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那一抹中國紅》

《那一抹中國紅》

原標題:《那一抹中國紅》


有一種顏色,映透著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山河;有一種顏色,訴說著十三億人口的泱泱大國;有一種顏色,向世界宣告,這裡是中國!如果你問我,最喜歡什麼顏色,我一定會自豪的告訴你,"中國紅"。


李大釗先生曾說過「試看未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正是由於革命前輩們的犧牲不舍,才喚醒了五千年的巨龍,推進了社會的改革。我們在充分享用豐富物質條件的今天,不能數典忘祖,而是要飲水思源。當我觀看《井岡山》這部電影時,被深深的觸動了,彷彿心靈受到了沉重的一擊,讓我對中國近代的歷史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知道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的民族大義,更加深切的了解了我黨從建立到成熟發展的坎坷,同時也使我更加堅信「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從井岡山時期,這個政黨的性質就已確定,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劇中毛澤東在初上井岡山時就定下軍規軍紀:「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實行官兵平等;將土地分與人民」。我想,之所以中國共產黨能夠從最初的幾十個人發展成為如今的擁有8700多萬黨員的執政黨,正是因為,他始終與人民站在一起,始終牢記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我黨面臨重大困境,抵抗國民黨的圍剿中,總指揮陸德明壯烈犧牲,部隊僅僅只剩下兩千餘人,我黨面臨著生死抉擇。毛澤東力排眾議,堅定的率領部隊進入井岡山,開闢了全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使革命轉危為安,保留了革命的火種。但選擇上井岡山時,並不是一帆風順,要解決的問題有很多,但毛澤東並沒有絲毫的氣餒,而是用一系列的行動加以證明決策的正確。


他提出,不能一味地效仿蘇聯人,蘇聯人的那一套,在中國是行不通的,中國的各大城市,都有國民黨的重兵防守,而且我黨的革命勢力單薄,工人階級的隊伍比較弱小,不宜進行城市暴動,而是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使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同時,在井岡山上,他提出,要實行官兵平等,軍事民主,發揮黨的作用,將黨支部建到連上,成立士兵委員會。而且形成了一個重要思想理論,即"槍杆子里出政權"。他嚴肅軍紀,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與井岡山人民緊緊的聯繫在一起。井岡山,孕育著革命的火種,奠基著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壯大。

我看過這部電影后,久久不能平靜。一寸山河一寸血,不再是一句蒼白無力的話語;為人民服務,不再是一句標語口號。它是數以萬計的中國共產黨人用生命的承諾,用鮮血的證明。沒有哪一代人是容易的,但我相信,我們這一代人是幸福的,因為,我,我們,出生在中國,我每天抬頭看見的是那飄揚的五星紅旗,是那照耀著十三億人口的一抹紅色,這紅色,是鮮血,是尊嚴,是承諾,是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文化報 的精彩文章:

嗔心起時要思量息下怒火最吉祥
驚艷了時光特別的款給特別的你

TAG:新文化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