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四夜的焠煉,造就三款不凡的主人杯
柴燒,是一種古老、且難度相當高的技藝。
以柴燒制器,不但考驗匠人的手工技能,更講究土、火、柴、窯的關係。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稍有不慎,便器裂瓷碎、前功盡棄。
每一隻柴燒器物,都獨一無二、不可複製。
高申,九山窯的主理人
手藝與技法,相得益彰
柴燒杯,是嗜茶人必備的侍茶神器。
高申老師做的柴燒杯,不但是唯一的,還必須達到極致的輕、薄。
取景德鎮上好的瓷土,經手工製作成型,再將胎體打磨至如蛋殼。柴燒中,瓷器本就容易裂損,這樣的嚴格要求,無疑更添了許多難度。
高老師所用的薪柴,全部為新鮮松木。當松木的油脂達到最豐富、且乾濕對半時,才可進入窯內燃燒。
在燃燒的熔融狀態下,松木發生複雜的化學變化,油脂也開始在高溫中釋出礦物質鈣、鉀、錳等。
這個過程,必須持續足足一百個小時。
隨著窯內溫度的起伏,松木的自然灰落入杯中,與粘土交融,形成了奇妙的釉色效果。
以傳統技法為基礎,高申老師還在窯內安裝了現代設備和可視玻璃窗,科學嚴謹地記錄窯內溫度和火勢的變化,以便隨時做出調整。
理想的釉面,來之不易
這次為大家帶來的這三款品茗杯,同樣非常難得。
「這批杯子的瓷土經過多重過濾,把裡面所有鐵含量的成分都過濾出去,基本達到玉瓷土的細膩級別。但是通常玉泥在還原燒時,是粘不上那種自然灰,釉面基本是光潔的。」
為了克服這個難題,達到心目中理想的釉面效果,他們經過四天柴燒,還原燒制了三次,終於以「強硬」的方式燒了出來。
小足仿宋盞,往昔
以大口收小,立足時穩穩噹噹。
以手輕握,弧度舒適,恰到好處的包裹住。
杯內外延伸開的裂紋與釉面,變化完全,過渡自然。一抹灰紅、黛綠的釉色,是獨一無二的標記。
開片主人杯,墨韻
主人杯,不必喧賓,但求沉穩、特別。
看似低調的外表,實則含有深意。淺灰色的杯沿,是自然灰的積累與沉澱。
灰度向杯壁過渡,在有與無、明與暗中尋找平衡點。
開片主人杯,雲曦
杯內暗藏乾坤,指的就是這款杯。
滑潤的手感、細密的裂紋,再窺一眼杯中,如煙霧般若隱若現的痕迹,
浮於杯口,藏於杯底,細緻又朴雅。
柴燒之美,不僅在於工藝之難、出品之獨特、變化之莫測,還在於它的實用性——可以軟化水質,使得茶湯的湯感更加柔和。
要收,就趁現在。
不但唯一,還要極致的輕、薄~


※酒類俠,茶類隱——茶與酒的雙面人生
※性價比爆棚,一大罐「大雪山古樹白茶」99元抱回家!
TAG:茶香記生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