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下了一盤棋:目標是一統三國,最次也能平分三國,但卻忽然病逝

他下了一盤棋:目標是一統三國,最次也能平分三國,但卻忽然病逝

他下了一盤棋:目標是一統三國,最次也能平分三國,但卻忽然病逝(說歷史的女人——第431期)

三國時期出現了很多傑出的謀劃家,比如曹操早期的籌畫士戲志才、東吳魯肅、劉備集團的諸葛亮等等。但是還有一人,他文韜武略,才貌雙全,無論是個人謀略還是統兵善戰的能力、亦或是他的外表才華,都可獨步三國。此人就是周瑜,不過縱觀周瑜的生平成績,我們發現,他其實還是一位傑出的謀劃家,而且他的謀劃可謂目光長遠,高屋建瓴,換句話說,他曾下了一盤大棋:其終極目標是一統三國,最次也能平分三國,但他卻忽然病逝,真堪稱是三國最大的遺憾。今天我們且來看看周瑜所下的這盤大棋到底是什麼。

周瑜下這盤棋的歷史背景:

第一個大背景是赤壁之戰,公元208年曹操把自己的戰略目標投向了荊州,荊襄之地乃是兵家必爭之地,諸葛亮先前在隆中對中就特別提到此地,如欲圖天下,必須佔據此戰略要地,南、北都可控制,進退自如。不過諸葛亮的隆中對永遠也沒有實現的機會,而曹操則在諸葛亮沒有提出這一謀劃的時候,已經看出了取得荊州的必要性。於是,曹操這一年進行了精心準備後,親自統兵「御駕親征」荊州。

在曹操出發之前,劉表還活著,可是曹操出發後,劉表卻死了。按照曹操本身的計劃,想取得荊州,必然是少不了一場惡戰的。可惜的是劉表一死,惡戰化為泡影,劉表的繼承人劉琮直接選擇了投降。這讓曹操得到的太容易了,於是,在無形中膨脹了曹操的野心。或者在曹操看來,來到南方,怎麼著也得打上一仗吧。那好吧,既然荊州已經到手,何必浪費如此勝利的兵鋒呢?直接順江而下,豈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嗎?可是,當曹操把在荊州沒有打的仗,轉移到東吳的時候,情況已經發生了改變。倘若曹操攻打荊州,則勝利是必然,因為荊州就算劉表活著,主是弱主,兵將也一般,自然不是曹操的對手。可是東吳不同,東吳是虎踞龍盤之地,主是雄主,最可怕的是孫權麾下文韜武略之人才輩出,良將極多,又兼有無敵天下的水軍,則曹操敗是必然。所以,曹操揮師南下的結果,是被羽扇綸巾的周瑜給打了回來,而且是很狼狽的敗走。

對於東吳來說,赤壁之勝意義重大,第一點是面對曹操強大的軍隊,不僅展示了軍力,而且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保守了江東基業,這一點周瑜功勞巨大;第二點是東吳方面也意識到,東吳雖然憑藉長江易守難攻,但是若固守於此,並非長遠之計,想成就大業,或得到長遠的發展,必須向外發展,圖謀更多的地盤,乃至統一天下。於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周瑜的那一盤大棋開始醞釀,不過周瑜想要開始走這一步大棋,還必須經過另一個小背景,即攻佔江陵。

江陵在荊州的地理意義甚至是最為重要的,所以曹操在赤壁敗退的時候,會留下最可靠的守城猛將曹仁鎮守。從這一點來看,曹操和周瑜都有「英雄所見略同」的意思。所以,為了取得這一塊戰略要地,周瑜花費了很大的精力,用了整整一年多時間,還付出了被暗箭射傷一次的風險,才徹底擊敗曹仁,完全把江陵搶回東吳的版圖中。

周瑜下這盤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周瑜在奪回江陵後,曾經給東吳之主孫權一共兩條比較重要的建議,甚至可以說,這兩條建議任何一條都在決定著三國的大歷史走向。那麼「說歷史的女人」和各位看官一起來看看周瑜的兩天重要建議是什麼,第一條建議是,劉備非等閑之輩,有梟雄之志,應當設法軟禁在東吳,如不能為東吳所用,要麼除掉,要麼控制,但是孫權在這一事上沒有接受周瑜的建議,周瑜有周瑜的理由,當然周瑜的看法是長遠的,但孫權拒絕有孫權拒絕的理由,孫權著眼是當下的局勢,周瑜認為劉備留久,必為後患,以後也會證明,但當時孫權不敢殺劉備,也有其道理,畢竟曹操強大,劉備還有聯盟的價值。

周瑜給孫權的第二條建議,《三國志周瑜傳》中有記載,大意就是三步,第一步,當時益州劉璋和漢中張魯沒事就互相打一下,但這兩個傢伙都不是成就大事的人,我們應趁曹操喘息之機,火速發兵西川,取得益州和漢中之地,然後留一可靠有才能的上將固守即可;第二步,與西涼馬超結盟;第三步,我回到荊襄,繼續輔佐主公一起對抗曹操,然後相機行事,在合適的時候,向北方進軍,就有一統三國的可能,就算不能一統三國,也能和曹操成為南北對峙之局勢而平分三國。

周瑜這一步棋,真可謂是大手筆,孫權雖然謹慎,但是也一眼看出此計的妙處和大氣,於是果斷拍板定住,讓周瑜趕緊實施。可以說,這是東吳歷史唯一一次強大的機會,因為當時的時機恰當好處,曹操忙著收拾敗後,家裡的爛攤子,劉璋張魯都是弱主,而且還互相攻伐,劉備還是一個流浪軍團,沒有壯大起來,正好是戰勝國東吳大顯身手的好時機。如果真實現周瑜之謀劃,那麼三國的歷史還真要改寫了。當時周瑜在得到孫權的同意後,就立即往江陵趕,準備回去後收拾停當,領兵前往益州。可是當周瑜到巴丘的時候,忽然病倒,並且不治,而且很快就去世了。

周瑜身患什麼病?他的死對東吳乃至三國歷史有什麼影響?

首先我們來看看周瑜身患什麼病,如果單是根據《三國志》的記載來看,陳壽幾乎是給後人留下了一個極大的謎團,因為史書中對周瑜的死法記載僅兩個字:「病卒。」可是我們也知道,周瑜才36歲,正是年輕力壯的時候,究竟是什麼病竟能病到威脅到周瑜的生命呢?這還要從赤壁之戰後攻打江陵說,當時周瑜親自統兵攻打江陵的時候,曾被暗箭射中過一次,射中的部位是右肋。根據史載,當時那一箭射得比較深,周瑜傷勢非常嚴重,直接就導致卧床了。根據現代醫學來看,右肋下面的器官為肝臟和膽囊,因此周瑜或許此類器官受到了破壞,但當時的醫學還沒有辦法對這類病傷進行妥善解決。加上周瑜軍務繁忙,在傷勢稍輕之後,就又投身軍務之事。沒有得到妥善治療的箭傷經過一段時間的惡化之後,終於要了周瑜的命,實際上對東吳的影響更大。

其次,我們來看一下周瑜之死對於東吳乃至三國歷史的影響。周瑜之死,對於東吳來說,是一大損失。周瑜德才兼備,是東吳的脊樑。而且,最為關鍵的是,周瑜是繼孫策之後,東吳方面唯一一位具有開拓能力的大才。所以,周瑜之死,幾乎是斷送了東吳的開拓之路。實際上,周瑜死後,東吳對外的開拓幾乎處於半停滯狀態。至少是具有開拓精神的將帥不再有了,而且一直是窩邊打轉。比如周瑜死後,繼任者魯肅是個和事佬,天天談和平談聯盟,結果搞丟了部分荊州,養肥了劉備。到呂蒙時期,又費盡心機把劉備賴著的荊州給多回來,同時卻還得罪了劉備,又和劉備打了一架,幸好有陸遜,不然這一對聯盟兄弟或許要火併了。總之,周瑜死後,東吳幾乎沒有正常的積極地發展了。

此外,周瑜之死對於三國歷史的影響。周瑜之死,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劉備。因為周瑜倘若活著,劉備是斷不可能從東吳借來部分荊州之地。而劉備正是趁著周瑜死後,不斷拉深和魯肅的關係,繼續促使孫權走聯盟何談路線,結果劉備在這樣的聯盟中逐日壯大。但劉備不滿足於立足荊州給孫權當陪襯打手,他也要發展,於是,他就把周瑜的謀劃給剽竊了,帶著大軍奪取了益州,再奪取了漢中。唯一與周瑜的謀劃不同的是,他沒有聯盟馬超,而是收服了馬超,當然主要是因為馬超兵敗所致。可以說,本來周瑜的謀劃是要一統或平分三國的,結果劉備竊取了周瑜謀劃的精髓後,竟然不僅擺脫了東吳的束縛,還自立一方,三分天下,建立了一個新國家:蜀漢。

結語:周瑜之才,堪稱奇才,周瑜之謀,堪稱大謀。可惜的是,才不能盡,謀不得展。周瑜一死,東吳折翼再難圖霸天下,劉備得救一鳴驚人霸益州,三國歷史被徹底改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會有多難過 的精彩文章:

玉皇大帝是從動物修鍊成仙的?如來佛祖一語道破天機!
抗日戰爭時期,小鬼子給中國女人注射一種藥劑,簡直真是畜生不如

TAG:我會有多難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