嗎啡,刺激一下,以為自己樂,殊不知道苦就在後頭。現在以為樂、以為喜是什麼?造作一切惡業,干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殊不知這種事情幹了之後,就跟吸毒、打嗎啡一樣,後果就是阿鼻地獄。你干殺、盜、淫以為是樂,哪裡曉得一轉眼就到地獄去,比吸毒、打嗎啡的果報,不曉得要嚴重多少倍。世間人迷惑顛倒,不但沒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邪正,連切身的利害都不能辨別,人愚痴到這種程度,所以他敢造惡業,當果報現前,後悔來不及了。真正修行人,「善巧安心止觀」非常重要,我們如果懂得這個方法,念佛哪有不得一心的道理?我們今天即便是在念佛堂里,不但一心得不到,功夫成片都得不到,原因是什麼?跟這個恰恰相反,沒有發菩提心,心安在哪裡?安在「苦樂憂喜舍」裡頭,這怎麼行!功夫怎麼能得力!如果真發菩提心,真正把心安在定慧裡面,念佛功夫很容易成就。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門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四種三昧」——《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42)
道源不遠,性海非遙,但向己求,莫從他覓—《地藏經綸貫》參學22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