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廣核回應美涉核公告:在英項目未使用美國核技術 將維權

中廣核回應美涉核公告:在英項目未使用美國核技術 將維權

【觀察者網 綜合報道】

針對近日美國核安全局11日針對中國核工業發出的禁令,中國廣核集團13日發布公告稱:「我們已注意到相關報道,我們不理解美國政府對中廣核的推論是基於已被證實的事實,還是已生效的司法判決。目前看,兩者皆不成立,美國政府的推論是不恰當的,我們保留以法律手段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的權利。 」

「中廣核在英國開展的項目,沒有使用美國核技術,並且核技術出口過程受到中國監管當局嚴格管制。我們將繼續與合作夥伴一起推動英國新建核電項目。」

中廣核集團官方微博截圖

禁令源起兩年前的一起訴訟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當地時間10月11日,美國核安全局針對中國核工業發出一份禁令,對與中國的民用核能合作提出多項具體限制條件,作為全球最大的核電建造商中廣核集團因此受到最嚴格的限制。根據該文件,直至中廣核涉嫌非法獲取核技術的訴訟在美國司法系統得到解決,任何向中廣核出口的申請都不予批准。

此番禁令的出台,專門針對中國核工業,並就技術、設備和材料的出口政策給出了具體清單,其中,中廣核遭點名最多,均在「推定不批准」一項中。

禁令稱,對於中廣核及其所屬單位或相關實體,申請新的技術/設備/材料出口許可、修訂或延長已有的出口許可,推定不批准,直到中廣核涉嫌非法獲取核技術的案子在美國司法系統得到解決。對於非中廣核的中間商和最終用戶,美國政府將進行逐案審查專用于軍事的風險、對美國國家和經濟安全的風險、對交易方的風險。

事實上,這源於2016年的一起訴訟。

2016年8月,據參考消息援引英國《泰晤士報》網站的報道稱,中廣核集團被指控帶頭陰謀策劃竊取美國核電行業機密以加速中國反應堆技術的開發和生產,此案由美國聯邦調查局展開調查,美國司法部國家安全部門提起公訴。

報道稱,66歲的何蘇雄(音譯)是一名出生於中國的核工程師,但後來加入美國籍成為美國公民。他經營一家被稱為國際能源技術的諮詢機構,而何蘇雄被控僱用6名美國核專家向中廣核提供機密信息。

對於該起訴訟,中廣核在聲明中並未提及,只是稱,「不理解美國政府對中廣核的推論是基於已被證實的事實,還是已生效的司法判決。目前看,兩者皆不成立」。

仍要警惕禁令連帶的風險

多位核電行業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美國對中廣核的禁令並不會導致出現類似中興事件那樣的「瞬間窒息」,不必誇大此次禁令對中國核工業行業的負面影響。中廣核方面同時稱,中廣核在英國開展的項目,沒有使用美國核技術,並且核技術出口過程受到中國監管當局嚴格管制,將繼續與合作夥伴一起推動英國新建核電項目。

有樂觀人士稱,這從側面說明中國核電技術已足夠強大,使得美方擔心中國核工業會後來者居上。但另有核電分析人士提醒,目前尚需進一步觀察的是,美國政府此次針對中國核工業尤其是對中廣核集團的禁令,是否會蔓延連帶到其他國家,即其他第三國在向中廣核出口時,是否會涉及間接轉讓美國技術、設備,這將是看不見的潛在的更大連帶風險,中廣核要進一步評估其中的風險並做好應對措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目前包括中廣核、中核集團、國家電投等三大核電央企在內,在美國禁令出來當天便已召開緊急會議,評估該禁令的影響及後續應對舉措。此前的10月12日晚間,中國核電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發文回應稱,華龍一號屬於中國自主化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設備國產化率超過85%,進口設備基本沒有美國提供的產品,此次禁令不會對華龍一號的建設產生影響。

中國核電官方微信報道截圖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也是進一步考驗三代核電技術的國產化水平的時候,至於具體的設備和零部件究竟是否真的會受到美國禁令的牽連,還需要相關主管部門和企業做進一步的評估和判斷。

2018年5月23日,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示範項目——中廣核防城港核電二期工程3號機組穹頂吊裝順利完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網文「滴滴消失的第一夜」火了,網友怎麼看?
影視劇能彌補台灣日漸淡薄的中國認同嗎?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