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京事變後,為何太平天國還能堅持八年抗戰?清朝究竟在幹嘛

天京事變後,為何太平天國還能堅持八年抗戰?清朝究竟在幹嘛

1856年4月,翼王石達開接到東王命令後,從江西南昌前線率四萬翼殿精銳將士回到天京,聯合燕王秦日綱、陳玉成等攻破「江南大營」,欽差大臣向榮在逃往丹陽途中自縊而亡,天京之圍由此而解,太平天國達到軍事上的極盛時期。同年9月,北王韋昌輝接到「誅楊密詔」後,率3000北殿人馬從江西前線回京勤王,攻入東王府,將楊秀清及其黨羽5000餘人全部殺害,此為震驚中外的「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元氣大傷。1857年夏,翼王石達開不堪受制於洪氏兄弟,於是跑去安慶號召部下前來歸順,扯旗自立,搞單幹,帶走10萬精銳。

經過「天京事變」和「翼王出走」兩事,太平天國實力從巔峰跌落至谷底,不再具有昔日之榮光。此時,和春、張國梁重新組建「江南大營」,勝保、德興阿則在江浦、浦口、揚州再次建「江北大營」,天京繼續受清軍包圍。此外,胡林翼和李續賓加緊圍攻武昌,韋俊棄城而逃。種種跡象表明,太平天國已經迎來了厄運,即將被清軍剿滅。不過有意思的是,太平天國居然能在實力受損,且危機重重之局勢下堅持8年抗戰,直到1864年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為止。其中之原因,究竟何在?清朝究竟在幹嘛,為何不直接滅了太平天國?一起看看。

其一、清軍腐敗無能,不能抓住有利戰機,還被陳玉成、李秀成猛揍。從乾隆中後期開始,清朝兩支正規軍八旗、綠營就已經腐朽不堪,戰鬥力直線下滑,鎮壓白蓮教起義、天理會起義時,嘉慶皇帝只好依靠地方團練武裝。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清朝八旗與綠營軍官在揚州、孝陵衛組建「江北大營」、「江南大營」,以圍堵太平天國,後被石達開、秦日綱、陳玉成等摧毀。1858年初,和春、張國梁、德興阿、勝保再次組建兩座大營。不過,這些八旗和綠營兵紀律散漫,生活腐化,絲毫不具備對抗太平軍的實力,外國傳教士對其描述是:「不像軍隊,形同市集,吃喝玩樂,大煙娼賭俱全」。所以,天京事變後,這些軍隊只能繼續採取「圍堵」方式,而很少主動發起進攻。1858年夏,「江北大營」第二次被摧毀;1860年春,「江南大營」第二次被摧毀,清朝再也無可用之正規軍。

其二、湘軍元氣大傷,短時間內難以恢復,太平天國缺少勁敵。不得不說,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集團是太平軍的一大剋星,即使是在楊秀清時代,湘軍與太平軍作戰時也沒明顯劣勢,雙方可謂是勢均力敵。「天京事變」後,大量擴充而未經訓練的太平軍和身經百戰的湘軍壓根就是一個重量級,這在後來的安慶會戰和雨花台決戰中可以很明顯看出來。不過,當時湘軍也是元氣大傷,再加上咸豐皇帝對漢族地主武裝心懷芥蒂,已再次丁憂回籍守孝的曾國藩很難在短期內訓練出一支能直搗金陵的雄師,當然,「江南大營」的和春、張國梁等綠營軍官也不會允許曾國藩、胡林翼來搶功。所以,「天京事變」後,清朝並沒有絕對的軍事實力直接去攻破金陵,這是洪秀全集團得以延續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三、英法聯軍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朝自顧不暇,力不從心。歷史往往會很神奇,有許多巧合之處,這便是歷史的魅力所在。正當韋昌輝在天京大肆屠殺之際,英法聯軍在1856年10月炮擊廣州,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而後直接北上,強迫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1860年8月,因「換約路線」起衝突,英法聯軍再次闖入天津白河口而後登陸,緊接著,聯軍朝北京進發。9月,雙方在通州八里橋展開決戰,號稱不可一世的僧格林沁蒙古馬隊被打得人仰馬翻,死傷過半。咸豐皇帝聞訊,立馬放棄北京,灰溜溜跑去承德避暑山莊「打獵」。可以說,此時清王朝內憂外患,既要抵禦英法聯軍,又要剿滅太平軍,明顯力不從心。此外,在《北京條約》簽訂之前,西方列強更傾向於支持太平軍,清朝更不可能藉助列強之力去剿滅太平天國。

其四、捻軍活躍,縱橫中原大地,清朝分身乏術。在太平天國運動興起之時,兩淮一帶爆發「捻軍」起義。「捻軍」是一支以騎兵為主的武裝力量,在名將張洛行、張宗禹、任化邦等率領下縱橫中原各地,將勝保等清將耍得團團轉。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捻軍」繼續扛起反清大旗,陣斬八旗名將僧格林沁,迫使曾國藩辭職,影響相當大。「天京事變」後,石達開帶10萬精銳外出單幹,留在洪秀全集團的都是老弱病殘之旅。不過,李秀成卻趁此機會聯絡「捻軍」,通過李昭壽這一渠道,將張洛行、任化邦等人納入太平天國麾下,這對太平軍實力恢復大有幫助。有了「捻軍」的加入,太平天國皖北局勢暫時穩住。後來,陳玉成能夠取得「三河大捷」,全殲湘軍6000精銳之戰績,「捻軍」也出力不少。也正是因為有了「捻軍」在淮北、中原一帶作戰,清朝才難以將全部精銳投入到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來。要知道,「捻軍」在極盛時期可是兩次兵臨北京郊外,害的清朝皇帝差點逃往東北。

綜上所述,「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還能堅持八年抗戰,其原因就在於清朝正規軍腐朽無能,且還面臨內憂外患之嚴峻局勢,以致分身乏術,力不從心。可惜的是,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卻在「天京事變」後繼續搞「內鬥」,將帥之間各自為政,互不救援,以致被湘軍各個擊破,最終敗亡。試想,若是太平天國能夠利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有利時機,及時恢復元氣,而後全力北伐,效仿明末之闖王李自成直搗「燕京」,結果會如何呢?歡迎留言。

本文由「縱橫國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漲知識。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清宮劇如此火爆,為何人們卻喜歡大明而非大清?四點原因
既有「滿漢平等」和「康乾盛世」,為何大夥還想著反清復明?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