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央美蘇海江精微素描教學系列分享

央美蘇海江精微素描教學系列分享

素描畫室

每一個喜歡繪畫的人

都關注了素描畫室

用一支畫筆來修行

可以創作怎樣的精彩?

蘇海江精微素描教學系列分享

2016

指導老師:蘇海江 王彤勛 郭超

茶,是一個溫柔的借口

畫的是茶,修的是心

茶,是一個溫柔的借口,意圖在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中挖掘出浪漫的情懷。它可以是午後正在曬太陽爺爺手裡的一壺普洱、備戰高考時一杯提神醒腦的立頓紅茶、亦或是讓人感動卻又不經意的瞬間。以茶作為媒介,通過對茶客觀形態的描寫,力圖還原作者抽象的情感,畫的是茶,修的是心。

——指導老師:王彤勛 2016

茶餅

作者:劉沛欣

劉沛欣精微素描,80×110cm

我們班的主題定的是茶葉包裝,當時拿到題目的時候並沒有什麼頭緒,一直覺得自己比較擅長畫自然形態,對於「包裝」這種畫面偏工業形的感覺不是很來電。我的姑姑是開茶店的,當時也請教了她一些問題並且搜集了不少素材開始嘗試,但都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後來打算自己改變物品的形態,選擇了露出一半茶葉的茶餅,這樣既可以明確包裝的主題,又可以滿足自己畫茶葉這種不規則形態的興趣。

劉沛欣精微素描局部

劉沛欣手繪中

劉沛欣精微素描局部

紙質普洱茶餅

作者:倪勝藍

倪勝藍精微素描,80×110cm

不同的茶裝材質有不同的符號,組成茶裝的空間。發掘茶裝材質,便是一個解碼的過程。

倪勝藍精微素描局部

在塑料,玻璃,紙質,布藝中我最終選擇了有了些許年代味道的紙質普洱茶餅。

紙上的小細縫,小心翼翼的字體,其間都表露了茶裝所要表露的對茶的一份敬意、一份由衷的表白,那是文字與圖案交織而成的茶裝。毫無疑問,紙質更能體現這份溫情,待茶葉用盡之時,也依然能在紋案圖飾中,找尋細微溫度的茶香。

倪勝藍精微素描局部

古裝茶餅

作者:侯永康

侯永康精微素描,80×110cm

茶葉的小小包裝里原來也蘊藏著無窮的變化。從金屬質感的馬口鐵包裝,到竹簡式的包裝,從紙質的古裝茶餅包裝,到極具現代風格的塑料包裝,要從中找的一樣自己接下來可以刻畫幾個月的對象,好像並不容易。很快,我就把精力集中在了眾多茶裝中的一個老物件上。它是一個用紙包裹的方形茶磚,上面有「雲南同慶號」的字樣和這家老字號特有的「龍馬」圖印。它上面破碎的空洞,紙經過時間打磨顯露的纖維,伴隨時間慢慢剝落的紅色,和包紙下若隱若現的普洱,每一個細節好像都是舊時光在對後人訴說著自己的故事,而我有一種慾望,想把這種傾訴,通過自己的畫筆呈現出來。

侯永康精微素描局部

在其中我明白的了對待一件真正意義上的作品創作我們應該持有的心態,像煮茶一樣,耐心沉穩,還有在創作中的過程,像煮茶一樣,有著一步步嚴謹的工藝步驟,直到聞到茶裝背後的那一縷清香。

侯永康精微素描局部

muji玄米茶

作者:何思源

何思源精微素描,80×110cm

實際上,在做此課題前,我未曾好好接觸過茶,更別說好看的茶裝了。對茶的印象不過停留在高三的課桌上,騰起熱氣的立頓紅茶。做題睏倦之時,抿上一口,奇妙的滋味便從舌尖蔓延開來,前味苦澀,後味甘甜,頓時苦悶一掃而盡,好不痛快。

何思源精微素描局部

精微大稿,從最感興趣的局部視覺中心入手,真的便利了很多,小小的無紡布縫隙很有意思,像某一種語言,某一種符號,緊密排列著,一直刻畫也不會覺得疲憊。繁瑣的是文字部分,但效果減弱之後,也無可厚非。

印象深刻的是結課的時候教學樓的徹夜燈明,天氣漸漸轉冷的初雪,聚精會神的一雙雙眼睛,持著畫筆的手。感謝這次經歷,比畫畫更多的是磨練與鍛煉了自己。

仿清茶磚

作者:袁夢

袁夢年精微素描,80×110cm

在眾多讓人眼花繚亂的茶裝中,我最終選擇了一個仿清茶磚。這個茶裝跟普通茶磚不同,它依靠臘封來保存茶葉的甘醇,體現著勞動人民的智慧。茶磚的中央貼著規整的標籤,上面的生產地、廣告語等文字向人們透露著當時茶葉的發展。

從鉛筆打稿,到用水彩鋪色,最後用彩鉛塑造,手繪的樂趣慢慢體現出來,那種盡精微的感覺油然而生。開始也會為如何表達蠟的質感、如何把握虛實而苦惱,但隨著進度的推移,都迎刃而解了。

袁夢年精微素描局部

茶裝甘醇

作者:張鈺涵

張鈺涵精微素描,80×110cm

初次接觸精微總會有些新奇的感覺,就像是突然踏足一個從不曾接觸卻又嚮往已久的領地。從題目的給出與選題開始,一步步參透,一點點琢磨,思人所思,想人所想。以不為己的方式來甄選很多種可能。從材質,外形到花紋以及每一個細小的皺褶,探究視覺,觸覺與給人的感覺的多種可能。

張鈺涵精微素描局部

潑水節一樣的裱紙過後是莊嚴的時刻。起形,精確,定型,小面積鋪色,推敲,延伸,最後的修整,完善,定稿。細緻入微的要求從一開始便令人苦不堪言,但見證一幅精微的誕生何嘗不是一個神奇的過程。畢竟那耗費大量時間描畫茶葉明暗與處理包裝紙印花處的深淺凹凸的時光已經一去不返。精微啊就是要磨人耐性啊,否則如何去成為美院人呢。

精微素描完成時,本就應是可遠觀可近察的漂亮。細細碎碎的筆畫里永遠藏著的是一顆熱愛而對自己負責的熾熱心臟。

普洱茶包

作者:苑洪森

苑洪森精微素描,80×110cm

曾經的我對茶裝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一種綠色的金屬圓柱。所以當老師公布「茶裝」的題目時,我的腦海中便浮現出寫著「綠茶」的圓鐵罐子。然而當精微開始,我才明白這個課程還間接開闊了我的眼界。各種材質,紋理,以及年代的茶裝映入我的雙眼,而在這形式多樣的茶裝之中,一種紙質的普洱茶包成為了我最理想的作品題材。

苑洪森精微素描局部

精微大畫的繪製持續近一個月,整個大畫從最初的起形,鋪色,到後來的細節和調整,每兩步之間的差異很小,很多時候我都感覺自己的大畫似乎沒有什麼進展。然而時光飛逝,一個月的堅持不懈,讓我的大畫日漸豐富而又完整;期間老師時常給予我們精微創作上的指點,並和我們談論創作的心得和軼事,這些都使我們大畫的繪製過程總能充滿樂趣。

苑洪森精微素描局部

水仙茶

作者:溫斌

溫斌精微素描,80×110cm

選材無疑是個繁瑣的步驟,但是在其中的收穫卻是充實和成長。在精微繪本開始前需要收集諸多素材,並將其轉化為完整小畫面。而自己所選擇的材料,十個有八個被淘汰,這都便是家常便飯的小事情了。經過反覆的篩選,之所以選擇「水仙茶」的原因。首先,它是獨具魅力的家鄉的味道,通過精微可以讓大家了解我的家鄉的味道。其次,希望能挑戰自我,嘗試對於塑料透明薄膜質感的表現。而這些都是提高「美」的能力的關鍵一步,也是為精微素描更好的開展做鋪墊。

溫斌精微素描局部

立頓水果茶

作者:王昕

王昕精微素描,80×110cm

什麼是茶裝,茶裝是宮廷中的珍藏,百姓家的調劑,是一種語言,是視界的融合,是體現個人品味的符號。

王昕精微素描局部

我前後一共嘗試了四種質感的茶裝,分別是塑料、玻璃、紙、陶瓷,最開始我非常滿意玻璃這種質感,因為畫起來效果十分理想,可是我又想挑戰自己,於是最後選擇了浸泡的立頓茶包來完成自己的精微素描。

王昕精微素描局部

sawuki茶罐

作者:熊晟淇

熊晟淇精微素描,80×110cm

曾記得小的時候,父母把我帶到鄉下老家遊玩,途經一片茶園,一整條鄉間小路都瀰漫著茶的香氣,頓時給在草木泥土味和牲畜臭味的空氣中待久的我降下一絲甘霖,令我回味無窮。

熊晟淇精微素描局部

茶裝甘醇,裝的是千年的民族味道。

「盡精微 致廣大」,這是徐悲鴻院長曾經說過的話,也是我們學院一直以來恪守不渝的校訓。只有精微至致,才能達到廣大的境界。這些精微的醇茶,既培養了我的文化修養,也讓我變得更加細心,更加認真,並以這種態度面對以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精微」,早已不是對一幅畫深入程度的形容詞,而是一種人生態度。

熊晟淇精微素描局部

在這香醇畫頁的最後,我希望能夠繼續伴隨著茶香,走向更加精微的人生態度之路上。

透明玻璃罐茶

作者:劉泳杉

劉泳杉精微素描,80×110cm

我姥爺是個正宗的愛茶之人,每當聞到茶香,腦海中就浮現出姥爺沖洗茶的模樣,而這一屋子的茶香也勾起了我對茶裝的興趣。而茶的包裝並不只是茶表面的包裝用紙,更是幾種不同質感包裝下茶葉的表現。茶裝可以晶瑩剔透,茶裝可以時尚靚麗,茶裝也可以銹跡斑斑,呈現出歲月的痕迹。

劉泳杉精微素描局部

我從紙質、鐵質、塑料質、玻璃質等幾方面進行了嘗試。而玻璃質感下茶葉微妙的變化,使我對茶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茶葉在玻璃的籠罩下變化不一,有的清晰,有的朦朧,正是這種微妙的變化,我最終選取了玻璃質的透明玻璃罐茶。罐的頂部為紙塞,內部由乾花、干薄荷葉和干檸檬果片構成,包裹在玻璃之中,裡面幾種不同的質感變得豐富有趣。

花果茶

作者:高文靜

高文靜精微素描,80×110cm

茶裝就是一種語言,交織著時代的精神從繪本的開始,我了解到了茶裝的獨特,它是生活品位的符號,文藝溝通的載體和融入了各國不用的文化。總的來說,茶裝也是一種語言。通過繪本,精微我對於花果茶的包裝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簡約的透明包裝能讓人一眼開到花果茶顏色的繽紛,設計邊框巧思效果加分,極其富有現代感,為年輕人所喜愛。

高文靜精微素描局部

買一送一

作者:劉善誠

劉善誠精微素描,80×110cm

不同於典雅莊重的茗茶古茶,嚴格劃分朝代等級的茶磚茶餅,這些年輕的花茶雖顯稚嫩深度不足,但它蓬勃的朝氣,能夠使各種功效、五感體驗相互碰撞交融的創造自由,充滿著各種的可能性,是其他種類的茶所不能及的。而且具有各自個性的花茶互相取長補短,最終以一種最純粹的方式融合於一杯之中,滿懷關切的心意和飲者的需求,甚是有趣,這也是我為什麼堅定玻璃瓶裝花茶的理由,和一定要一對出現在畫面上的初心。

劉善誠精微素描局部

傳統茶包

作者:劉星沅

劉星沅精微素描,80×110cm

茶裝隨時代變遷不斷演變,展現了茶文化從古至今的發展歷程。隨著快餐時代的到來,茶裝的開啟以及飲用方式也逐漸由繁到簡,如今的茶包只需浸泡在開水中便可直接飲用,與時俱進的融入了當今快節奏生活。然而,茶道卻因此而遠去,現在社會懂得茶道的年輕人屈指可數,了解茶文化的更是寥寥無幾。所以,感謝這次題目讓我們這一代在快節奏且不斷西化的世界中的年輕人回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探究。

劉星沅精微素描局部

鐵質人物彩繪茶罐

作者:談玥杉

談玥杉精微素描,80×110cm

幼時,午睡起床的爺爺每每都會泡上一小壺茶,我不記得他的身後是否有午後的陽光,不記得蒲扇是放在他腿上還是握在手上,只記得他直接對著茶壺嘴品茶時的輪廓,神情的怡然自得。爺爺駕鶴多年,我對此事也漸漸淡忘了,如今逐漸回想起來,細細琢磨,或許,當年爺爺品的並不是茶本身,而是那一份悠閑 自在。

談玥杉精微素描局部

茶裝甘醇,我想大概是同理。茶裝所能承載的不只有茶葉,還有人與人、人與物、人與事的情義在。茶僅六大類、千餘種,人有千千萬,感悟不可數。

茶裝裡面沒有茶葉,可它卻是滿的。

老茶罐

作者:張祺琪

張祺琪精微素描,80×110cm

我選擇了家裡的一個老茶罐,老茶罐本是一罐精緻的鐵觀音茶,茶喝完了,罐子並沒有被棄之,裝上新茶,繼續它的使命。就這樣,茶喝完了再添上新茶,不斷循環。它精緻的外表也附上的許多時間的印記,但它依舊在家中行駛著自己的使命。這樣與我親近的故事,一方面令我感動,一方面又符合我的視覺體驗。最終敲定了它。

張祺琪精微素描局部

老茶罐

作者:陳昱捷

陳昱捷精微素描,80×110cm

對比其他同學豐富的選擇,我選擇的是一個八十年代左右的老茶罐,是在網上淘的二手的。拿到手上,覺得很好看,綠色的鐵罐子,四個面各自畫著梅蘭竹菊的四幅國畫,本身罐身上也有豐富的花紋。為了讓所包含的色彩更豐富,我又往裡面塞了一層老報紙,看起來頗有年代感,上面銹跡斑斑,彷彿穿透這些斑駁的痕迹,可以窺探到歷史面紗下的一角,看著我為它添加的細節,有一種帶著古老味道的卻又在我手下鮮活起來的生活的氣息,這點上我是帶著一種微妙的滿足感去畫的,感覺它在我手下被賦予了新的生命。

陳昱捷精微素描局部

最後,感謝精微素描,無論是對畫技還是人的品質,都是一場磨練,讓人沉下心來,好好體味「盡精微,致廣大」這六個字的含義,開始迎接作為一個央美人的,絢爛多姿的人生。

HILLTOP茶罐

作者:付燕文

付燕文精微素描,80×110cm

關於選題階段,其實挺糾結的,一邊嘗試著畫小稿,一邊繼續挑選感興趣的茶包裝,最終選擇了印有浮世繪女子圖案的HILLTOP茶罐,現代與傳統相結合。構圖方面則決定加上快遞包裝袋,象徵著「新」,一層層包裝之下,顯露出使人眼前一亮的茶罐。

付燕文精微素描局部

選定題材之後,緊接著展開一系列的研究,空間,結構,質感,局部。所謂盡精微致廣大就是這個意思吧,當把一個局部無限放大的時侯,會失去所謂空間結構,剩下的是一些抽象的語言構成的平面,這是一個全新的有趣的世界。

付燕文精微素描局部

繪本的製作讓我們掌握了一套科學高效的創作方法,受益良多。

到了最終的大畫階段,又是全新的體驗,細節與整體,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經常需要退遠一點看整體。也有過畫不下去想放棄的時候,但在同學老師的鼓勵下堅持了下來,最終效果還是比較滿意的。

感謝精微,感謝老師,感謝同學朋友。

藍莓果茶

作者:馬雨偲

馬雨偲微素描,80×110cm

我從未接觸過精微素描,不過從老師的講解中得知選題一定是十分重要的。我自己非常喜歡喝茶,所以這個題目還是很感興趣的。我從家裡,身邊,網上都找了一些或新或久的茶裝,在這期間許多同學選來的靜物一般都是老舊或者很能體現中國茶文化的包裝。這讓我開始思考,我是不是應該畫點不一樣的東西。於是有了我最終選定的靜物,一款包裝設計很有時代感很童趣可愛的金屬鐵盒,而裡面的茶也是很有趣的藍莓果茶。

馬雨偲精微素描局部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素描畫 的精彩文章:

華麗炫酷的藝術《西班牙插畫師Nekro作品欣賞》
教你畫風景畫的教程,超詳細!

TAG:素描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