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看誰都像「間諜」,美國人你要自信啊

看誰都像「間諜」,美國人你要自信啊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孟維瞻】

眼下中美貿易摩擦難解難分,特朗普政府除了使用「加稅」大棒外,在別的地方也動起了心思。

本周三,美國司法部宣布,他們已將一名在比利時被捕的「中國情報人員」引渡到美國,並稱這名中國情報員「試圖竊取美國航空航天情報」。

這不是美國第一次在貿易摩擦期間在所謂「間諜」問題上做文章。早在8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就在與15名企業高管及白宮資深幕僚共進晚宴時,抨擊了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還暗示所有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幾乎都是間諜」。

特朗普這番言論令輿論嘩然,中國留學生難免會有明顯的不安全感,似乎有一種「麥卡錫主義」的氣味。美國《名利場》雜誌網站評論說,這種種族主義妄言居然是出自美國總統之口。曾任美國勞工部副部長的盧沛寧,在推特上說:「特朗普的指責令人無法容忍,是對包括我在內的每一位祖輩以學生身份來美的華裔美國人的羞辱。」

特朗普的話恐怕不僅僅是他內心的真實想法,也是很多美國政治精英的真實想法。近些年來,美國政要對中國留學生越來越喪失信心。他們本來對中國留學生寄予厚望,但這些留學生卻辜負了美國的厚望,沒有服從美國的意願。正如美國副總統彭斯10月在哈德遜研究所的演說中所抱怨的那樣,「從1972年以後,美國大學也開始培訓新一代的中國工程師、商業領袖、學者和官員。我們認為中國將不可避免地成為自由國家。帶著這份樂觀,美國在21世紀前夕向中國敞開大門,將中國納入世界貿易組織……希望中國的自由將蔓延到各個領域……但是這個希望落空了。」這樣,美國政要從僅僅對來自中國的和美國價值觀不同的人士的不滿,轉變為對整個中國留學生和學者的不滿;同時,從對中國華裔左派人士的提防,轉變為對整個華裔群體的提防。

此外,近幾年華人或者華裔科學家在美國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事件比比皆是。2015年,美國政府曾經逮捕天津大學教授張浩,並通緝該校四名工作人員。不到一周後,世界知名超導專家、美國天普大學物理系原主任、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兼職教授、長江學者郗小星也被逮捕。2018年,密歇根州立大學和香港大學教授席寧被聯邦調查局以某種理由拘捕。曾經在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任職的海洋專家王春也被美國政府處以刑罰。此外,被美方以間諜罪名拘捕的,還有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主任工程師鄭小清、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教授張以恆,等等。

長江學者郗小星

更為不可思議和令人擔憂的是,美國政府現在開始對華裔學者進行各種形式的排擠。例如,據美國之音報道,得州科技大學(Texas Tech University)校方要求所有教職員提高警覺,儘快向學校當局澄清自己是否與中國有關係。該校副校長說:「我希望你們知曉,美國國會正考慮一項跨黨派立法行動。這項立法對於在美國大學與中國的『千人計劃』有聯繫的教職員採取制裁行動。」此外,美國聯邦調查局向得克薩斯州的一個研究中心提供了一份華人教授學者名單,其中包含所有被中國政府推動的千人人才引進計劃、長江獎勵計劃吸引到中國各院校科研機構任職的華人學者教授。FBI要求校方無條件開除或解僱這些人,不許他們再在該機構擔任教職或其他任何職位。這條消息在美國華裔學者圈子中引起了極大恐慌。

美國是一個號稱講法治的國家,自詡保護和尊重人權,在沒有證據情況下,不會隨意逮捕人。美國大學的常任教職制度,也為大學教授提供了工作保障而不會被輕易開除。這些我們並不否認。但是,對於上述幾位科學家,美國政府明顯顯示出某些不公正的做法。

上述類似事件頻頻發生,最大的背景還是因為中國實力的崛起。在美國工作的學者,應該嚴格遵守美國的法律,不做違反美國國家利益的事情,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中國的崛起,改變了美國文科、理科學者的處境,使他們不得不面臨著一些壓力。即使他們嚴格遵守美國法律,恐怕在這個背景下,依然會受到來自美國政府的越來越多不公正待遇。這個趨勢不會改變。

留美的人文社會科學類學生、學者處境日益艱難

正如彭斯講話所述,從中美建交之後,尤其是冷戰結束之後,美國一直在培養新一代的中國學者和官員。這就是所謂的接觸政策。接觸政策的關鍵,就是通過幫助中國培養文科的人才,以推動中國政治制度的變化,朝美國所希望的方向發展。美國歡迎中國學生去美國留學,學習美國的知識,感受美國的政治制度,體驗民主、自由的氣氛。美國的意圖是,希望這些留學生回到中國後,能夠把美國的價值觀帶到中國,影響中國的政府和民眾,以便於最終實現中國政治制度的改變。

但是,事與願違。這些留學生回到中國之後,並不是像美國人預料的那樣,給中國的政治帶來了他們所期待的改變。一般而言,在美國留學的人文社科類學生和到美國交流的學者,他們僅僅將自己的事業理想集中於學術研究,而非要參與任何政治運動。當然,有的學者在美國生活一段時間後,難免會在情感上增加對美國的認同,但是他們仍然遠遠未達到美國人的期待。絕大多數人文和社會科學學生與學者,從美國回國之後,對美國有了更為全面深刻的理解,並且利用那些在美國學到的知識來服務於中國社會和民眾。即使那些在思想上比較認同美國的學生學者,他們來到中國的各類單位工作,仍然是在為中國培養人才,而不是在為美國培養人才。簡單地說,不論這些學者的價值觀是什麼樣的,事業追求是什麼樣的,他們很少有人是直接為美國政府服務的。因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彭斯這樣的美國政府要員對中國學生學者的擔憂,因為美國幫助中國培養的這些文科人才,並不符合他們的初衷,甚至起到了他們所認為的反作用。

留美的理工科學者也處境艱難

理工科領域,更是美國政府重點防範的領域。在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中國遠遠不如美國強大,中國有大量的年輕人來到美國學習,之後留在美國工作和生活,這就導致了嚴重的人才外流問題。從公民個人的角度來看,追求更好的生活,是無可厚非的。過去,美國的生活條件遠遠好於中國,很多受到良好教育的中國人願意移民到美國去生活,這並不稀奇。當時中國能力有限,為這些人提供的物質報酬遠遠比不上美國,因此這些人也就不再關心中國的發展狀況。

但是,從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開始,中國實力飛速發展,國家整體力量崛起,使得這一切發生了巨大改變。一方面,中國城市的生活條件變得越來越好,各方面都很便利,在某些方面遠遠超過了美國一些大城市的水平。相反,由於經濟危機的衝擊,美國中產階級的財富開始縮水,中國移民在美國生活的優越感越來越低。儘管美國的教育、醫療水平仍然佔據某些優勢,但吸引力已經大大下降。另一方面,經濟危機使得中國學生和學者在美國找到長期穩定的工作並不容易。或許美國的生活是一個美好的期待,但由於族裔原因、語言原因、人脈原因,中國人在美國找到體面工作並不容易,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在中國工作能得到的回報會更多。

更重要的是,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中國政府開始投入巨資,實施人才戰略。其代表性工程就是「千人計劃」、「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即通過高薪的待遇,吸引在海外的理工科人才回國服務。隨著中國的崛起,在美國生活的中國人,越來越意識到,國家的強大,讓他們更有機會施展抱負,很多學者決定放棄在海外的高薪待遇回國工作,把自己的知識貢獻給國家,實現了人生的精神價值。還有一部分學者繼續留在海外,但是尋求在中國獲得兼職,把自己掌握的知識通過合法的渠道輸送給祖國。這兩類華裔群體,在美國政府看來,是「腳踏兩隻船」,是對美國安全的威脅。他們可以以各種理由說這是「犯罪行為」。這也是為什麼有的美國議員直言不諱地說,「千人計劃」對美國的國家利益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美國政府整治華裔科學家的關鍵手段,就是在簽證問題上大做文章。2018年上半年,美國國務院已向美國大使館和領事館下發新規,計劃縮短髮給部分中國公民的簽證有效期。美國將收緊到美國大學研讀機器人技術、數學、工程和高科技製造等專業的中國留學生簽證,他們的簽證有效期將被限制在1年。而中國赴美留學生中,約半數都是上述幾個專業的學生。也就是說,約有一半的中國赴美留學生的簽證將會受到影響。據美聯社報道,美國的目的是為了阻止「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成功。這意味著本來無關政治的自然科學研究,現在也捲入了政治紛爭,這將會大大打擊中國學者赴美學習的熱情。

留美學生學者面臨政治壓力,如何選擇?

中國的崛起,提高了中國學生和學者在美國的地位,但他們在美國的處境也難免面臨困難。美國學者對來自中國的人文社科類學者和理工科學者,態度均出現了重大轉變。過去,美國希望吸引中國的人文社科類人才來到美國訪問學習,之後回國推動中國的「自由民主」的發展,將他們看做演變中國的潛在工具,對他們百般優待。但現在,美國人認為這些中國學生和學者已經沒有利用價值,越來越表示反感,開始不加區別地將所有中國學生學者看作敵人。對理工科學生而言,美國人本來是希望挖中國的高端人才,讓他們留下來為美國服務。但是,現在美國人認為,這些人恰恰是美國國家安全的最大危害者。實際上,這不是特朗普個人的看法,而是美國權力階層的整體一致看法。有人甚至直言不諱地說「對中國的接觸戰略已經宣告失敗」。

當然,美國畢竟是一個多元社會,國內依然有強大的對中國、對華裔友好的力量。除了麥卡錫時代那樣的特殊時期,美國大學的學術自由從沒有被侵蝕,學生和學者一般很少會因言論問題而遭到懲罰。但隨著中國實力追趕美國的加劇,美國部分極右人士對中國的無知和恐懼一定會上升,這個大趨勢不會發生改變。中國留學生首當其衝成了無辜受害者,不排除未來美國搞「新麥卡錫主義」運動的可能,對中國的人文社科類學生和學者進行意識形態限制,進而影響到學術自由。

隨著美國就業狀況的不景氣以及大學和各類工作機構對華裔的排擠,恐怕中國的文科學生在美國找到穩定工作的難度也會增加。即使能夠留在美國工作,也不得不做好隨時回國服務的準備。以前,很多留美學生內心會有回國與不回國的思想鬥爭,以後這種思想鬥爭可能會越來越沒有必要。因此,在海外的中國學生一定要保護好自己、謹慎行事、要保持清醒、避免讓自己吃虧,尤其是不要走錯道路。在求學期間,盡量積極融入美國的學術社團,全面了解美國的文化與價值觀,與教職員保持良好的關係。就學術價值取向而言,中國學生應該加強研究方法訓練,多學一些真本事,以更加客觀、科學、中立、紮實的方式進行研究,客觀分析中國的問題,做出學術共同體承認的成果,不要讓自己的學術研究受到任何意識形態傾向的影響。

此外,在美國生活和工作的理工科學者和學生,應該盡量按照美國法律和規定辦事,學會保護自己,避免明確地表達政治好惡。但無論如何,中國學者無法再「腳踏兩隻船」。要麼死心塌地為美國賣命,但是失去中國崛起給自己帶來的事業發展的機遇;要麼果斷回國,在中國國內享受並不差的待遇,以真正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不愧於這個時代。總之,將知識奉獻給越來越強大的祖國,將會成為最正確、最不會後悔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西方懷疑孔子學院?看看他們自己幹了什麼吧
前幕僚勸特朗普與中國在WTO打官司 遭當面駁斥「胡扯!」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