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胡適日記總打牌,可日記背後,他做的事能抵上常人三四世

胡適日記總打牌,可日記背後,他做的事能抵上常人三四世

對於胡適,網上對其最津津樂道的一件事可以說就是他的打牌日記了。這個打牌日記之所以流傳於整個網略也是因為這個日記道出了我們的生活常態。對於進步的渴望最終敵不過對於消遣的迷戀。最終沉迷玩樂,雖說中途會有悔恨,但最終還是泯然眾人。

可是胡適之在美國的時候真的如此沉迷打牌嘛?甚至常常在日記中悔恨自己不求進取?其實這完全就是無稽之談,如果說胡適之在留美時期就只會打牌的話,那麼他也成不了一代文豪,更不用說辦出了影響我國百年的大事出來。

一、青年時期真實的胡適之

胡適之十七歲時,在中國公學進修,那年是1908年。當時中國公學正在鬧分裂,當時的胡適之雖說是一個偏偏才子,但要說能夠影響一眾人還是有些誇大了。總之最後的胡適之只能閑置在家,從而導致了學業不順。

當時的胡適之幾乎已經放棄了從文的念頭,準備開始從商。但沒過多久家中的生意也迎來了衝擊。這時胡適之就有些懷疑人生,整個人開始變得心灰意冷外加百無聊賴。在《自述》中他是如此描述那段時期的。「在那個憂愁煩悶的時候,又遇著一班浪漫的朋友,我就跟著他們墮落了。」

那段時期的胡適之酗酒、逛窯子、聚眾鬧事就連風靡網路的打牌也是在那個時候學會的。可見學壞真的是非常容易的。如果胡適後來沒有改變的話,那麼他這一輩子可能就只是一個小學老師,而非後來的大文豪。

二、對於常人,酒最誤事,胡適也一樣

喝酒誤事如今已經成了人們的口頭禪,也確實如此醉酒之後的所作所為大多是一些清醒的時候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之所以不敢想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代價實在是太大了。對於胡適之來說也是如此,只不過他是因為一場醉酒而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胡適之十七八歲的時候酗酒非常的厲害,有一次與狐朋狗友的聚會中,先是在「堂子」中飲酒,酒過三巡後又到另一家去「打茶圍」。一整套下來已經到了深夜,這個時候的胡適之不僅沒到不省人事的程度,甚至還能夠在「局票」上面寫詩詞。

朋友們見他不算太醉,就把他自己一個人送上了黃包車。之後胡適之就缺失了一段記憶,第二天醒來的時候就躺在了巡捕房的地板上。原來當晚黃包車的車夫洗劫了胡適之的錢財與馬褂,之後將其扔在了馬路上。醒來的胡適之與巡捕發生了衝突。隨後就是前文提到的那樣。

三、一場醉酒改變了胡適之的一生

當胡適之解決了這次鬧出來的笑話後,或是幡然醒悟或是覺得有些丟人,總之他選擇了出國留學。正值當時庚子賠款的官費留學,胡適之毅然辭去了自己的老師職務,專心準備這次留學的考試,隨後成功成為了留美的一份子。

在留美的第一年暑假時胡適之寫下了淪為笑談的胡適之打牌日記。只不過他的原文卻不是這樣,胡適之雖說沉迷於打牌,但要說是墮落就有些過分了。首先這是暑假,消遣是正常的。而且胡適之在暑假時也不僅僅只想著打牌。

胡適之用了三年時間修完了四年的課程。如果說胡適之在美期間真的墮落到玩物喪志的話,那麼又怎麼可能提前畢業呢?更是僅僅只用了七年時間便完成了從本科到博士的學業。而且我們不要忘了,胡適之並不是自小便是如此,在短短的一年多前胡適之還是那個酗酒鬧事、逛窯子的浪蕩公子。

四、二十年不談政治,卻又再次前往美國

胡適在17年回國後曾發出誓言,「二十年不談政治,二十年不幹政治」。胡適確實也做到了,這二十年來胡適專心於學術與我國的教育行業,只不過在二十年期限剛滿的時候,胡適便不得不參與政治,因為這個時候日本人進了中原。

這也代表著日本正式和我國開戰了,當時以我國的力量是基本沒有辦法和日本人抗衡的。於是胡適臨危受命,前往美國當上了駐美大使。讓胡適這個研究了一輩子學術的人前往美國也是蔣介石的無奈之舉了。

當時他的人手根本就不夠用,所以胡適這麼一個研究學術的人前去留美是最佳的選擇。再加上胡適與當時的美國總統還有一層特殊的關係,那就是兩人曾經是校友。之後的胡適就開始多年如一日的拜訪羅斯福,望其改變中立立場,參與二戰。所以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整個美國最開心的一個人就是胡適。

胡適的一生真的是能夠抵得上常人幾輩子的,學術上他是當時當之無愧的大文豪,政治上靠著一己之力周旋在羅斯福與蔣介石之間。愛情上更是如此,對髮妻如何就不必多說了,紅顏知己遍布全球。怪不得說錯過了胡適之就錯過了百年時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貨二喵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19歲被清華錄取,28歲成西南聯大教授,一生只愛一個人
國學大師林語堂,想回大陸數次被拒,晚年蓋房一定要面向大陸

TAG:貨二喵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