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榮祿是慈禧寵臣 為何稱得上晚清最後的底線和良心?

榮祿是慈禧寵臣 為何稱得上晚清最後的底線和良心?

看過《走向共和》這部電視劇的朋友們,應該對榮祿這一歷史人物不會陌生。榮祿,字仲華,姓瓜爾佳氏,滿洲正白旗人,是甲午戰後的後洋務運動時期,繼李鴻章之後,晚清朝堂上中流砥柱級別的人物。

榮祿政治生涯的早年,曾任宮廷內務府大臣、步軍統領。根據當時的野史雜記記載,榮祿年輕時長得很英俊,還與守寡的慈禧太后鬧出過緋聞。這種說法,其實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不足為信。

但在慈禧晚年時,確實對榮祿非常寵信,先是任命榮祿為直隸總督,任疆臣之首,後又內召入軍機,授大學士,許多大事都要徵詢榮祿的意見。後來慈禧選定光緒的繼承人時,所選中的溥儀,便也有榮祿的血脈(溥儀為榮祿外孫)。

在很多人看來,榮祿不過一介庸才,他之所以能夠在仕途上一帆風順,完全靠的是慈禧的信用,不過是個善於迎合上意的寵臣。這也說明長期以來,榮祿在晚清歷史上的作用,一直被人們所低估了。

榮祿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一方面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軍功,另一方面在政治上也沒有什麼大的建樹,這也使他沒有資格位列中興名臣。但榮祿有一點好處,就是三觀很正,總能在慈禧想要胡作非為的時候,及時拉上一把。

榮祿是慈禧一手提拔,可以說沒有慈禧,就沒有他的身份和地位。然而,榮祿卻並不只對慈禧惟命是從,在他的心裡,其實一直有一份自己的操守和執著。我們第一次看到這一點,是戊戌政變後,榮祿對光緒皇帝的保護。

《清史稿》德宗本紀記載:

「八月……丁亥,皇太后復垂簾於便殿訓政。詔以康有為結黨營私,莠言亂政,褫其職,與其弟廣仁皆逮下獄。……辛卯,上稱疾,徵醫天下。召榮祿來京。」

發生在光緒二十四年的戊戌政變,慈禧和光緒帝後徹底撕破了臉。慈禧的本意,是要廢黜光緒,另立新君,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將榮祿內召,幫忙主持大局。

然而,榮祿認為廢黜皇帝一不合祖制,二不利於朝廷,只會讓慈禧的權力繼續膨脹。雖然榮祿沒有明面上表示反對,但卻積極聯絡劉坤一等地方疆臣,上書勸諫慈禧,才能有劉坤一「君臣之分已定,中外之口難防」一言而決,打消了慈禧廢帝的念頭。

除了保護光緒之外,在慈禧想要濫殺無辜的時候,榮祿總能及時制止。比如胡思敬的《國聞備乘》記載:

「庚子匪亂熾時,輔國公載瀾上疏言兵事,附片請殺王文韶,指為漢奸。軍機入見,孝欽以疏示之,廖壽恆等均失色。榮祿班在前,力為剖白,願以百口保文韶無他,事乃解。」

王文韶與榮祿同列軍機,作為同僚,榮祿並沒有對他們打擊和傾陷,而是利用慈禧對自己的信任,出於公心對這些老臣進行保護。後來嚴復給張元濟的信函中還提到,庚子拳亂期間,慈禧逃到西安後曾想殺翁同龢泄憤,也是被榮祿拚死保了下來:

「即如老西,既到長安,即欲以待張南海者待翁常熟,榮垂涕而言不可。既至今年正月初六,老西之念又動,榮又力求,西云:直便宜卻此獠。此雖出於為己,然朝廷實受大益,可謂忠於所事矣。」

嚴復稱榮祿「忠於所事」,便是一個非常客觀的評價。當時翁同龢已罷黜回鄉,保下翁同龢,對榮祿而言並沒有什麼好處,反而可能得罪慈禧。但就是為了維護朝廷體制,不讓慈禧胡作非為,榮祿還是堅持做了他內心覺得正確的事情。

如果沒有榮祿所做的這些努力,任由慈禧亂來,清朝的氣運,或者會提前十幾年結束。

在八國聯軍進攻之前,清廷曾開放義和團入京,圍殺外國大使和傳教士。有些朋友或許會有疑問:數萬義和團教眾,加上清廷的武裝力量,圍攻東交民巷使館以及教堂數十天,怎麼就始終沒有攻下來?

其實,這並不是因為洋人的武器有多麼厲害,而是與榮祿的暗中接濟和袒護有關。

庚子期間,榮祿是掌握京畿軍權的人,當時清軍已經裝備有步槍和開花大炮等重型武器,要攻陷區區幾座教堂,根本是輕而易舉。但榮祿知道,縱容義和團在京濫殺洋人,根本是禍國殃民之舉,所以不但在進攻時敷衍了事(「橫豎炮聲一響,裡邊(宮裡邊)是聽得見的」),還暗中給教堂和使館內的洋人運糧(西瓜),防止他們缺糧餓死。

榮祿這樣是漢奸行為嗎?並不盡然。清廷縱容義和團濫殺洋人,本不符合國際公法,只是所謂的「大阿哥黨」為了廢帝奪權而上演的一出鬧劇。如果真的把事情鬧大了,不但太后性命堪虞,大清還有亡國的風險。故榮祿暗中保護洋人,實則是為了留下轉圜的餘地,避免激化矛盾,到時難以迴旋。

從歷史進步的角度來看,榮祿所作所為功過難辨。但作為大清的臣子,榮祿確實做到了忠於清廷,在順從太后和保護大清之間,努力地進行平衡。榮祿是晚清最後的底線和良心,沒有讓慈禧秀出更低的下限,對延續清朝的國祚,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朝傳位只靠秘密立儲?除此之外 還有四種立儲方式
曾國藩調侃自己去世:墓志銘我都想好了 就寫這六個字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