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時間在各處流失速度不同:你的腦袋會比腳衰老得更快

時間在各處流失速度不同:你的腦袋會比腳衰老得更快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今年四月,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卡洛·羅威利(Carlo Rovelli)在倫敦皇家學會著名的法拉第劇院中做了一次時長一小時的講座。講台上橫拉了一條紅線,以契合羅威利此次講座的主題:「時間是一條長線」。線的左側代表著過去,比如恐龍、宇宙大爆炸等等;右側代表著未來,代表著未知事物。「我們現在差不多在這兒。」說著,羅威利在紅線上掛了一個安全鎖,標記著「現在」所處的位置。


  但他隨後話鋒一轉:「我要說的是,時間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接下來,羅威利對我們奉為常識的時間觀提出了質疑。他首先針對的是「時間在各處流失速度相同」這一觀點。事實上,時間在引力場更強的地方會流逝得更慢。假如你把兩台顯示時間相同的時鐘放到不同的地方,比如一台帶入太空,另一台放在地球上,然後再把它們放到一處,就會發現兩者顯示的時間有所不同。「這是事實」,羅威利表示,「這意味著你的腦袋會比你的腳衰老得更快。」另外還有「現在」的概念。我們不會與任何人「天涯共此時」。「如果我看著你,我現在就能看見你——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光線從你身上傳播到我眼中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我看見的只能算過去的你,比現在的你稍晚了一丁點兒。」因此「現在」這種說法無疑是一個虛幻的肥皂泡,「我們若躲在其中,就能忽略光線的傳播需要時間這一事實」。

  隨後,羅威利又談到了「時間只有一個方向,只能從過去流向未來」這一觀點。不同於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和粒子物理,熱力學與時間方向的概念息息相關。熱力學第二定律指出,孤立系統中的熵、或者說無序程度,永遠不會隨時間的流逝遞增。但羅威利指出,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傳統時間觀有著牢固的理論基礎。熵、或者說無序程度,是一個主觀概念。「秩序只存在於觀察者的眼中。」換句話說,過去與未來之間的區別、以及隨時間增加的熵,都取決於其宏觀效果。「我們描述一個系統的方式,反過來要取決於我們與這個系統發生相互作用的方式。」


  說到最後一點時,羅威利的措辭變得謹慎了些。他認為時間是離散的,但這一理論還不夠站得住腳。「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還在研究這一理論!它還沒有被寫入教科書呢。」他編寫的三條量子引力公式針對「時鐘測量的對象」提出了三條理論。首先,時間有最小量,它的單位並非無限小。其次,既然時鐘和任何物體一樣、都具有量子態,那麼時間的讀數也可能出現疊加。「你不能說在這一事件和另一事件之間隔了多長時間,因為就像量子力學一樣,時間的流逝也可能存在概率分布的問題。」這就意味著第三點:在量子引力中,事件發生的次序並不是線性的,而是「彼此盤根錯節」,並且「並不存在更優先的時間變數,任何事物都可以作為一個變數。」


  就連「眼下這一刻轉瞬即逝」這種說法也經不起推敲。在經典的牛頓物理體系中,這句話當然沒錯。「但世界並不是按這樣設計的。」羅威利解釋道。在四維時空中,光線的軌跡呈圓錐狀、或者說越來越大的圓圈狀,就像池塘中的漣漪會擴散得越大一樣。沒有信息能超過這個「光線圓錐」的邊界,因為信息的傳播速度不可能超過光速。


  「在時空中,處在『過去的光線圓錐』中的一切都屬於過去,」羅威利說著把手擺成了一個倒置的圓錐的模樣,「這些都是能對我們產生影響的事物。但未來則恰恰相反。」他接著把手擺成了一個正立的圓錐的形狀,「因此在過去和未來之間,並不是只有一條簡單的線,而是隔了大量的時間。」羅威利讓一名觀眾想像自己住在距地球250萬光年的仙女座中,「你人生中的100萬年對我而言既非過去、又非未來。可見『現在』並不是一個單薄的時間概念,而是極為厚重。」

  這不禁令人想到羅威利的新書《時間的秩序》(The Order of Time)中的一句話:「研究時間就像把一片雪花捧在手中。你在研究它的過程中,它就會在你的指間逐漸融化、化為烏有。」(葉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化驗單上的「血小板」,你真的了解嗎?
中秋賞月,你其實只能看到半個月亮?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