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印尼人口比美國多,海洋資源比我國都豐富,為何無法崛起?

印尼人口比美國多,海洋資源比我國都豐富,為何無法崛起?

成為一個大國,是世界上每一個國家都努力奮鬥的目標。一個大國,除了擁有政治上的話語權,還要擁有足以支撐話語權的實力。經濟,軍事,工業等都是實力的組成部分,尤其是經濟,是一個國家的命脈所在。

而按照我國的發展經驗,經濟的騰飛,依託的是龐大的人口和數量眾多的資源。藉助資源的開發和人巨大的人口紅利可以讓經濟飛速發展。但是,這一規律,放在一個亞洲的國家身上,卻失靈了。這個國家坐擁將近三億的人口,而且擁有三百萬平方公里的海洋資源,甚至比我國的海洋資源都要多,但是卻一直發展不起來,這個國家,就是印度尼西亞。

它雖然擁有一個大國的底子,但是發展的情況差強人意,不僅在國際舞台上沒有任何話語權,而且在東盟這個組織里,依舊沒有任何的話語權。儘管在印度尼西亞曾經一度在東盟強調自己的地位,但是根本沒有國家承認,這讓它略顯尷尬。

那麼,印度尼西亞有這麼好的底子,為什麼卻發展不起來呢?關於這個其中的原因,小編簡單的總結了一下,主要分為一下幾個方面。

首先第一點, 印尼雖然坐擁如此大的海洋資源和人口,但是地緣條件並不好。它是一個島國,而且島嶼非常的分散,幾乎綿延數千公里。同樣是島國,英國和日本島嶼之間相對比較靠近,可以建一座跨海大橋連接,各個島嶼之間緊密聯繫。

而印度尼西亞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由於島嶼之間相距很遠,不能建一座跨海大橋連接。相互之間的交通,只能是飛機和輪船。飛機成本是在抬高,而輪船又十分的緩慢,都不是理想的交通工具。就這樣,全國不能建立起有效的經濟溝通,幾乎就是各自發展的窘迫局面,龐大人口根本就發揮不出作用。

其次,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必須要依靠工業,而工業則是需要地形條件的,最好能在同一片地區形成一條完整的鏈條,比如說德國的魯爾工業區。但是印度尼西亞是一個火山島,地形多以山地為主,平原和盆地少的可憐,根本就沒有條件形成一個完整的工業區,只能進行一些初加工,這樣的工業獲得的經濟效益遠遠不足。

最後,便是印度尼西亞糟糕的天氣。它地處赤道地區,常年燥熱就不說了。由於處在板塊的交界處,所以火山和地震頻發,動不動就有自然災害發生。就拿地震來說,一場地震下來,斷電斷水,人的安全都無法保證,時斷時續的工作根本就不能支持經濟建設。

唯一能拿出手的,就是它的種植業,棕櫚,香蕉等經濟作物。但是農業是根本不可能成為一個國家的支柱產業,況且由於印度尼西亞支離破碎,不存在大規模的機械化種植可能,所以靠農業支撐起經濟的方法幾乎就是天方夜譚。

以上的這些,是印度尼西亞不能發展起來的原因,尤其是地緣這一條,幾乎是印度尼西亞不能逆轉的,所以它想要發展起來經濟,還是要想一想該怎麼將交通問題解決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晨說史 的精彩文章:

硬手段!我國最近的這一舉措,讓西方國家都慌了
俄羅斯政策鼓勵中俄通婚,但是中國小夥子為何十分不願意?

TAG:小晨說史 |