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湯、魚湯,熬得越白越有營養?真相可能出乎你意料!
骨湯、魚湯,熬得越白越有營養?真相可能出乎你意料!
湯類食品,在人們的眼中,都是有滋養身體的功效的。
尤其是一些骨頭湯、雞湯、魚湯等。雖說這些湯很部身體,但是錯誤的熬煮方式,可能會讓這些湯,養生功效弊大於利!
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煲湯與健康的相關問題,一起來看看吧!
[骨頭湯、魚湯,熬得越白越有營養嗎?]
很多朋友認為,骨頭湯或者魚湯之類的肉湯,熬得越白,說明營養和精華都被熬出來,進入了湯里,所以湯越來越白,喝起來味道也香醇。
其實,在營養學的角度來看,湯熬久了,之所以變白,是因為肉類食物中的脂肪熬到了湯中。
因此,湯白,只能說明湯里的油脂含量增高,而營養成分,並沒有什麼變化。
尤其是骨頭湯,很多人認為,熬得久一些,湯中的鈣質就會越多。
其實不然,動物骨頭中的鈣質是以磷酸鹽的形式存在的。
熬得再久,能熬出的鈣質,也是微乎其微,不如直接喝一袋牛奶,更能補鈣。
[經常喝熬得太久的湯,對健康有什麼影響?]
1、引發高血脂
很多朋友認為,湯熬得越有營養,其實並非如此。
肉類食物燉煮越久,湯中的脂肪含量也就越高,雖然喝起來非常的濃厚香醇,但是經常喝這樣的湯,會導致人體的血脂升高,對我們的心血管健康不利。
尤其是中老年朋友,或是心血管不太健康的朋友,更是應該少喝這樣的湯。
2、導致尿酸高
肉類食物,熬煮的時間越長,其湯中的嘌呤也就越高。
對於一些尿酸過高和痛風問題的朋友,應該少喝。
3、導致肥胖
肉類食物的湯,熬得越久,湯中的脂肪含量也就越高,因此經常喝也會導致肥胖的問題。
想減肥的朋友,要注意咯!
4、增加腎結石風險
有些朋友,在熬煮肉類食物中的湯中,也會放一些綠色蔬菜。
如果此時熬得過久,會導致蔬菜中營養的大量流失,並且對於一些腎臟不好的朋友,還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
5、影響消化
肉類食物的湯,如果熬煮的太久,湯中的飽和脂肪酸喝膽固醇含量就會大大增加,這樣的湯飲用後會增加腸胃的負擔,影響消化吸收。
[湯怎麼熬煮,怎麼喝,最健康?]
1、熬煮的時間
一般肉類食品的湯食,熬煮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飲用了,這個熬煮時間既不會導致湯中不利健康成分的增加,還能保證湯的鮮美。
2、湯中的鹽分少放
湯不比炒菜,炒菜中大量的鹽分可能會分散在底湯中,一般人們不會食用。
但是燉煮的湯中,如果鹽放的多少,都會一點不剩的進入我們的肚子中。
因此,湯中鹽放的多,會增加人們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對健康不利。
我們平時可以養成,飲用口味淡一些的湯的習慣,來保養健康。
勺子和堆在桌子上的鹽
3、撇去浮油
很多肉類食物的湯中,上面會漂浮一層油脂。
這些油脂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容易堵塞我們的血管,對人們的心血管健康不利。建議飲用的時候,撇去。
4、煮湯的時候,可以加點「料」
我們在熬湯的時候,可以加點養生健康的材料,例如桂圓、枸杞、黃芪、桑葚、紅棗等,可以增加湯的養生功效。


※女人睡前黃金10分鐘,這樣揉肚臍,堅持一周,3件好事不請自來!
※女人30歲後,中醫教你,常喝「4湯」,延緩衰老,皮膚越來越好!
TAG:93分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