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久病未必成良醫」——網上那些錯誤的前列腺炎知識

久病未必成良醫」——網上那些錯誤的前列腺炎知識

前列腺炎作為男科常見疾病,被世界公認為一個「棘手」的問題,歐洲醫學界甚至稱前列腺炎為泌尿男科醫生的「墳墓」。

這不僅是因為部分前列腺炎確屬難治,還包括伴隨疾病的焦慮情緒,這常常使得前列腺炎患者擔心和顧慮得太多,如表現為反反覆復詢問些不著邊際、道聽途說的問題,即使這些問題只是網上的誤傳。

在此,我來為大家講解和糾正患者的一些錯誤認識,解析讓患者產生錯誤認識的原因,使患有前列腺炎的病人及早從錯誤認識中解脫出來,從而達到少走彎路、及時得到正確治療、節約開支的目的。


久病未必成良醫」——網上那些錯誤的前列腺炎知識



01 前列腺炎是不是「不治之症」?

這樣的說法對前列腺炎而言是最常見的一種誤區。前列腺炎並不是不可以被治癒的,只是前列腺炎的一般療程比較長,又容易複發,患者也是有這樣的體會,才會恐懼前列腺炎。這種情況,醫生更應該努力研究,爭取早日攻克醫學難題。同時,在配合醫生積極治療的同時,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需保持良好的習慣,忌研究辛辣,避免長時間騎行與久坐,保持心情愉快,以有效避免慢性前列腺炎的複發。



02 慢性前列腺炎影響生育嗎?


久病未必成良醫」——網上那些錯誤的前列腺炎知識

慢性前列腺炎與不育之間的因果關係還未得到充分的證實,且現實中也有不少患有慢性前列腺炎多年的患者,其生育力並沒有受到影響。但從理論上講,前列腺所分泌的前列腺液是精液的一部分,前列腺的炎性病變不同程度會影響精液的組成成分,從而有可能干擾精子的活力與形態,從而可能影響男性生育力。因此,精子參數異常的病人最好先治療前列腺炎,即使沒有癥狀的前列腺炎病人,當精子參數異常時也需要檢查是否患有前列腺炎。


03 慢性前列腺炎影響性功能嗎?

久病未必成良醫」——網上那些錯誤的前列腺炎知識

慢性前列腺炎 不會影響陰莖勃起所必須的 生理結構,因此不會直接影響性功能。但臨床觀察發現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性功能障礙的發病率高於正常人群。其可能的原因包括如下,長期不適癥狀會影響患者的性體驗感,加之擔憂、焦慮等精神、心理因素的變化引起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久而久之可能發生繼發性陰莖勃起功能障礙、性慾低下等。此外,前列腺出現的痙攣性、疼痛性收縮導致會陰、睾丸和陰莖的疼痛,可能誘發早泄的發生,且焦慮本就與早泄「形影不離」。


04 得了前列腺炎,需要禁慾嗎?

久病未必成良醫」——網上那些錯誤的前列腺炎知識

這是很多前列腺炎患者及其配偶顧慮的問題,而且有些患者擔心性慾衝動或性生活時,前列腺充血,加重前列腺炎癥狀,從而選擇禁慾。但這種觀點其實不妥,因為長期禁慾也會導致前列腺長期處於充血狀態,前列腺液淤積,不利於炎症消退,規律的性生活有利於炎性前列腺液排出。因此,建議慢性前列腺炎病人進行規律性的性生活,至於擔心炎症傳染給女方的顧慮,可以通過戴避孕套來解決。


05 體檢發現「前列腺增大」等於前列腺增生嗎?

許多年輕人,在體檢時驚訝地發現自己被打上了「前列腺增大」的標籤,頓時變得很緊張,會不會癌變?需不需要做手術?用不用終生服用抑制前列腺變大的藥物?其實,前列腺增大並不完全等於前列腺增生。現代社會,長時間久坐已成為普遍工作狀態,出門就坐車,或長時間騎行,飲酒食辣,壓力過大,熬夜,精神緊張等等,都有可能「傷害」著年輕男性的前列腺,部分年輕人的前列腺體積增大,與這些因素或多或少有著一定的關係。年輕患者應積極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及時就診醫院。


06 治療前列腺炎≠抗生素?

濫用抗生素是目前國內治療前列腺炎中的一個普遍現象。有些患者憑藉網上的知識判斷自己得了前列腺炎,就把抗生素用上,一用竟然還管用,後續一旦犯病,就照舊地拿出抗生素來吃,這很容易引起菌群失調或耐藥性。使用抗生素的指征是急性前列腺炎、細菌性慢性前列腺炎,而在臨床上更多見的是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這部分患者無需而且應該避免使用抗生素。

07 中醫治療前列腺炎靠譜嗎?

前列腺炎一詞雖不直接見於中醫古籍記載,但傳統中醫對精濁、淋證、腹痛的認識與現代醫學對前列腺炎的認識頗有相似之處。中醫從寒凝肝脈、濕熱下注、氣滯血瘀等角度入手,配合針灸局部,治療前列腺炎療效頗為顯著。

此外,有的男性感覺小便以後還有幾滴尿滴到內褲里,或陰莖勃起或性生活時尿道口有粘粘的分泌物,就懷疑自己得了前列腺炎。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現象,無需擔憂。對於患有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也應消除不必要的思想顧慮,學習有關醫學知識,對疾病採取積極求治的態度,以期儘快治癒疾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馮醫生的小紅書 的精彩文章:

血脂究竟怎麼算是高?不僅僅看檢驗指標那麼簡單
人人都有癌細胞,但不是人人都患癌!關鍵就在這7個字

TAG:馮醫生的小紅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