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RSS 的興起與衰落

RSS 的興起與衰落

原文:The Rise and Demise of RSS


翻譯:batkiz 校對:RUInsYi


這有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關於一個從未完全實現的對互聯網未來的願景。第二個故事,則講述了改善一個流行標準的合作是如何演變為開源軟體發展史上最富爭議的問題之一。


90 年代末,在那個網景公司 IPO 與互聯網泡沫崩潰間的狂熱年代,每個人都能預見到互聯網行將變成更為龐大的產業,儘管沒人確切知道它是如何如何做到的。一種觀點認為信息聚合將席捲整個互聯網產業。最初為了使兩端——服務端,與從服務端抓取文檔的客戶端——間的簡單交流成為可能而建立的互聯網,將因一種在一系列頻道中重新打包並分發所有網站的新標準而蛻變。Kevin Werbach,Release 1.0,90 年代一封在投資者中影響深遠的通訊的作者,曾預測信息聚合「會演化為互聯網生態的核心模式,在允許企業和個人享受大規模、大範圍的益處同時,保留對他們網路形象的控制。」[1] 他邀請他的讀者一同想像這樣的未來,劍術迷能夠直接在他們最愛的網站上通過嵌入其中的網購插件買一把新的重劍,而非直接去「在線運動品商店」或「擊劍設備零售商」。[2] 就如同電視世界中,大的網路提供商能夠將他們的節目聚合到一個較小的地方電視台,網路上的信息聚合能使銷售商和出版商通過大量的中間站點接觸到消費者。這意味著,作為結論,消費者會在與銷售商和出版商互動上,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選擇權。


RSS 是承諾提供這樣的聚合化未來的標準之一。對於 Werbach,RSS 是「輕量級聚合協議的領先範例。」[3] 另一篇同期文章將 RSS 稱為第一個意識到 XML 的潛力的協議。[4] 它正成為使用戶與內容整合者能夠從必須提供一切信息的網站中創造個性化定製的頻道的一種方式。而現在,二十年後,RSS 像是成為了一種將死的技術,僅僅主要被播客與程序員們的科技博客使用。此外,在後來的群體中,比起實際效用,RSS 可能更主要因其政治上的象徵意義而被使用。儘管有些人確實有 RSS 讀者,並頑固地為博客加入 RSS 服務,這在 2018 年也是一種十分保守的表態。那個小小的橘子泡(譯註:指 RSS 標誌)已然成為一個象徵著對與 Werbach 的想像中的聚合網路一點也不像的巨頭壟斷式中心化網路的反抗標誌。

RSS 的未來曾是如此光明。那到底是發生了什麼呢?難道它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還是它在一個單一 RSS 標準的發展中因內鬥而落沒?


渾水


RSS 曾兩度被發明。這意味著,它從未有過一個明白無誤的擁有者,一系列的事務又催生了無止境的爭吵與辯論。但這也同時表明,作為一個重要想法, RSS 的時代已經到來。


1998 年,網景正竭力想像自己的未來。它的旗艦產品,曾一度被 80% 的互聯網用戶所選擇的網景瀏覽器,正在 IE 瀏覽器前迅速失去份額。所以網景決定在一個全新的領域競爭。五月份,一個小組被組建起來,開始了後來被內部稱為「Project 60」的項目。[5] 兩個月後,網景宣布了「My Netscape」,一個與其他互聯網門戶如雅虎,MSN 及 Excite 相競爭的互聯網門戶。


第二年三月,網景宣布了一個叫"My Netscape Network"的 My Netscape 門戶擴展。My Netscape 用戶現在可以自定義他們的 My Netscape 頁面所以它包含了名為「channels"的功能,彙集網路上最近的頭條新聞。只要你最愛的網站發布了一個由網景規定格式的特殊文件,一般只需點擊網站在其界面提供的「Add Channel」按鍵,你就能把這個網站添加到你的 My Netscape 頁面。如此,一個包含著一列相關頭條的小盒子就會出現。


RSS 的興起與衰落


這個參與網站必須發布的特殊文件就是一個 RSS 文件。在 My Netscape Network 的聲明中,網景解釋稱 RSS 代表著」RDF Site Summary「。[6] 這多少有幾分用詞不當。RDF,全稱 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主要是一個描述各種資源屬性的語法(如果感興趣的話,看我的關於語義網的這篇文章。1999年,W3C 組織開始考慮 RDF 的規範草案。儘管 RSS 應該是基於 RDF 的,網景釋出的示例 RSS 文件卻沒有用任何 RDF 標籤,即使它聲明了 RDF XML 命名空間。在一份與網景 RSS 規範一同釋出的文件中,規範作者之一的 Dan Libby 解釋稱「在 MNN 的發布中,網景曾有意的限制了 RSS 格式的複雜性」。[7] 這份規範的版本號是 0.90,因為他們相信在 W3C 的 XML 規範與新的 RDF 標準下,RSS 接下來的版本會更加完善。


RSS 曾被 Libby 與 Ramanathan Guha,另一個網景僱員一同定義。Guha 之前在蘋果公司工作,並在那裡提出了 Meta Content Framework。MCF 是一個意圖描述從網頁到本地文件等一切的表示元數據格式。Guha 為證明其力量,開發了一個名為 HotSauce 的程序,能在 3D 空間中以節點網路的形式可視化顯示文件間關係。在離開蘋果加入網景後,Guha 與 Tim Bray,一個網景顧問,一同為製作一個基於 XML 版本的 MCF 而工作,而這成為了 W3C 的 RDF 草案的基礎。[8] 之後,不出意外的,Guha 與 Libby 急於將 RDF 合併進 RSS。但 Libby 後來寫道,由於時間限制及 RDF 「對於『一般用戶』太『過於複雜』」,基於 RDF 的 RSS 比之最初的設想,削減了很多。[9]


正當網景努力在後來被稱為「門戶大戰」的競爭中奪人眼球時,一種聞名為「博客」的現象正在互聯網的其他地方悄然登場。[10] Dave Winery 正是那些先驅者之一,他是一家叫 UserLand Software 的公司的 CEO,這家公司開發了早期的內容管理系統,能讓非技術嫻熟的人更容易地書寫博客。Winer 經營著他名為 Scripting News 的個人博客,這也是網上現存的最古老的博客之一。在1997 年的 12 月 15 日,網景宣布 My Netscape Network 一年多以前,Winer 發布了一篇文章宣布博客現在已能通過 XML 與 HTML 一同獲得。[11]


Dave Winer 的 XML 格式聞名為 Scripting News 格式。它可能與微軟的 Channel Definition 格式(一個在 1997 年 3 月提交給 W3C 的「推送技術」標準)相似,但我並不能找到一個原始格式的文件來驗證這個說法。[12] 如同網景的 RSS,它組織了 Winer 的博客內容以便於其他的軟體應用理解。當網景發布 RSS 0.90 時,Winer 與 UserLand Software 開始同時支持兩種格式。但 Winer 相信網景的格式「極其劣質」且「失去了網路作者與讀者需要的關鍵」。[13] 它只能表現一列鏈接,反之,Scripting News 格式能夠表現一系列的段落,每個都能包含一個或多個鏈接。

1999 年 6 月,網景宣布 My Netscape Network 兩個月後,Winer 介紹了 Scripting News 格式的新版本,稱為 ScriptingNews 2.0b1。Winer 聲稱曾嘗試與網景獲得聯繫以指出 RSS 0.90 的不足但失敗了,只好決定繼續完善他自己的格式。[14] Scripting News 格式的新版本在<header>元素中加入了幾個新項目以使 Scripting News 格式與 RSS 同等。但這兩種格式繼續與 Scripting News 格式—— Winer 昵稱其為「胖」聚合格式,能夠包含整個段落,而非僅僅是鏈接——不同。


網景在第二個月宣稱 RSS 0.91 將會放出。這個更新的規範是一個大轉變。 RSS 不再表示"RDF Site Summary";它現在代表"Rich Site Summary"。所有的 RDF——已經幾乎沒有了的——被剝離。許多 Scripting News 標籤被合併。在新規範的文本中,Libby 解釋道:

RDF 引用被移除了。RSS 最初被構思為一個提供網站摘要的元數據格式。兩件事變得明了了:第一個是提供者更想要一個聚合格式而非元數據格式。RDF 文件的結構非常嚴格,而且符合 RDF 的數據模型為了使其有效。這並不能很容易地被人所理解,而且非常難以創建有用的 RDF 文件。第二個問題是只有很少的工具可用於 RDF 部署,驗證與處理。因為上述原因,我們決定附屬於一個標準的 XML 途徑。[15]

Winer 對 RSS 0.91 非常滿意,稱之「出乎意料的更好」[16] UserLand Software 將其採用為已存在的 ScriptingNews 2.0b1 格式的替代。一下子,RSS 貌似終於有了一個單一的權威規範。


大分叉


一年後,RSS 0.91 規範變得嚴重不充分。人們想用 RSS 處理種種標準未處理的事情。規範的另一些部分看起來則是毫無必要的約束——比如每個 RSS 頻道最多只能包含 15 項。


在那時,RSS 已經被更多的幾個組織所接受。與看起來在 RSS 0.91 後已失去興趣的網景不同,大玩家分別是 Dave Winer 的 UserLand Software;經營著一個名為 Meerkat 的 RSS 聚合器的 OReilly Net;以及同樣經營著一個專註於新聞的 RSS 聚合器的 Moreover.com。[17] 通過郵件列表,這些組織的代表與其他人定期討論如何改良 RSS 0.91。但關於如何改良的問題他們也有著深遠的分歧。


發生最多討論的郵件列表被稱為信息聚合郵件列表(譯註:the Syndication mailing list,暫譯)。一份信息聚合郵件列表的存檔現在仍可獲得。這是一份令人驚異的歷史資源。它給出了那些分歧是如何最終導致 RSS 社區的政治決裂的實時說明。


首當其衝的一方是 Winer。Winer 對於改善 RSS 非常急躁,但他想要以相對保守的方式來改變它。在 2000 年 6 月,他在 UserLand 網站上公布了他自己的 RSS 0.91 標準,意味著 RSS 更深一層發展的起點。它對網景公布的 RSS 0.91 標準沒有任何的重大改變。Winer 在一篇博文中聲稱伴隨著他的標準的僅僅是一份必要的 RSS 如何在真實環境被使用的「清理」文檔,因為網景的標準已經不再維護。[18] 同一篇文章中,他認為 RSS 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足夠簡單,如果將命名空間或 RDF 再添加到這個格式中——在信息聚合郵件列表中的一些人已經建議做這些事——它「會極大地複雜化,恕我直言,在內容提供者層面,提升複雜性什麼都給我們帶來」。幾乎同時,在一則被發到信息聚合郵件列表的信息中,Winer 建議,那些問題已經足夠重要,這可能使他去創建一個分支:

我仍在思考如何使 RSS 繼續發展。我當然想要在 RSS2 中使用 冰一樣的東西,發布與訂閱在我的列表頂部,但我將竭力維護簡單性。我喜歡可選的元素。我不想走命名空間與提要的老路,或者試著把它變成 RDF 的一種方言。我理解某些人想要這樣,因此我猜我們走到了一個分岔點。我對另一條路將會走向何方有著自己的見解,但至少在現在我不會將這些公之於眾。[19]

一起反對 Winer 的是其他幾個人,包括 O"Reilly 的 Rael Dornfest,Ian Davis(一家名為 Calaba 的搜索初創企業的負責人),與一位早熟的 14 歲少年 Aaron Swartz,他們都認為 RSS 需要命名空間以容納大家想要用它處理的許多不同事物。在另一個由 O"Reilly 主辦的郵件列表中,Davis 提出了一個基於命名空間的模塊系統,寫道這樣一個系統會「使 RSS 比起往過複雜的規範中填充新功能,能像我們想要的那樣可擴展」。[20] 「命名空間陣營」相信 RSS 很快會比起作為博客文章聚合,能被用的更多,所以命名空間不是成為併發症,而是保持 RSS 在處理越來越多的情況時保持可被管理的唯一辦法。


關於命名空間的爭論,其根源在於 RSS 究竟為何這一問題更深層面的意見不一。Winer 為了同步聚合他博客的博文而創造了他的 Scripting News 格式。Guha 與 Libby 在網景設計了 RSS 並稱其為「RDF Site Summary」,因為在他們腦中這是一個在網景的在線門戶中以縮略重寫一個網站的方法。Davis 在寫給 Syndication 郵件列表時解釋稱他認為 RSS 「最初被構思為一個建立迷你站點地圖的方法」,現在他和其他人想擴展 RSS 「以比起簡單的新聞標題包含更多種類的信息,及滿足過去十二個月里出現的 RSS 的新應用」。[21] Winer 寫了一篇多刺的回復,陳述稱他的 Scripting News 格式事實上是原本的 RSS,而且它已經有了不同的目的。鑒於參與 RSS 開發的大多數人在 RSS 為何被創造一事上意見不合,一個分支看起來是不可避免的。


分支發生在 Dornfest 宣布提出 RSS 1.0 標準並形成 RSS-DEV 工作團隊——將會包括 Davis, Swartz及其他幾位但並沒有 Winer——以對發表做好準備。在被提出的標準中,RSS 再一次代表「RDF Site Summary」,因為 RDF 已經又被加了回來以代表幾個 RSS 元素的元數據屬性。這份標準承認了 Winer 的名字,給了他通過他的「傳道」推廣 RSS 的聲譽。[22] 但它也指出僅僅給 RSS 添加更多的元素而沒有通過一個模塊系統提供可擴展性——這正是 Winer 所建議的——「犧牲了可擴展性」。這份標準繼續為 RSS 定義一個基於 XML 命名空間的模塊系統。


Winer 對於 RSS-DEV 工作團隊自行霸佔了「RSS 1.0」之名非常憤怒。[23] 在另一個關於分散化的郵件列表中,他將 RSS-DEV 工作團隊的作為描述為剽竊。[24] 聚合郵件列表的其他成員也感覺 RSS-DEV 工作團隊在社區就如何發展 RSS 這一問題上達成一致之前不該使用「RSS」的名字。但是工作團隊堅持使用這個名字。Dan Brickley,RSS-DEV 工作團隊的一個成員,為這個決定辯護稱「提議中的 RSS 1.0 絕對是基於原始的 RSS 的願景,其本身曾有相當的遺產影響了 MCF (一個 RDF 的前身)與相關的規格(CDF 等)」。[25] 他基本上感覺比起 Winer,RSS 1.0 的努力對 RSS 之名有著更好的聲明,因為 RDF 原來就是 RSS 的一部分。RSS-DEV 工作團隊在 12 月發布了他們的標準的最終版本。同一個月,Winer 發布了他自己對於 RSS 0.91 的改進,他在 UserLand 網站上將其稱為 RSS 0.92。RSS 0.92 對 RSS 做了一些小的可選改進,很快增加的 `` 標籤被大範圍用於播客。RSS 有了官方的分支。


我仍不清楚為何沒能更好地讓 Winer 進入 RSS-DEV 工作團隊中。正如工作團隊中的人們承認的,他是聚合郵件列表中的一名傑出貢獻者,且對 RSS 的流行有著顯著的貢獻。但 Tim O"Reilly,O"Reilly 的創始人與 CEO,在一個 UserLand 討論組中解釋道 Winer 或多或少地拒絕了參與:

一群參與了 RSS 的人聚在一起以思考其未來的演變。Dave 是團隊的一部分。當團隊的一致意見轉向了他不喜歡的方向時,Dave 停止了參與,並將其表現得像是 O"Reilly 圖謀從他那接管 RSS ,罔顧 O"Reilly 的 Rael Dornfest 只是被提議的 RSS 1.0 標準眾多作者之一的事實,且作者中的很多人在開發中都有著與 Dave 同等的歷史。[26]

對此,Winer 曾言:

我在那份聲明的兩周前碰到了 Dale [Dougherty],他對於其將被稱為 RSS 1.0 的事什麼都沒說。在其被宣布之前的周五,我與 Rael 通了電話,同樣他也沒說他們將稱之為 RSS 1.0。在其公開宣布時我才知道。


讓我問你一個直接的問題。如果證明了那份標準被命名為「RSS 1.0」的計劃完全被秘密的完成,沒有任何的預先通知或是商議,或者是一個讓聚合郵件列表裡的成員們同意與否的機會,而且不僅僅是我,你會做什麼?


UserLand 為創造、普及與支持 RSS 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們離開了,讓你們這些傢伙擁有了這個名字。這就是高層。如果我想對網路聚合做任何進一步的工作,我必須用一個不同的名字。Tim 為什麼又怎麼會這樣?[27]

我不能在聚合郵件列表中找到任何在使用 RSS 1.0 名稱聲明的提議前的討論。


RSS 在 2003 年將再度分支,當時幾位開發者對於 RSS 社區中的爭吵感到非常沮喪,於是尋求創造一個全新的格式。這些開發者創造了 Atom,一個廢除了 RDF 而擁抱 XML 命名空間的格式。Atom 最終被一個提議的 IETF 標準所規定。在 Atom 的推行之後,有了三個相競爭的 RSS 版本:Winer 的 RSS 0.92(在 2002 年升級為 RSS 2.0 並被重命名為「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RSS-DEV 工作團隊的 RSS 1.0,以及 Atom。


衰落


相競爭的 RSS 標準的增加可能在我會簡短討論的其他方面阻礙了 RSS。但這並沒有阻止 RSS 在 2000 年間變得極為流行。2004 年,紐約時報開始用 RSS 提供其新聞摘要並寫了一篇文章對外行人解釋何為 RSS 與如何使用。[28] Google Reader,一個最終被數百萬人使用的 RSS 聚合器,在 2005 年面世。2013 年,RSS 看起來已足夠流行到紐約時報,在其對 Aaron Swartz 的訃告中,稱之為「無所不在的」技術。[29] 一時間,在整個世界三分之一的人都註冊了 Facebook 前,RSS 一直是網路上很多人了解最新新聞的渠道。


紐約時報在 2013 年一月發行了 Swartz 的訃告。然而到了那個時候, RSS 事實上已經到了拐點,並在其成為一個鮮為人知的技術之路上漸行漸遠。Google Reader 在 2013 年七月被關閉,表面上是因為「在過去幾年間」用戶數量一直在下降。[30] 這引出了幾篇不同途徑的文章宣稱 RSS 已死。但多年來人們一直宣稱 RSS 已死,甚至在 Google Reader 關閉之前。Steve Gillmor,在 2009 年五月為 TechCrunch 的文章中,建議稱「是時候完全離開 RSS 並轉向 Twitter 了」因為「RSS 再也不能辦成事了」。[31] 他指出 Twitter 基本上是一個更好的 RSS 資訊,因為它在文章自身之外,能展示給你人們正在想什麼。它允許你關注人而非只是頻道。Gillmor 告訴他的讀者,是時候讓 RSS 撤回幕後了。他以鮑勃迪倫的「Forever Young」中的一節結束了文章。


現在,RSS 仍未死亡。但也不像過去那樣那麼流行了。很多人對 RSS 為何失去了其普及度做出了種種解釋。最具說服力的解釋可能是 Gillmor 在 2009 年給出的。社交網路,就像 RSS 一樣,提供了一個能看到網路上所有最新信息的信息流。社交網路接替了 RSS 僅僅是因為它們是更好的信息流。它們也給所屬公司帶來了更多的利益。有些人曾指責谷歌,例如,關閉了 Google Reader 以使人們去用 Google+。Google 可能能在 Google+ 上以 Google Reader 無法提供的途徑賺錢。Marco Arment,Instapaper 的創始人,於 2013 年在其博客中寫道:

Google Reader 僅僅是 Facebook 發起的戰爭中最新的傷亡,看起來非常偶然:決定誰來擁有一切的戰爭。當谷歌事實上「擁有」 Google Reader 且能利用其中產生的巨量的新聞與關注度數據,這與他們更重要的 Google+ 策略相衝突:他們需要每個人都通過 Google+ 來閱讀與分享一切信息這樣他們才能夠在廣告定位數據,廣告收入,增長及關聯性上與 Facebook 競爭。[32]

如此用戶與科技公司兩者都意識到比起使用 RSS,他們能在使用社交網路時獲得更多。


另一個理論則是 RSS 對於普通用戶來說一直都太極客了。就連曾急於接受 RSS 並向其讀者推廣的紐約時報,也在 2006 年抱怨道 RSS 是「電腦極客們」所創造的「對用戶極為不友好」的首字母縮略詞。[33] 在 2004 年 RSS 的圖標被設計出來之前,像紐約時報一樣的網站將他們的 RSS 信息鏈接到一個標有「XML」的橘色小方塊上,顯然這只是令人生畏。[34] 儘管這個標記非常準確,因為點擊這個鏈接會將不幸的用戶帶到一整頁的 XML 代碼。這條非常好的推特捕獲了 RSS 為何消亡的本質。普通人從未對使用 RSS 感到舒適;它從未真正被設計為一個面向消費者的技術且包含了太多的障礙;人們在更好的選擇到來時便跳槽走了。


如果有著更長遠的發展,RSS 可能能夠克服種種局限性。可能 RSS 能以某種方法被擴展以使訂閱了相同頻道的朋友們能相互同步他們關於某篇文章的想法。但在 RSS 開發者社區被卡在試圖達成一致的時候,反之,像 Facebook 一樣的公司能夠「快速行動」。RSS 大分叉僅僅說明了那樣做有多麼難。所以如果我們捫心自問 RSS 為什麼再也不流行,一個非常好的解釋是社交網路取代了它。如果我們捫心自問社交網路為何能夠取代它,答案可能是試圖使 RSS 成功的人們面臨著遠比如建立 Facebook 更難的問題。如 Dornfest 在某個時刻給聚合郵件列表寫的,「現在它比起序列化更像是政治,遠不簡單。」[35]

所以現在我們只剩下集中的大量信息。某種程度上,我們確實有了 Kevin Werbach 在 1999 年預見的聚合互聯網。畢竟,《洋蔥》是一個依賴通過 Facebook 與推特的出版物,正如《宋飛正傳》在其最初的運行後依賴於聚合賺取了數十億的利潤。但是網路上的聚合只出現在極少數頻道中,意味著我們中沒人能「控制我們的網路形象」,如同 Werbach 描述的那樣。發生這種情況的一個原因是企業普遍的貪婪——RSS 作為一個開放格式,不能使科技公司控制數據及他們所需要的廣告觀看者,所以他們不支持它。但更為普通的原因是集中存儲比起共同標準更易設計。共識非常難以達到,這也需要時間,但沒有共識被拒絕的開發者將會離開並創造相競爭的標準。這給我們的教訓可能是如果我們想要看見一個更好、更開放的網路,我們必須在不強迫對方之上做的更好。


[1]: Kevin Werbach, 「The Web Goes into Syndication,」 Release 1.0, July 22, 1999, 1,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cdn.oreillystatic.com/radar/r1/07-99.pdf.


[2]: ibid.(同上)


[3]: Werbach, 8.


[4]: Peter Wiggin, 「RSS Delivers the XML Promise,」 Web Review, October 29, 1999,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s://people.apache.org/~jim/NewArchitect/webrevu/1999/10_29/webauthors/10_29_99_2a.html.


[5]: Ben Hammersley, RSS and Atom (O』Reilly), 8,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kwJVAgAAQBAJ.


[6]: 「RSS 0.90 Specification,」 RSS Advisory Board,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www.rssboard.org/rss-0-9-0.


[7]: 「My Netscape Network Future Directions,」 RSS Advisory Board,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www.rssboard.org/mnn-futures.


[8]: Tim Bray, 「The RDF.net Challenge,」 Ongoing by Tim Bray, May 21, 2003,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s://www.tbray.org/ongoing/When/200x/2003/05/21/RDFNet.


[9]: Dan Libby, 「RSS: Introducing Myself,」 August 24, 2000, RSS-DEV Mailing List,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s://groups.yahoo.com/neo/groups/rss-dev/conversations/topics/239.

[10]: Alexandra Krasne, 「Browser Wars May Become Portal Wars,」 CNN,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www.cnn.com/TECH/computing/9910/04/portal.war.idg/index.html.


[11]: Dave Winer, 「Scripting News in XML,」 Scripting News, December 15, 1997,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scripting.com/davenet/1997/12/15/scriptingNewsInXML.html.


[13]: Dave Winer, 「A Faceoff with Netscape,」 Scripting News, June 16, 1999,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scripting.com/davenet/1999/06/16/aFaceOffWithNetscape.html.


[14]: ibid.


[15]: Dan Libby, 「RSS 0.91 Specification (Netscape),」 RSS Advisory Board,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www.rssboard.org/rss-0-9-1-netscape.


[16]: Dave Winer, 「Scripting News: 7/28/1999,」 Scripting News, July 28, 1999,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scripting.com/1999/07/28.html.


[17]: Oliver Willis, 「RSS Aggregators?」 June 19, 2000, Syndication Mailing List,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s://groups.yahoo.com/neo/groups/syndication/conversations/topics/173.


[18]: Dave Winer, 「Scripting News: 07/07/2000,」 Scripting News, July 07, 2000,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essaysfromexodus.scripting.com/backissues/2000/06/07/#rss.


[19]: Dave Winer, 「Re: RSS 0.91 Restarted,」 June 9, 2000, Syndication Mailing List,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s://groups.yahoo.com/neo/groups/syndication/conversations/topics/132.


[20]: Leigh Dodds, 「RSS Modularization,」 XML.com, July 5, 2000,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www.xml.com/pub/a/2000/07/05/deviant/rss.html.

[21]: Ian Davis, 「Re: [syndication] RSS Modularization Demonstration,」 June 28, 2000, Syndication Mailing List,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s://groups.yahoo.com/neo/groups/syndication/conversations/topics/188.


[22]: 「RDF Site Summary (RSS) 1.0,」 December 09, 2000,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web.resource.org/rss/1.0/spec.


[23]: Dave Winer, 「Re: [syndication] Re: Thoughts, Questions, and Issues,」 August 16, 2000, Syndication Mailing List,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s://groups.yahoo.com/neo/groups/syndication/conversations/topics/410.


[24]: Mark Pilgrim, 「History of the RSS Fork,」 Dive into Mark, September 5, 2002,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www.diveintomark.link/2002/history-of-the-rss-fork.


[25]: Dan Brickley, 「RSS-Classic, RSS 1.0 and a Historical Debt,」 November 7, 2000, Syndication Mailing List,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s://groups.yahoo.com/neo/groups/rss-dev/conversations/topics/1136.


[26]: Tim O』Reilly, 「Re: Asking Tim,」 UserLand, September 20, 2000,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static.userland.com/userLandDiscussArchive/msg021537.html.


[27]: Dave Winer, 「Re: Asking Tim,」 UserLand, September 20, 2000,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static.userland.com/userLandDiscussArchive/msg021560.html.


[28]: John Quain, 「BASICS; Fine-Tuning Your Filter for Online Information,」 The New York Times, 2004,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s://www.nytimes.com/2004/06/03/technology/basics-fine-tuning-your-filter-for-online-information.html.


[29]: John Schwartz, 「Aaron Swartz, Internet Activist, Dies at 26,」 The New York Times, January 12, 2013,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s://www.nytimes.com/2013/01/13/technology/aaron-swartz-internet-activist-dies-at-26.html.


[30]: 「A Second Spring of Cleaning,」 Official Google Blog, March 13, 2013,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s://googleblog.blogspot.com/2013/03/a-second-spring-of-cleaning.html.

[31]: Steve Gillmor, 「Rest in Peace, RSS,」 TechCrunch, May 5, 2009,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s://techcrunch.com/2009/05/05/rest-in-peace-rss/.


[32]: Marco Arment, 「Lockdown,」 Marco.org, July 3, 2013,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s://marco.org/2013/07/03/lockdown.


[33]: Bob Tedeschi, 「There』s a Popular New Code for Deals: RSS,」 The New York Times, January 29, 2006,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s://www.nytimes.com/2006/01/29/travel/theres-a-popular-new-code-for-deals-rss.html.


[34]: 「NYTimes.com RSS Feeds,」 The New York Times,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0326065348/www.nytimes.com/services/xml/rss/index.html.


[35]: Rael Dornfest, 「RE: Re: [syndication] RE: RFC: Clearing Confusion for RSS, Agreement for Forward Motion,」 May 31, 2001, Syndication Mailing List, accessed September 14, 2018, https://groups.yahoo.com/neo/groups/syndication/conversations/messages/171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超級英雄漫畫和美國政治
星巴克的南瓜拿鐵是怎麼讓你的大腦上癮的?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