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帝向皇太后祝壽,各種表演場面相當壯觀

康熙帝向皇太后祝壽,各種表演場面相當壯觀

1710年2月14日(康熙四十九年一月壬午),清廷舉行盛大宴會,向皇太后慶賀千秋節。

康熙帝年幼登基。到1710年,五十七歲的康熙帝已在政治舞台上叱吒風雲半個世紀。他誅除權臣;兩次平定準噶爾部的叛亂;雅克薩之戰的勝利終使沙俄在《尼布楚條約》上簽字台灣回歸;西藏黃教首領入覲……歷經五十年的滄桑歲月,而今已是國泰民安。此時此刻,康熙帝甚為激動,為向皇太后祝壽,竟隨著宮庭樂曲「舞蹈奉爵」,翩翩起舞,盛典的歡樂氣氛達到了高潮。史載,這次慶典活動「極歡而散」。

年過半百的皇帝起舞並非偶然的。粗獷豪放的女真人,自古以來就有能歌善舞的傳統,逢年過節,喜慶宴會必有歌舞助興。滿洲宮庭舞蹈中有「慶隆」舞,它由「喜慶」舞、「揚烈」舞組成。每逢朝廷大宴,先跳喜慶舞,由二十二人身著朝服,腰佩儀刀,兩人一對,緩緩起舞。因其風格文雅,又稱為「文舞」。揚烈舞由戴面具的三十二人,扮作虎豹異形獸樣,跳躍翻滾。另有八人披甲持弓騎木馬,象徵八旗,周旋馳逐,表現出圍獵野獸的壯觀場面。這一尚武的舞蹈又稱「武舞」。清廷這種重大盛宴的舞蹈,實際是在頌揚它的文治武功和以文、武兩手治天下的政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場文史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身披八卦衣從何而來,有何意義和象徵
甲午戰爭日軍在山東成山頭登陸,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TAG:沙場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