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初期日本攻無不克,為何兩年後一蹶不振?這一原因是關鍵

二戰初期日本攻無不克,為何兩年後一蹶不振?這一原因是關鍵

熟悉戰史的軍迷朋友都知道,在日本剛發動侵華戰爭的時候,在中華大地上,日本可謂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是就在短短的兩年之後,日本卻開始逐漸的走下坡路,那麼這究竟是為何呢?

首先日本最開始之所以戰無不勝有著如下幾個原因:

(一)是因為它的裝備遠勝於中國軍隊,常常一個大隊(營)就能向中國軍隊一個團發起進攻,還常常能取勝。

(二)是因為日本老兵訓練有素,槍法、拼刺、步炮協同戰術均遠勝於中國軍隊。

(三)是中國統帥部還沒有找到有效的對日防禦策略。經常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拆東牆補西牆。

(四)各地軍閥還有為保存實力,避戰畏敵的情緒。最典型的是張學良,1931年九.一八竟不放一槍一彈,沒有起碼的守士有責的意識。

(五)全國還沒有形成抗戰聯盟,抗戰還沒有完全成為全民意志。

(六)中國軍隊還沒有完成全面整訓。

(七)對抗日戰爭的進程還沒有科學判斷。

但是在兩年之後日本軍隊的戰鬥力為什麼急轉直下呢?

這主要是因為當時候的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聯合抗戰,大多數軍閥也集結在全面抗戰這面大旗下,全國人民抗戰情緒高漲。而且隨著日軍佔領地區的增加,日軍戰線越拉越長,兵力捉襟見肘,大量新兵的投入也大大降低了日軍單兵素質。

再加上以地道戰、地雷戰、伏擊戰為代表的游擊戰有效地切斷、影響了日軍的戰略物質供應,使日軍疲於奔命。日軍逐漸陷入人民戰爭的海洋之中。正面戰場上,以七十四師為代表的國民黨正規軍與日軍忘我殊死博斗,在大量消滅日軍的同時,也沉重打擊了日軍的戰鬥意志。

還有美國、蘇聯的大量援助,在改善中國軍隊的裝備同時,也增強了中國軍民抗日正義、得道多助、抗戰必勝的信念。而且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和日軍成了死敵,美國切斷了對日原材料及軍火供應,使資源貧乏的日軍步履維艱。

所以,正是在這樣的多重壓力影響下,日軍的戰鬥力才一天比如一天,但是總的來說七年抗戰中國人們付出了血的代價終於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史實告訴我們如此艱苦的勝利實在來之不易,所以咱們今天的人才更應該好好珍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初簡軍事 的精彩文章:

日軍為何叫「小日本」?身高只有1米5?有圖有真相不得不信
候車廳里,當退伍老兵遇上入伍新兵,氣氛沸騰了!

TAG:初簡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