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全球最知名的深潛器:總潛深超過10000公里 兩次撞到大魚

全球最知名的深潛器:總潛深超過10000公里 兩次撞到大魚

載人潛水器(HOV)是由人員駕駛操作,配置生命支持和輔助系統,具備水下機動和作業能力的裝備。該裝備可運載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和各種電子裝置、機械設備,快速、精確地到達各種深海複雜環境,進行高效的勘探、科學考察和開發作業。目前世界上最知名的載人潛水器就是美國海軍的阿爾文號載人潛水器。

阿爾文號載人潛水器(2014年)

1964年6月5日,世界上第一個具有實用價值的載人潛水器誕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通用食品公司(General Mills),該載人潛水器以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 ,縮寫WHOI)的海洋學家Allyn Vine的姓名命名為阿爾文(Alvin),海軍編號DSV-2,擁有者為美國海軍,使用者為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設計潛深2440米。1965年7月20日,潛航員雷尼和馬文駕駛阿爾文號進行第一次載人深潛,下潛深度至1800米,開啟了阿爾文號的科研之旅。

阿爾文號載人潛水器交付儀式

阿爾文號和她的第一代母船美國海軍lulu號雙體船

阿爾文號在其使用壽命期間進行了大量的大修和升級,保持了最先進的技術水平。1974年阿爾文號進行了大規模改裝,工作深度達到4500m,長度7.1米,寬度2.5米,高度3.7米,空氣中重量17t,可搭載3人,正常水下工作時間6~10h,採用鉛酸電池為動力。2013年"阿爾文"號又完成了一次全面系統升級,更換了直徑更大的載人球,體積達到了4.8立方米,空氣中重量20.4t,最大下潛深度可達到6500m(還有部分零件需升級,暫未達到);具有5個觀察窗,並採用了複合泡沫塑料浮力材料和新型電池;裝備了7個推進器,兩個機械手和有效載荷181.4千克的金屬籃,升級了探測、照明、成像、指揮、控制等系統,提高了海底樣本和數據採集靈敏度。

阿爾文號改進過程示意圖

阿爾文號最新的透視圖

阿爾文號的正面,包括3個觀察窗

回收阿爾文號

阿爾文號載人潛水器的服役過程中也不是一帆風順,經歷過多次事故。1967年7月6日,在阿爾文號的第202次下潛中,一條劍魚意外地撞上了阿爾文號,迫使阿爾文號緊急上浮,最後意外訪客——劍魚也成了工作人員的一頓美餐。1971年阿爾文號又和一條大藍色馬林魚相撞了。

1967年和阿爾文號載人潛水器相撞的劍魚。

1968年10月。阿爾文號在科德角附近海域進行下潛準備工作時,弔掛阿爾文號潛水器的鋼纜突然斷裂,阿爾文號潛水器掉入海中,三位潛航員幸運地逃離了潛水器,但阿爾文號卻沉到了1500米的海底。由於惡劣的氣候條件,阿爾文號在海底足足待了11個月,直到1969年7月,才被重新打撈起來。在接近零度的水溫和缺氧環境中阿爾文號保存良好。

被打撈上來的阿爾文號

亞特蘭蒂斯II號科考船,1983年至1996年期間為阿爾文號的第二代母船

阿爾文號和她的第三代母船

多年以來"阿爾文"號進行了多次具有重要科學、政治重大影響的作業,奠定了美國在世界載人潛水器領域的霸主地位,其典型案例有1966年1月,西班牙附近海域美軍一架B-52轟炸機與KC-135加油飛機發生相撞,撞後B-52上4枚氫彈墜海,"阿爾文"號參與並在3月首先發現了核彈位置,最終成功完成了失事氫彈打撈。

1977年,阿爾文號在加拉帕戈斯斷裂帶首次發現了海底熱液區,同時對其周圍典型的生物群落進行了科學研究,第一次證實了深海不是荒蕪之地。

阿爾文號探測海底黑煙囪

1979年,阿爾文號在東太平洋洋中脊海域第一個探測並發現了高溫黑煙囪,轟動世界科學界;1985年,阿爾文號成功調查並找到了泰坦尼克號沉船殘骸。截止2017年底,"阿爾文"號已經成功完成了4932次下潛(截止2018年8月31日為4970次),總潛深10,207,539米,平均潛水深度2,070米,總下潛時間34,455小時,每次潛水平均時間6.99小時,攜帶人數14,787人次,是全球應用最為頻繁和成功的載人潛水器,有力地帶動了載人潛水器在深海科學研究、深海調查等領域的應用。

工作中的阿爾文號

(利刃/鶴飛天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利刃軍事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又出現一種新型預警機:外表十分普通 性能卻已脫胎換骨
中國055大驅落後了?美軍要造一款超級巨艦 排水量2萬多噸

TAG:利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