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世民不僅開啟了封建王朝的奪嫡慘劇,也造成了國人的爭搶心態

李世民不僅開啟了封建王朝的奪嫡慘劇,也造成了國人的爭搶心態

原標題:李世民不僅開啟了封建王朝的奪嫡慘劇,也造成了國人的爭搶心態


李世民不僅開啟了封建王朝的奪嫡慘劇,也造成了國人的爭搶心態



唐皇朝有國近300年。讀與之有關的史籍,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從高祖開基到玄宗朝之前的93年中,就發生了四次宮廷政變,而這四次政變卻都牽涉到當時的皇宮城牆的北面正門——玄武門。


第一次政變發生於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是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之間皇位繼承權之爭的總爆發。

經過精心謀劃,李世民於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清晨率領全副武裝的眾家將及私下招募的八百死士在皇宮內發動突然襲擊。李世民親手射殺了前來早朝的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同時遇害,建成五個年幼的兒子也在政變中被殺,家人全部除籍。這就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政變」。



唐代是值得中國人驕傲的時代。作為這一盛世的開創者,唐太宗李世民千年來一直享受著從史學家到布衣百姓眾口一詞的讚譽。


那麼李世民真的像儒家所推崇的「聖君」一樣嗎?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對這件事的評論就直接指責李世民以非法手段奪權,開了一個很不好的先例,其後世子孫效仿,實在不足為奇。現摘錄如下:


惜哉!夫創業垂統之君,子孫之所儀刑也,彼中、明、肅、代之傳繼,得非有所指擬以為口實乎!


儘管李世民勵精圖治,治理國家20多年後,百姓安居樂業,國庫倉廩豐實,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


但這也不能抹殺「玄武門之變」中他曾親手殺害兄長和弟弟的事實。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對此事件評論道:唐太宗親自用弓箭射死兄長,大喊殺死弟弟,當時窮凶極惡,沒有絲毫側隱之心。

另外,這次政變還為後代開了不好的先例。太宗通過流血政變的方式奪取儲位,間接影響到後世儲君的地位均不穩定,時有爭奪太子地位的政變發生。



唐太宗嫡次子李泰是唐太宗最寵愛的兒子。按照唐朝慣例,皇子成年後要離開皇宮到封地居住,但是唐太宗溺愛二兒子,特別允許他長居京城。


由於這種寵蓋諸子的待遇,使得本該在封地上吟詩作賦,皓首窮經,在中國文學史留下一抹重彩的李泰生出了不該生的野心。


封建王朝的繼承人向來規定為嫡長子(皇后的大兒子),而此時大唐立了唐太宗嫡長子李承乾為太子,李承乾雖然沒有李泰那麼天資驚艷,但英明果敢,有君王之才,如果順利,唐王朝會平穩交接。


可是唐太宗這麼一偏愛,身為嫡次子李泰就覺得自己並不差大哥什麼,於是他開始嫉妒大哥李承乾。



認為他才能不如自己,寵愛不如自己,只是生得比自己早些,就能坐享其成登上皇位,成為天下共主,而自己處處比他優秀,最終結局只能被發配到封地,一生如同坐牢般留在封地,對別人惟命是從,沒有半點自由。


熊熊嫉妒野心驅使,李泰認為只要大哥李承乾落馬,自己作為第二繼承人就能名正言順上位。


他開始明裡暗裡結交朝臣,想方設法在各個方面打擊大哥李承乾的威信。


李承乾因為父親明顯偏愛,又自知才華不如二弟,自慚形穢,最後心態失衡起兵造反,最終被罷黜太子之位。


多年經營鬥爭,一朝得勝,欣喜若狂。可是他過於急切,甚至有些喪心病狂。


唐太宗廢黜李承乾後,他竟然急匆匆跑到太宗面前表態,說如果能有機會登上太子之位,他死後願意殺了自己所有兒子,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李治(李世民嫡三子)。


經歷了玄武門之變後,太宗明白,兄弟之情不可因王位而廢,而太子的位置也是不可以覬覦的,否則政治將不穩定,國家也將動蕩不安。


唐太宗驚呆了,想不到自己最疼愛兒子為了皇位瘋狂到這個地步。


他對李泰的表態開始本來還有些感動,覺得兒子有孝心,沒私心,可往深處一想,不禁冷汗直流,一個能毫不猶疑殺掉自己所有兒子的人,會大度到把皇位傳給自己弟弟?他都能冷血殺掉自己兒子,還會在乎一個弟弟?


太宗心中悲涼,痛心疾首,後悔自己這麼多年過於疼愛這個兒子,造成他現在的熊熊野心。


於是為了不讓兄弟相殘,他將李泰發配出京,果斷立嫡三兒子李治為太子。


李泰一生對嫡親大哥無不羨慕嫉妒恨,苦心策劃,無所不用其極將他斗垮,爭來爭去,自己卻與皇位失之交臂,反而白白便宜了跟著後面什麼都沒做,更從來沒有想過繼承之位的九弟李治(嫡三子)。


李泰沒有想到自己殫精竭慮爭搶算計換來卻是這番結果,心中憂悶,貶到封地上後沒幾年就鬱鬱而終,可謂英年早逝。


可因為李世民和李泰這兩個不好的開頭,以後唐王朝乃至後來的各個王朝數千年,奪嫡之爭變得殘酷慘烈。


嫡長子為太子的觀念變得名存實亡,沒有一個皇子覺得嫡長子就應該成為太子,自己等人都如李世民、李泰、李治般有機會。


於是你爭我奪,釀就唐以後皇室無數的宮廷政變慘案,導致皇室血脈冤死無數,讓人喟嘆。



而事實上,從太宗開始,高宗、武則天、中宗以及後來不僅限於唐朝的多位皇帝,都曾廢立太子。


皇位的繼承人難以固定,想方設法謀求皇位的人不能杜絕,往往因此而發政變,如夢魘一般。


而追溯它們的源頭,依然無法繞開玄武門之變的影響。


以史為鑒,從中我們窺見嫉妒生成的緣由和危害。

李泰因為唐太宗的刻意縱容,認為自己離儲君之位只有一步之遙,因此開始嫉妒大哥,絞盡腦汁攻訐大哥。


而太宗其他兒子如李恪、李治等人因為沒有這個優待,心知肚明自己離皇位遙遠,本沒有作妄想,平時沒有鑽營,倒是天上砸下餡餅。


世事真奇妙,也真是一言難盡。


「上帝是公平的,他不會把你想要的一切都給予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慧大話 的精彩文章:

他發明了古代興奮劑,開創了魏晉玄學,被司馬懿誅滅三族歷史

TAG:智慧大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